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1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康定的生母是王宝林,生下来后抱到容妃那儿养着,皇帝为了恒王把她的康定送出去,为着这事,容妃闹得很凶。
  甚至她还指着徐妃骂道:“这回是本宫的康定,下一回又是谁?贞贵妃的福顺,还是恪贵嫔的康宁?”她不好指责恒王,便揪着可怜的女儿要去和亲这一点说,“本宫可怜的康定,一朝远嫁,日后都不知道能不能再见……”
  却说没过两日,又出事了,武国使臣见了康定公主,不满意,直言她不是正正经经的嫡出公主,他们武国的帝王只要皇后生下的公主,哪怕年岁小一些也行。
  皇帝同意了。
  “父皇,武国此等心思昭然若揭,如若我们一直让步,只怕武国的铁骑很快会踏破都城,父皇,儿臣认为不能答应武国的一切要求,至于恒王,我们可以再周旋将他赎回。”太子跪在地上,字字恳切,皇后忍不住点头,可下一秒,一个茶盏砸在太子跟前,飞溅的碎片划破了他的额头。
  “朕还没死呢,你就这么迫不及待要替朕做主?”皇帝怒极,他忽然很不安,太子一向仁和,可对于恒王这个兄弟却是不大想管了,那么对于他这个父皇呢?
  太子当真没有谋逆的心思?
  第121章 逼宫赢了
  令让太子在东宫闭门思过,朝政的事让代王与朝臣们处理。
  皇后却在这个时候把李安宁叫去了承乾宫,“陛下已经决意让福荣和亲,本宫想知道,若是换了太子,他是否会爱护妹妹?”
  “太子被陛下责罚时娘娘也在勤政殿,哪怕臣妾不说,您也知道答案。太子孝悌仁义,不赞同与武国议和,自然也就不会有和亲这等事情。”李安宁意识到了皇后态度的松动,压下心中对太子的担忧,决定再添一把火,她继续说道:“大文曾出过几位和亲的公主,无一例外都没有活过二十,娘娘,您想一想福荣才九岁,若是武国皇帝是个爱幼女的,只怕……”
  只怕福荣公主没几年光景了。
  如今的形势对于太子不利,皇帝虽然年迈,可他只要一日是帝王,一日是太子的父皇,就能掌握对太子的生杀大权。
  皇帝倘若真有废太子的心思,她们的处境会很危险,李安宁急需任何一方的助力,包括皇后。
  从前她便拉拢过皇后,但皇后并不表态,后面许是见太子行事有条理,便隐隐有靠拢之意。但这两位后宫中位份最高的女子始终不曾坐下来,开诚布公的谈一谈。
  现在倒是可以了。
  看来福荣公主是皇后的心头肉,皇帝一动她,皇后便要倒戈了。
  “今日叫你来,有一件事要跟你说。”皇后把腰靠在抱枕上,殿中只剩下四个人,她与贞贵妃,以及南枝与思书。
  “何事?”
  “四月时,陛下晕倒了第二回 ,之后宣召了何哲文进勤政殿,后面还让何哲文拟旨,两份,一份藏在勤政殿的牌匾后面,一份被何哲文带走了。”皇后慢慢说道:“你可知那是甚么圣旨?如若太子有不轨逼宫之心,着废太子,改立十二皇子。”
  李安宁脸色巨变,直视皇后,急忙问道:“娘娘如何得知?”
  “当时勤政殿就三人,陈云海帮着给圣旨盖章,瞄到了这一句,放置圣旨亦是他做得。”皇后解释,毫无疑问,陈云海是皇后的人。
  “太子被囚禁在东宫,如果何哲文拿着圣旨逼宫,也不是不可能。”皇后说,皇帝昏庸,下面的臣子们各有心思。与其帮太子上位,倒不如扶持幼帝,说不定能把持朝政专权弄权。这般大的诱惑在跟前,何哲文与一些乱臣贼子能不心动?
  “眼下唯一的困境是不清楚何哲文把这事透露给了多少人,如果贸贸然把他弄死,只怕他还有后手,到时候反而被动。”李安宁很快冷静下来,寻找对策,她一开始是想把何哲文不声不响地弄死,但这样会激怒皇帝,也会让陈云海暴露。
  但放任不管,又怕何哲文拉拢京城中的几位实权将领,进退两难。
  “贞贵妃,本宫只问你一句话,太子的势力可否助他?”皇后问,“让福荣去和亲是皇帝的旨意,也唯有皇帝才能收回旨意。”
  “臣妾想一想。”李安宁说,这些年太子也在暗中发展势力,尤其是近一两年,皇帝力不从心,太子的手便延伸到了各个地方。
  “一个月后福荣就要动身了,本宫最多等一个月,这一个月内,陆家也会帮你们。”皇后说,陆家是清流世家,没有兵权,但读书人手里的笔杆子能定一个人的清名,死的能说成活的,太子要真的想要逼宫,为了身后名,便需要这些世家的支持。
  对于陆家而言,皇后没有皇子,他们要为了荣华富贵,必须选一个皇子支持,在皇后的劝说下,暂时同意投靠太子。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