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难怪在秦国时关叔叔对自己在现代的身份讳莫如深,现在想来,军工研究所所长的身份,确实需要严格保密。
  可眼前这个关叔叔,看她的眼神就像在看一个素不相识的陌生人,和赵叔叔林骁然一样,他们都忘记了...
  只有她,只有她还完整保留着那段跨越千年的记忆。
  心脏在胸腔里剧烈跳动,重逢的喜悦、记忆被证实的震撼,无人分享的孤独、种种情绪交织在一起,让她几乎喘不过气来。
  “你们知道为什么我们研究所的代号是063吗?”关左突然发问,几个学生面面相觑,各自给出了不同的猜测。
  “是因为063有什么特殊含义吗?”一个男生试探着问道。
  关左微微一笑:“确实有特殊含义,不过你们想过这个特殊含义是怎么来的吗?”
  学生们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有人说是随机编号,有人说是纪念日,还有人说是某种密码。
  关左只是轻轻摇头,展馆里一时安静下来。
  “是因为沿用了三线建设时期的军工代号吗?”娮娮轻声说。
  关左眉毛一挑,略显惊讶地看向娮娮,要知道,三线建设可是将近三百年前的事了,一般人很少会联想到这个。
  见关左没有立即回应,娮娮有些不好意思地解释说:“对不起关叔叔,我就是随便猜的。”
  “你猜得很准。”关左温和地笑了笑,转向其他学生解释道:“没错,063确实源自三线建设时期的代号,现在的航天四院,前身就是当年的063基地。”
  他走到一个展柜前,继续讲解:“三线建设是1964年到1980年间,我国在中西部地区开展的大规模国防工业建设,当时国际形势严峻,中苏关系破裂、中印边境冲突、美国介入越南战争,加上其他周边威胁,促使我国决定调整工业布局,063基地就是当时在陕西西安秦岭设立的固体火箭发动机研发中心。”
  学生们若有所思地点头,这时关左突然话锋一转:“不过,我觉得我们研究所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更早的战国时期。”
  当“战国时期”四个字从关左口中说出时,娮娮猛地抬头,眼睛不自觉地睁大,展柜玻璃反射的冷光映在她的脸上,像是突然被拉回了某个遥远的梦境。
  关左指向展柜:“大家看这把在秦岭出土的弓弩,就是两千多年前秦国的兵器。”
  娮娮的目光像是被磁石吸引一般,死死锁定了展柜中那把弓弩,她的呼吸突然变得急促,胸口剧烈起伏着。
  这把弓弩的每一个细节她都再熟悉不过,正是伏地听风弩,还是和当时嬴政带她去秦岭时关叔叔给她的那把经过改良的伏地听风弩很像。
  她几乎是踉跄着向前迈了一步,指尖在即将触碰到展柜玻璃时猛地停住,竭力维持着表面的平静。
  这把弓弩让她更加确信,她做的那个梦,都是真实发生过的。
  娮娮强忍着内心的激动,不动声色地靠近展柜,关左继续讲解:“你们仔细看看这把弓弩的设计,是不是精巧得不像战国时期的产物?我们的专家做过测试,它的灵敏度和精准度都出奇地好,射程甚至可以媲美现代手枪,所以当时建研究所时挖出来这把弓弩我们都不相信这会是战国时期的物件儿,但检测结果证实,这确实是两千多年前的武器,而且很有可能是秦始皇时期在秦岭秘密制造的。”
  “秦始皇?”有学生忍不住追问,“在秦岭造弓弩?为什么要在秦岭?古代往山里运送制造材料也不方便吧。”
  关左笑了笑,露出一个意味深长的笑容:“这确实只是我的个人推测,大家就当野史趣闻听听,不过...”他指了指展柜,“实物就摆在这里,考虑到军工单位的保密性质,这把弓弩的具体出土信息没有对外公布,你们有所怀疑也很正常。”
  他顿了顿,“我甚至怀疑,秦始皇在秦岭不仅造武器,可能还秘密训练了一支私人军队,就像现在的特种部队。”
  “私人军队?”学生们面面相觑,“整个秦军不都是他的吗?为什么还要训练私人军队?”
  “事情远比表面复杂得多。”关左摇了摇头,“嬴政当时面临着多重威胁,以吕不韦为首的权臣集团、宗室势力、芈姓外戚,还有虎视眈眈的六国势力。有些任务,正规军出面太过显眼,这时候就需要一支只听命于他个人的秘密部队。”
  他走近展柜,手指轻敲玻璃:“我们在修建研究所时,发现的远不止这把弓弩,还出土了大量精密机械构件,经过分析很可能是当时最先进的攻城器械部件。”关左停顿片刻,声音低了几分,“这让我们不得不怀疑,嬴政在秦岭深处不仅藏了军队,更安置了一批当时最顶尖的机械专家,很可能就是当时有名的墨家弟子。”
  “说是安置可能太委婉了,”他苦笑着补充,“实际上,应该就是囚.禁。”
  “囚.禁?”学生们倒吸一口冷气。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