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1 / 4)
踏出城门,即使脚下尚属京畿之地,可道路却不复城中平整。
徐载盈已利落地整好衣袍,不着痕迹地瞥了她一眼,恢复了一贯的端庄自持。
徐载盈以折扇拉起车帘,略垂下眼睫,轻声问:“你可知他们,因何而来?”
相较城内的华灯暖帐,车外寒夜漆黑,流民裹破布抱团而眠,几声呜咽,在冷风中更显悲戚。
“这是从受灾稻田取来的,有人蓄意破坏。”徐载盈将一株舒展翠绿的稻子摆在台面上。
王絮捻起桌上的稻穗。
稻穗翠青欲滴,色泽鲜亮。乍一看,俨然是一株正处于灌浆期、长势优良的稻谷。
春播秋收,她不知经历过几番寒暑,于是抱着点疑惑剥开穗粒。乌灰的菌丝勾在指骨上,黑色粉尘颗粒一下就淌到地上。
徐载盈见她已然明白症结所在,便从她手中取回那株绿穗。
他的指节泛红,皮下血管隐约可见,“没错,到开花时,还看不出异样。”
通常情况下,植株一旦感染,周边的也都难逃厄运,大概率是成片损毁。
王絮问:“这是哪里收来的粮?”
“江南水乡,薛家。”
徐载盈捏着那株稻穗,让它在指尖摩挲转圈,“应该说,几乎所有种植了朝廷分发占城稻的地区都这样。”
国家推广作物也好,赈灾拨款也罢,地主豪强总是更容易拿到资源。
薛家之后,陆陆续续地,各地豪强大都发现了这个问题:看似长势喜人的稻种,实则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并且以排山倒海之势迅速将病害传给周遭作物。
于是,一片欣欣向荣之后,紧接着便是无力回天的衰朽。稻穗上逐渐布满大小不一、形状不规则的黑色霉斑。
王絮也露出些许忧色:“储存种子的粮仓,是不是有什么……”
“仓库在京畿各处都有。”
王絮又问:“保存方式有不当之处吗?”
“朝廷常年存粮,单是初春赈灾发出去的种子就不下千石。”徐载盈眼神晦暗不明,“唯独这种子出问题,可能性很小。”
如若不是今年种子本身有问题,那么,就是有人暗中动了手脚。
“什么缘由,暂且可以先搁置不提。”徐载盈用指节托着脸颊,望向车窗外,“问题是,这些灾民……”
王絮看了一会儿,便道:“这问题一败露,商贾便高价收购百姓余粮。等粮种一案事发,就囤聚粮食、哄抬物价,致使粮价居高不下。”
徐载盈转头看了她一眼,忽道:“朝堂之上,有人主张开仓放粮,救百姓于水火,以此平抑物价;也有人担忧国库空虚,日后难以应对天灾人祸、战事军需。”
“发肯定是要发的。”徐载盈转回头,与她目光交汇,轻轻笑了起来,说道,“吵也就吵个过场。”
他垂眸,静静地注视着手中被捏得蔫头蔫脑的稻穗,声音听起来很是悠远。
“就看,能发多少了。”
崔莳也曾说过‘天怒人怨,鬼神请之’,王絮便向徐载盈提及了民间的谶纬,“方士编造的预示吉凶的隐语,近来似乎有人在背后推波助澜,让它们一一应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