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王的六零年代 第288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他们到达燕园的时候,燕园内格外冷清,冷清到许明月她们以为自己错过了报名日期:“今天不是报名日吗?怎么没人?”
  范教授从鼻腔里哼出一声冷笑,这声冷笑倒不是针对许明月,而是针对她这个问题,他面上不自觉的也冷了下来,说:“都上街游行去了,学校没人。”
  这是最近一段时间的常态了,范教授倒也习以为常。
  倒是让许明月感到意外。
  她前世毕竟不是这时代的人,没有经历过这个时期,只以为十年浩劫结束,那就彻底结束了。
  她不禁诧异地问范教授:“不是都……”不是都平反回来了吗?怎么学校里的文~~隔余烈之气依然这样浓厚?
  她话语未尽,范教授却听出了她未尽之言的意思。
  范教授就指了指周围墙上贴的大字报和召集批判会的海报,让许明月自己看,他并没有说话,却好似千言万语都在周围墙上的大字报中全都说尽了。
  连着许明月和阿锦一行人,都跟着谨言慎行了许多。
  哪怕她知道,按照历史的行进,十年浩劫已然结束,却不知道结束的前期依然是暴风激荡,惊雷频响。
  许明月和阿锦不在同一个系,许明月在经济系政治经济专业,阿锦在外语系。
  阿锦的语言天赋很强,前世她就在语言最敏感的阶段就开始系统的学习外语,她小学读的又是私立学校,她们班学生家长都非常卷,有些家长为了自家孩子读小学后,能在语言这门学科上少花一些时间和精力,小学之前干脆全家定居国外,将外语当做母语来学,等上小学了,再回过上学,这样英语和汉语便是双母语。
  还有六七岁就拿国际象棋儿童组世界冠军的。
  阿锦在那样的卷王班级中,反而属于不起眼的存在。
  前世许明月对阿锦长大后最大的期望,也不过是平安健康的度过青春期,考个江浙沪的大学,离家近一点,将来能从事她喜欢的又能养活她自己的工作。
  她以为那份工作会是游泳运动员,或者游泳教练,没想到今生她报的外语系。
  在这一方面,许明月一向很尊重她的选择。
  今生能进京大,能拿到省状元,都是意外之中的惊喜了,还要什么自行车?
  范教授在领着他们报名的时候,同时打电话给了电台,在校园里,电台来的两名工作人员便来对母女俩进行了采访。
  该采访的问题,她们在老家的时候,被老家的报社媒体已经采访的差不多,报纸上将许明月这么多年做的事情也报道的很是详细。
  但这一次来采访的记者和老家的报社媒体又有些不同,是来自电视台的记者,采访不是以文字的形式,而是以语言和镜头摄像的方式。
  阿锦是一面对镜头,整个人都精神起来了,表现的既大方,又得体,还不失幽默。
  她本就是省状元,身上的话题度很高,见她表现的如此优秀,记者和摄像师也乐得采访她。
  采访的时间实际上并不长,也没有提前对稿子这种,采访的问题也很随机,记者也没有像后世许明月接受采访时那样,涂了个厚厚的大白脸,虽画了淡妆,却也依然是自然而然的模样,倒是很有这个时代的特色。
  解决完了报名和采访的问题,已然是下午,孟福生先是牵着阿瑟去了许明月的宿舍。
  宿舍里已经有两个同学在,年龄不一,但无例外,许明月是宿舍中年龄最大的一位,尤其是看到许明月还是带着家属、孩子一起来学校报名,看向她的眼神更是奇异。
  作为空白了十年高考的知青,很多知青在乡下的时候,都难免已经成家生子,哪怕一直没有放弃过回城,没有放弃过梦想,她们能够参加高考,能够从五百多万学子中脱颖而出,进入京城大学,依然是非常不容易,她们很多人都是抛下了在乡下等待她们的丈夫儿女,只为追求自己的理想。
  整个寝室八个人中,只有许明月一人是带着她的丈夫孩子来报名,并且大大方方的将丈夫孩子都带入到宿舍内,帮着一起收拾床铺的学生。
  尤其听说许明月是母女一起参加高考,还一起考入京城大学后,更是吃惊不已,她们也好奇的看向了他们一家。
  之后一家人又是去了阿锦的宿舍,她宿舍的舍友们同样年龄不一,但相对来说都显年轻一些,没有如许明月这么大年龄的同学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