第131节(2 / 4)
书雪从新行礼:“皇玛嬷吉祥!”
老人极感惊讶:“好聪明的丫头!不过以我的身份却当不起你这声‘皇玛嬷’。”
书雪淡淡地笑了笑:“您是世祖皇帝元配,自然当得起臣媳礼敬!”
老人正是顺治皇帝发妻,被废为静妃的博尔济吉特氏孟古青。太后因从科尔沁密使那儿闻说姑母病危,和康熙商量后就亲自前来探视,所谓巡幸畿甸只是幌子而已。
“世祖皇帝元配!”孟古青仰首长叹,“福临,你若泉下有知,可悔当初一念之仁!”
太后握紧孟古青:“姑姑,先帝心中始终有你!”
事关前朝隐秘,书雪没敢插嘴,孟古青倒是缓了缓情绪:“当初因为我的过错,福临对你多有迁怒,幸而听说玄烨待你极为孝顺,我也就稍稍心安了。”
太后破涕为笑:“玄烨是个好皇帝,更是个好儿子!”
姑侄二人久别重逢,自然都是感慨万千,书雪正想退出去,外头传来一阵争吵声,额勒苏出去看了一下后进来回道:“是琪琪格小姐的人拦着顺福少爷不让他进来。”
孟古青看向书雪:“劳烦你出去打声招呼。”
书雪自忖来人必得孟古青亲近,得了太后示意后忙打帘出去传话,不一时,一名四十来往的壮汉领着一位二十岁左右的青年走进来,扫了太后与书雪一眼即问候母亲:“您好些了吗?”
孟古青点点头,伸手指向太后:“这是你——你——”犹豫了半天不知如何介绍,为难地望了过去。
“该叫姨母。”太后激动地把壮汉拉到跟前,“你是顺治十七年生的,今年该有四十九了吧?”从科尔沁算,太后是孟古青的侄女儿,按清廷礼法却又和静妃孟古青有嫡庶之分,是以在称呼上极为尴尬,让壮汉称她为姨母也有敬孟古青为顺治元配的用意。
壮汉略带尴尬,红着脸叫了声“姨母”。青年也随着唤了声“姨奶奶”。
“好!好!好!”太后示意书雪,“你该叫九叔。”
书雪将顺治系的家谱默背一遍,近前行家礼请安,“请九叔安。”
壮汉不明白“九”字何来,局促不安地搓搓手向母亲望去。
孟古青笑了笑:“他不懂得这些,你别见怪。”
书雪自觉地站起身,口称“不敢。”
孟古青又把青年叫到旁边:“黑图嘎今年二十四岁,你们来得不巧,我见她额娘和媳妇整日围在这儿枯燥,把她们都打发去部落赶大市了。”
书雪笃定这位是正经皇孙,亦向其行了半礼:“兄长好。”
青年倒比其父知礼,抱拳回礼:“妹妹好。”
书雪亦是出身科尔沁蒙古一脉,如此称呼也不算失礼,太后倒不曾见怪,只向孟古青解释:“她嫁的是济度的孙子现袭简亲王雅尔江阿,雅尔江阿还要比黑图嘎年长几岁,从礼亲王府算却又是妹妹。”
孟古青因问道:“你在这儿呆几天?咱们好好聊聊。”
“总要住七八天。”太后见姑姑面色灰败,显见是油尽灯枯之兆,自然不好说回去的话。
书雪顿感鸭梨山大,指了个借口出来安排起居:“选两个骑术好又认路径的去给皇上报讯,赶紧搭几座帐篷,太后要在这儿留宿。”
众侍卫依令而行,又有宫女请示饮食。书雪颇为无奈:“入乡随俗,只能委屈太后了。”
皇太后眼中的书雪是无所不能的,她老人家很放心地将人打发到后帐备膳,美其名为“让姑姑尝尝你的手艺”,书雪哭笑不得,孟古青这儿除了肉就是野菜,纵使易牙在世也炮制不出山珍海味,除了硬着头皮动手也别无他法了。
孟古青主仆祖孙倒很给面子,黑图嘎赞不绝口:“我还从来没吃过这样美味的熏肉,你要常过来就好了。”
被额勒苏伺候着勉强用了点儿野菜荞麦粥的孟古青听到孙子的话不免嗔怪:“你妹妹是贵人,漫说是你,连科尔沁的汗王见到她都需礼敬,哪里能将她与厨娘一般比较。” ↑返回顶部↑
老人极感惊讶:“好聪明的丫头!不过以我的身份却当不起你这声‘皇玛嬷’。”
书雪淡淡地笑了笑:“您是世祖皇帝元配,自然当得起臣媳礼敬!”
