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我,呼风唤雨 第199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他做的关于陈昭的笔记摞起来比他自己个子都高!
  “唉。”曹操半是心酸半是庆幸。
  想起自己呕心沥血埋头苦学的无数深夜,曹操咬牙切齿:“没人比我更懂陈昭!”
  曹操绝非庸才,相反,他是当世罕见的全才。无论是运筹帷幄的军政韬略,还是挥毫泼墨的诗词歌赋,乃至音律律法,无一不精。
  他研习陈昭新政,并非只粗糙模仿其形,而是掀开皮毛见其筋骨。旁人或许只见陈昭推行科举、改革税制、整顿吏治,而曹操却在这些新(czos)政背后,窥见了一个贯穿始终的“人”字。
  “潼关之后,还有数十万黎民百姓。”曹操说这话的时候神色平静。
  时至今日,若军中粮草吃尽,曹操也依然会选择劫掠庶民取粮充作军粮。仁德,人也要先活下来才能讲仁德,区区骂名,不足为耻。
  “我清楚我的为人,陈昭也清楚我的为人。”曹操语气复杂,“陈昭心软。”
  司马朗:“……”
  自家主公不会是被刺激疯了吧,怎么这种疯言疯语也能说得出来?
  陈昭心软,那她这么大的地盘都是别人看她善良拱手送她的不成?
  送走司马朗后,曹操又抬头望了一眼天,漆黑夜穹如墨,紫微星独悬天枢之位。其光幽微似烛,在北斗七星环抱间明灭不定。
  他要活下去,就像之前许多次死里逃生一样活下去。就像当年在董卓面前掏出七星刀时那样,就像中箭落马、血染征袍时那样,就像被追兵呼喊着“穿红袍者是曹操”而不得不割须断袍时那样——无论如何,都要活下去。
  活下去,然后再重新执笔,书写属于他的那一页史书。
  做不成汉臣,就做奸雄;做不成诸侯,就做臣子。若是连臣子都做不成,那他就写诗作赋,做个如司马相如一般的文人……
  试探陈昭口风的密信很快就到了陈昭手中。
  陈昭只觉古怪中又透着一丝合理。
  “子龙认为其中是否有诈?”陈昭顺手把曹操这封自称“仰慕昭侯已久,操早有投明主之心”递给赵云。
  赵云接过密信看了又看,思索道:“云曾与曹操交手,曹操此人十分惜命。”
  东阿之战时候,典韦舍身护主,伤得只剩一口气,曹操却顺利逃了。提起此事,赵云还有些耿耿于怀。
  若那日他擒下曹操,主公今日便不会为此烦忧了。
  陈昭挑眉轻笑:“子龙与文和定有话说。”贾诩向她禀告凉州经历的时候,也对没抓住曹操耿耿于怀。
  要是董卓还活着,估计对此也很有话说。曹操刺杀他的时候刀都掏出来了,董卓愣是让人走了,事后通缉令抓住了曹操,结果县令还跟着曹操一起跑了。
  这么一想,陈昭便觉得这份降书多了几分可信。曹操不是宁死不屈的性子,他要是真宁死不屈,当年刺杀董卓时候刀都拔出来了,何必又改称献刀。
  陈昭干脆将谋士召集一堂,一同商议此事。最终几乎所有人都认为曹操是真心归降。
  例外的那个是陈宫,陈宫坚决投反对票,认为曹操是想要先归降后跳反。还搬出当年曹操杀人救猪的事,论证曹操十恶不赦的坏。
  能说出“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这话的人能有什么诚信!
  陈昭听完众人争论,忽然抚掌而笑:“既如此,便有公台充当使者前去长安对接此事。”
  陈宫会用最大的恶意揣测曹操,最大可能杜绝曹操“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之计。有陈宫盯着,莫说曹操反叛了,就是曹操哪顿饭多喝一口酒,陈宫都能找出曹操要反叛的十条大罪。
  什么,你说你没有反叛的心思?呸,当年吕伯奢打酒款待你,你觉得人家要去官府举报你,转头就把人家全家杀了!昨日敢因一口酒杀人全家,今日就敢因一口酒背叛我主!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