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盘点千古风流人物 第130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他心安理得地接受了合作写诗。
  乾隆捋着自己的胡子,笑着说道:“昔日,有卓文君写下《怨郎诗》,就是一首数字诗,朕写的没她长,含义没她丰富。但是应该能比上那首《山村咏怀》吧,都是童趣盎然的佳作啊。"
  《山村咏怀》:“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和珅和纪晓岚等文人嘴里夸赞的话和不要钱一样往外冒,夸得这首诗天上有地下无。
  乾隆以前听着觉得很舒服,现在却觉得有些腻味了。他眯着眼睛,试图看见那蝇头小字的弹幕,心中暗道:“让朕看看这些未来人是怎么夸朕的。”
  弹幕:(如果遮上名字,我怀疑是我侄女写的。)
  (乾隆:big胆,拖下去斩了!)
  (这首诗入选了小学课本,是我背的第一首诗呢,小时候还以为他是什么大诗人,谁能想到……)
  (我们这边的小学教科书根本没有乾隆的大作,教育部,把陛下的大作放上来,搞快点!)
  乾隆缓缓收起笑容,他虽然自大,但是也有脑子,非常精明。他怎么感觉这些人有点阴阳怪气?是他的错觉吗?
  他于是问:“和珅,这些人什么意思?除了这首咏雪诗之外,未来的书本都没有选朕的诗?”
  和珅吞了口口水,背后冷汗直冒,连忙找补:“这小学应该是蒙学的意思吧?陛下写诗用典堪比李商隐跟辛弃
  疾,内涵非凡人所能及。
  蒙学的小孩子怎么能看得懂呢。那些学识渊博的人才能品味得出御诗的真味啊。”
  乾隆面色稍霁:"哈哈,爱卿说得有理。"
  【除了这首诗之外,乾隆其他的诗水平怎么样?
  戴逸老师曾经写了本书,评价乾隆的诗。
  影视剧中的乾隆穿着黄袍,拖着辫子,今天覃雨荷,明天香妃,好像非常风流,想必有人觉得,乾隆写的诗应该很风流,其实不然。
  他的多数诗是述职报告,像是领导在朋友圈讲话。
  某天,他接到了一首北京下雨的报告,于是写了首诗。
  “阎报例应隔日至,均称二寸雨欣滋。然斯乃谓十八彼,料彼未知旬九斯。”
  明明没有一个生僻字,但愣是不知所云,不看乾隆的注解,都不知道在写什么。
  写诗有很多忌讳,其中有一条,就是得以情动人。
  乾隆却是个没得感情的机器,把收到的报告记录一下,凑够五个字或者七个字就算完事。什么诗词的美感,他完全不管。
  有时候,凑五个字七个字对他来说,都有点难。
  他干脆不费时间想了,直接瞎写。
  “晓趁轻凉出苑门,札什伦布焕崇垣。□□辎重先云至,夏季生衣预沛恩。”
  这个寺庙其实叫做“札什伦布”,但是他非要写成“札什伦布焕”。像不像学生为了凑作文字数,瞎写的样子?
  他于是又犯了写诗第二个忌讳——生编硬套。】
  【乾隆还犯了其他的忌讳吗?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