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王的六零年代 第289节(1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和许明月原本猜想的,孟家全家人都不在国内,或是同样糟了难不同,孟家一家人竟都在京城,且看样子都不像是下了乡的样子。
  孟家所居住的地方不是什么四合院,而是一片成片的三层小楼,小楼清一色的红墙砖,坡屋顶,树荫掩映。
  光是看这三层小楼,也不像是家里房屋不够住的样子。
  许明月她们到的时候,整个孟家都聚集在小楼里,像是专门等待她们上门一样。
  孟福生领着她们回孟家时,孟家人只稍稍扫了许明月母女三人一眼,目光就落在孟福生身上再也移不开。
  坐在中间最上手位置的老人看着孟福生,仿佛对他很是不满一样,皱着眉头问了一句:“回城这么久,终于舍得回来了?”
  孟家人其实早都知道孟福生已经回城了,也一直在等着孟福生回去,以为他回京第一件事,就是回家。
  孟福生毕竟是早早就下放到乡下去的,他虽在城里时吃了一些苦头,却不是作为下放的劳改犯人,而是技术员下乡,哪怕这些年在乡下吃了一些苦头,和很多人家的那种家破人亡式的下乡做劳改犯的概念是完全不同的,所以他们也不觉得有多对不起孟福生,只等着他自己回来。
  没想到一连等了数天,不仅没有回孟家,反而是住在了范家,后面更是直接干脆在京大校园外租了房子,一副不打算回来,要长住在京大校园外的样子,就连孙女入学,也没有选择他们家门口的小学,而是选择了别的小学。
  孟母当下就坐不住了,晚上不住的抹着眼泪:“福生这是不打算回来了吗?”
  福生,福生。
  通过他的名字也知道,他小时候是多么被家中长辈期待和喜爱的。
  原本他们还在家里等的下去,可随着阿瑟的入学,他们是真坐不住了。
  孟父被孟母哭的心烦,加上这些年对儿子不闻不问,感到愧疚,不由道:“只怕他心里还怪着我们呢!”
  当初他们孟家察觉到风声不对,果断断尾求生。
  这个被断掉的‘尾’,就是孟福生。
  孟福生是孟家唯一一个,十几岁就出国留学,学成后又归国的儿子。
  他本是孟父孟母的骄傲,正是人生最好的时候,学成归国,义气风发,报效祖国,却偏偏在人生最得意时遭人举报,举报他的和放弃他的,都是他最信任之人。
  而举报孟福生自然不是背后之人的目的,实际上对方也不过是通过针对孟福生,来对付孟家罢了。
  谁知道孟父几十年政治生涯,政治嗅觉极其敏锐,几乎是第一时间,就主动将孟福生交了出去,配合审查。
  这在当年也不过是无奈之举,谁知道十几年过去,他下乡后,愣是一次都没与家中联系。
  “当初要不是因为他拖累,锦平和慕兰两人也不必匆匆忙忙进入部队中躲避时局,这么多年都没给家里发一封电报也就罢了,反倒怨上我们了?也不想想这十年家中有多艰难!”
  孟家并不是只有他一个孩子,上面还有哥哥姐姐孙辈好几个,孟父孟母在孟福生已经被人举报,且明显就是针对孟家的情况下,不可能只为了他一个人,就将整个孟家都陷入到危险境地中去,况且那十年期间,孟家自己都自身难保,在已经断绝关系的情况下,他们要是联系孟福生,不光会导致整个孟家都出事,可能还连带着早早送入到乡下避货的孟福生都出事。
  饶是如此,孟家这十年里,为了自保,依然是遭受到不小的重创。
  孟母忍不住哭道:“要是当初没娶那个女人,也没有福生这么多年遭的罪!”
  一说到这事,孟父也沉默了。
  孟家和那家原本是世交,孟福生和那女人小时候也算是青梅竹马,本以为是良缘,谁又能想到,福生此生最大的劫难,却是从这段婚姻而始。
  可此时后悔也晚了。
  孟父不舍得过多责怪孟福生,反倒是怪上了许明月道:“听说他在乡下重新娶妻生子,既然都回来了,他家里头那个也不知道劝劝丈夫回来看看?一直住在外面像个什么话?”
  他们既知道孟福生在乡下多年,多亏了他乡下妻子一家的照顾,又觉得他儿子娶了一个乡下妻子是吃了大亏。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