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善小记 第169节(1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去年还在外时,四爷就重病过一回,但他硬是熬了过来,为了不让女儿女婿担责,也为了走完这一程。
  如今,游子返乡,落叶归根,他应是大限已至了。
  雍正十三年时,他就有过这种冥冥之感。那时他面对死亡,尚有不安、不甘、不忿,现在,只觉不枉此生。
  四爷把每个儿女都叫到身前嘱咐:
  “弘晖,这些年你做得很好。朕留书于床头暗格,乃朕多年所感,待朕去后,你慢慢看。至于如何做,你登基为帝多年,自己判断……”
  “玉录玳、弘昀,你们一直是好的,阿玛放心……弘时,水师万不能懈怠……”
  “弘历,弘昼,大清重农,外邦重商,不可矫枉过正,亦不可因噎废食……”
  “还有你们五个,记得孝顺你们额娘,以后想折腾什么研究、实验,尽管去做,别伤着自个儿就好,阿玛不会再骂你们了……”
  “朕的儿女,是爱新觉罗家,最好的一辈!”
  最后才轮到乌希哈。
  “乌希哈,谢谢你,愿意做我的女儿,”四爷拉住她的手,说了与当年宋氏一样、又不一样的话,“若有来世,再做阿玛的女儿,可好?”
  乌希哈哭着点头,“好。”
  八月二十三子时,太上皇因病驾崩。
  留密诏于后人,名《告子孙书》。
  第146章 有缘了
  乾丰十年, 春。
  临近辰时中,西大街的九里书斋即将开门,外头已经陆陆续续排起了队伍。
  这场面并不少见, 每逢名气比较大的话本先生要出新书了,总会有一批忠实读者一早守在书斋外头抢购最早发售的签名精装书册。
  比如说某位在康熙朝就风靡一时,却不顾嗷嗷待哺的读者,产出年年减少的苏马力先生。
  买煎饼的大爷把摊子推过来揽生意, 一边跟客人们闲聊:“今儿个是哪位先生出新作,可是那位苏先生?”
  “不是苏先生, 是宋先生。”一文士打扮的中年男子答道,“也不是新的话本子,是游记,《宋氏游记》,在《清报》登了六年的那个!”
  煎饼大爷眼睛一亮,“《宋氏游记》啊, 这我知道,天桥下的说书先生常常念呢!听说最新一期, 宋先生他们已经回大清了?”
  另一排队者道:“说书先生翻来覆去地讲, 老早滞后了!宋先生他们去年就回来了,这不又过了小半年,才理好书稿, 成册刊印。今日是首发,九里书斋老规矩,前百册有先生的亲笔签名。”
  “贵不贵, 我也买本给我家孙孙看看, ”煎饼大爷去翻钱袋子,“都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可行路费时费金银,咱们这些没钱没闲的普通老百姓,能从《游记》上见识见识,就不错啦!”
  ……
  巳时,一个十六七岁的少年跑进书斋,气喘吁吁地喊道:“老板,拿一本《宋氏游记》,要签名版!”
  微胖的老板翻动手中书册,头也不抬,“现在才来,早没啦!”
  “没了?”少年拧着眉头,纠结了一会儿,“那,平装版也行,给我拿三本。”
  老板抬头给了他一个同情的眼神,“也没啦,今儿个是每月外头书商来进货的日子,首印的一千册通通没了,再版等一年后吧。”
  “一年?!”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