老人正是顺治皇帝发妻,被废为静妃的博尔济吉特氏孟古青。太后因从科尔沁密使那儿闻说姑母病危,和康熙商量后就亲自前来探视,所谓巡幸畿甸只是幌子而已。
“世祖皇帝元配!”孟古青仰首长叹,“福临,你若泉下有知,可悔当初一念之仁!”
太后握紧孟古青:“姑姑,先帝心中始终有你!”
事关前朝隐秘,书雪没敢插嘴,孟古青倒是缓了缓情绪:“当初因为我的过错,福临对你多有迁怒,幸而听说玄烨待你极为孝顺,我也就稍稍心安了。”
太后破涕为笑:“玄烨是个好皇帝,更是个好儿子!”
姑侄二人久别重逢,自然都是感慨万千,书雪正想退出去,外头传来一阵争吵声,额勒苏出去看了一下后进来回道:“是琪琪格小姐的人拦着顺福少爷不让他进来。”
孟古青看向书雪:“劳烦你出去打声招呼。”
书雪自忖来人必得孟古青亲近,得了太后示意后忙打帘出去传话,不一时,一名四十来往的壮汉领着一位二十岁左右的青年走进来,扫了太后与书雪一眼即问候母亲:“您好些了吗?”
孟古青点点头,伸手指向太后:“这是你——你——”犹豫了半天不知如何介绍,为难地望了过去。
“该叫姨母。”太后激动地把壮汉拉到跟前,“你是顺治十七年生的,今年该有四十九了吧?”从科尔沁算,太后是孟古青的侄女儿,按清廷礼法却又和静妃孟古青有嫡庶之分,是以在称呼上极为尴尬,让壮汉称她为姨母也有敬孟古青为顺治元配的用意。
壮汉略带尴尬,红着脸叫了声“姨母”。青年也随着唤了声“姨奶奶”。
“好!好!好!”太后示意书雪,“你该叫九叔。”
书雪将顺治系的家谱默背一遍,近前行家礼请安,“请九叔安。”
壮汉不明白“九”字何来,局促不安地搓搓手向母亲望去。
孟古青笑了笑:“他不懂得这些,你别见怪。”
书雪自觉地站起身,口称“不敢。”
孟古青又把青年叫到旁边:“黑图嘎今年二十四岁,你们来得不巧,我见她额娘和媳妇整日围在这儿枯燥,把她们都打发去部落赶大市了。”
书雪笃定这位是正经皇孙,亦向其行了半礼:“兄长好。”
青年倒比其父知礼,抱拳回礼:“妹妹好。”
书雪亦是出身科尔沁蒙古一脉,如此称呼也不算失礼,太后倒不曾见怪,只向孟古青解释:“她嫁的是济度的孙子现袭简亲王雅尔江阿,雅尔江阿还要比黑图嘎年长几岁,从礼亲王府算却又是妹妹。”
孟古青因问道:“你在这儿呆几天?咱们好好聊聊。”
“总要住七八天。”太后见姑姑面色灰败,显见是油尽灯枯之兆,自然不好说回去的话。
书雪顿感鸭梨山大,指了个借口出来安排起居:“选两个骑术好又认路径的去给皇上报讯,赶紧搭几座帐篷,太后要在这儿留宿。”
众侍卫依令而行,又有宫女请示饮食。书雪颇为无奈:“入乡随俗,只能委屈太后了。”
皇太后眼中的书雪是无所不能的,她老人家很放心地将人打发到后帐备膳,美其名为“让姑姑尝尝你的手艺”,书雪哭笑不得,孟古青这儿除了肉就是野菜,纵使易牙在世也炮制不出山珍海味,除了硬着头皮动手也别无他法了。
孟古青主仆祖孙倒很给面子,黑图嘎赞不绝口:“我还从来没吃过这样美味的熏肉,你要常过来就好了。”
被额勒苏伺候着勉强用了点儿野菜荞麦粥的孟古青听到孙子的话不免嗔怪:“你妹妹是贵人,漫说是你,连科尔沁的汗王见到她都需礼敬,哪里能将她与厨娘一般比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