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4 / 5)
这种宽政主张与秦朝的统治逻辑相悖。
加上始皇帝晚年沉迷寻仙问药,觉得自己能长生不老,也许在刻意回避确立继承人一事?
不对,蒙愔立马反驳自己。
政哥不是这种人,别的君王会害怕权力被分散,但他不会。
政哥绝对自信,一不怕别人分权,二不怕别人分走他的权。
所以,在确定扶苏能承担起君王的责任后,便有了立他为太子的想法。
若扶苏已是太子,就算赵高还活着,想挑起政变,难度也会大幅增加。
秦王做事特别雷厉风行,前脚准备立扶苏为太子,后脚就发布诏书。
今日大朝会注定不平静。
没有百官窃窃私语声,只有宦官吐字清晰,宣布这些天君王议事结果,统一后政策有哪些变动,后续要做的事。
一是称帝诏书。
“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
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其议帝号!
遂定号皇帝,自称朕,命为制,令为诏。”
过了今天,世人将不再唤他秦王政,而是流传千古的始皇帝。
——千古一帝秦始皇。
蒙愔立在下方,听见皇帝这俩字就想哭。
这种感觉特别神奇,因为她听见国歌的时候也想哭。
统一六国后第二件事,废除分封,行郡县制。
诏曰:
“天下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今赖宗庙,天下初定,复立国,是树兵也。
其罢诸侯,分天下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
对于旧六国贵族来说,分封制下他们能保留封地和权力,而郡县制彻底剥夺了其世袭特权。
尤其对于刚归附秦朝的六国旧臣,比如楚国项氏、齐国田氏等,虽表面臣服,但内心必然不满,他们会成为反秦的潜在力量。
第253章 学不完,根本学不完
以淳于越为代表的儒生,主张师古,认为分封制是三代圣王之法。
他们批评郡县制无辅弼,会导致皇帝孤立无援。
历史上陈胜起义时,郡县就缺乏宗室拱卫。
淳于越曾谏言:“殷周之王千余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
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何以相救?” ↑返回顶部↑
加上始皇帝晚年沉迷寻仙问药,觉得自己能长生不老,也许在刻意回避确立继承人一事?
不对,蒙愔立马反驳自己。
政哥不是这种人,别的君王会害怕权力被分散,但他不会。
政哥绝对自信,一不怕别人分权,二不怕别人分走他的权。
所以,在确定扶苏能承担起君王的责任后,便有了立他为太子的想法。
若扶苏已是太子,就算赵高还活着,想挑起政变,难度也会大幅增加。
秦王做事特别雷厉风行,前脚准备立扶苏为太子,后脚就发布诏书。
今日大朝会注定不平静。
没有百官窃窃私语声,只有宦官吐字清晰,宣布这些天君王议事结果,统一后政策有哪些变动,后续要做的事。
一是称帝诏书。
“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
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其议帝号!
遂定号皇帝,自称朕,命为制,令为诏。”
过了今天,世人将不再唤他秦王政,而是流传千古的始皇帝。
——千古一帝秦始皇。
蒙愔立在下方,听见皇帝这俩字就想哭。
这种感觉特别神奇,因为她听见国歌的时候也想哭。
统一六国后第二件事,废除分封,行郡县制。
诏曰:
“天下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今赖宗庙,天下初定,复立国,是树兵也。
其罢诸侯,分天下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
对于旧六国贵族来说,分封制下他们能保留封地和权力,而郡县制彻底剥夺了其世袭特权。
尤其对于刚归附秦朝的六国旧臣,比如楚国项氏、齐国田氏等,虽表面臣服,但内心必然不满,他们会成为反秦的潜在力量。
第253章 学不完,根本学不完
以淳于越为代表的儒生,主张师古,认为分封制是三代圣王之法。
他们批评郡县制无辅弼,会导致皇帝孤立无援。
历史上陈胜起义时,郡县就缺乏宗室拱卫。
淳于越曾谏言:“殷周之王千余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
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何以相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