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豪:这孩子打小就聪明 第512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如同大庆的死亡,没描写尸体是什么样子,只是写福贵背着大庆尸体,感受到大庆脸贴在自己脖子上是湿湿的。
  仅此就能让读者联想,大庆被活活抽血抽死,是不是很疼啊,死前是不是害怕得哭了?还是想爸爸哭了……
  难怪,很多作家追求冷酷的笔调,因为只有够冷酷,描述才够客观,才更能引起读者的联想。
  [为何开篇要以收集乡间民歌的人,碰到福贵,并且听其讲述自身故事为伊始?
  民歌是民间经过数十年上百年流传下来的号子小调,链接古今,借由这个视角,就展现出了福贵的身份“连接时代的工具人”。
  所以福贵的命运一定是展现时代的工具,什么时代?内战、3反5反、大y进、文阁。
  这些时代的共同点是什么?一粒尘土就是大山。所以福贵的一生是犹如神话悲剧的命中注定,不可违抗。
  在旁观者“民歌收集人”的视角里不断被环境煎熬着,因为福贵代表的是这些灾难时代的普通人所面临的生活。
  每一个时代,福贵所失去的亲人也是时代所带来难以避免的伤害。
  “少年爱游荡,中年想掘藏,老来做和尚”收集人哼着这个言语离开,作家顾陆本可以把福贵也写死,甚至很多读者认为福贵死亡才正常。
  但这就是顾陆善良的对方,也是他给予大学生的激励。他给予工具人福贵最珍贵的事物——活着的意志。
  也是顾陆唯一从头到尾,没被夺走的事物。
  人生窄若手掌又宽若大地。
  活着是中文语境中,最有力量的词汇。]
  按照余心姚的说法,好像又说得没错,好像的的确确如此。福贵最后收养了一头老牛陪伴自己,至死都没丧失生的希望。
  可……这不对吧。
  这评价引起了更广泛的讨论。
  第540章 不一样
  余心姚的善良在互联网上持续讨论了两三天,也引出来一群喜欢拉人垫背的读者。
  “确实,顾陆的文笔相当温柔,剧情也是很温馨的,我刚把这本书推荐给前女友。”
  @楼上“为什么成为前女友?是因为这本书吗?《活着》是昨天我叔叔送给我的,说是庆祝我保送了——看完一宿没睡。高三狗必看读物!”
  @楼上“一晚上没睡,是因为被书中的故事感动吗?我是在高铁上看完这本书的,当时我坐在我旁边的陌生小哥哥看着我,出言安慰了我。我十分感动,加了微信,准备把这本书推荐给他。”
  一个个都是艾特楼上的。
  “好一个恩将仇报的活阎王,哈哈哈哈,作为语文老师,我给我的学生们推荐了这本书。《活着》对于大学生比较勉强,但对于高中生来说刚刚好。”
  “这么巧吗?我虽然不是高中语文老师,但我爱人是高中副校长,把这本书推荐给了全校。”
  有读者说,《活着》悲剧太刻意,也没错,正如余心姚评价的,福贵的命运本就是被注定的。但毫无疑问的是,这本书征服了绝大多数的语文老师。
  顾陆本想献给大学生,没承想高中生也没能逃出毒手。
  有读者发文:“能不能公布《活着》的首日销量?我想知道顾陆有拯(dao)救(死)了多少人。”
  新青年出版总社没工夫管互联网上的言论了,因为书籍销量太高,超出了萧经理的预料。
  萧经理本来想《活着》这类偏严肃文学的书籍,按照顾陆的名气,肯定是能和《魔戒》五五开。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