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豪:这孩子打小就聪明 第525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笑死,根本笑不死,一个中国人在英国发行的书,透露了英国官方的秘密,这玩笑真好笑。
  笑容中带着点嘲讽,迈耶购买此书。买这书就回到家,开始看起这本更昂贵的书籍。
  迈耶的脸色越来越凝重的原因,不是层出不穷的金句,而是剧情太简单。
  要写好一件简单的事。
  关键是国务无小事,随意一件小事就可能影响成千上万人,作为政治惊悚剧的惊悚感很大一部分就来自此。
  写复杂了很费脑,读者不爱看。
  可《是,大臣》就很简单,比方说其中一个剧情哈克计划在爱丁堡迎接某位非洲国家。
  目的是推动石油钻井交易,来带动苏格兰的拉票。
  没有理解门槛,只要有基础认知,都能明白。很不巧的是这个非洲国家突然发生了政变,老国王自然被推倒。
  前面谈好的交易泡汤,其后果不仅是苏格兰错失了许多工作机会,更重要的是如何拉选票啊!
  所以哈克答应了新国王一个条件,尽管在经济上对英国百害而只有一点小利,可对政党有好处啊,即提供5000万英镑的无息贷款购买钻井设备,如此一来它在克莱德赛德的造船厂就不会闲置,给苏格兰选民承诺的大量工作岗位也有了。
  “写得太……”迈耶一时找不到合适的词语,半晌才吐出“理所应当”这单词。准确说,身为读者的他,瞧见主角哈克解决突然其来的困境,还有点为之小高兴。
  高兴之余迈耶才想到,高兴个什么劲儿,哈克几乎算是赠予的五千万英镑,花费的可是纳税人的钱。用五千万英镑创造了不足五百万英镑规模的岗位,苏格兰选民还要对其感恩戴德。
  “这中国作家,太擅长第一人称叙事了。”迈耶想起了那开篇就九十多岁福尔摩斯的第一人称惊艳读者。而《是,大臣》里,哈克和汉弗莱的描写,让人恨不起来。因为从顾陆的笔墨中能感受到,你上你还不如哈克。
  “不对劲……”
  “好像中国作家真的很懂我的国家。”
  “他好像在开玩笑,但最尖锐的矛盾,却在玩笑中说了出来。”
  外国人看《是,大臣》能感到笑点很足,可英国人看着看着,脸就沉重了。
  因为很多真实事件的例子在脑海里浮现。
  [“一个耗资7400万,占地9英亩,地处市中心的大工程,怎么捂得住?”
  “通过《官方保密法》”
  “怎么保密?这工程太大了。”
  “那它就是个大秘密。”
  “但你怎能用《官方保密法》保密众所周知的事情?”
  “伯纳,《官方保密法》不是保护秘密的,是保护官方的。”
  ……]
  就去年,去年2021年公布的《2021国家投资安全法》,是为了保护什么?保护国家资产的安全?
  当然不是!这条保护法出自于官方被曝出某位大臣以自身利益为基准,罔顾企业需求,否决了许多外资收购。
  其中有好几家企业,因为没有资金注入,宣布破产。工人、工厂老板、当地财务,都是输。唯一的赢家就是这位大臣。
  “这是英国百年企业,不能在我任期内被收购,至于破产在我任期结束后再说。”大概是这样。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