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1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至于为什么不直接给老皇帝一箭,送他和三皇子一起归天,夏时总还是要顾虑长公主名声的三皇子和老皇帝都死在箭下的话,长公主多半要背锅,但如果老皇帝是被逆贼三皇子亲手杀的,长公主最多就是个救驾来迟。怎么看,后者名声都要好听得多。
  这算是夏时难得的灵光一闪,说给楚棠听,楚棠果然捧场的夸奖一番,末了又追问道:那陛下伤势如何?太医怎么说的?
  说到这个,夏时又高兴几分:不太好。他年纪大了,虽然那一刀没伤到肺腑要害,但血也没少流。就那种伤势,就算捡回一条命,估计也要病弱很久了。
  楚棠闻言,眸中光亮一闪而过。
  *****************************************************
  老皇帝没死,在目前来说,对于长公主确实算是一件好事。
  这场宫变发生得突然,规模也算是出乎意料的大长公主料到二皇子和六皇子死后,三皇子和四皇子的势力会有所膨胀,尤其三皇子已经成为了事实上的长子。可她看着皇帝近些日子的打压,再加上三皇子前期的发育不足,无论如何没料到他能这么快将手伸进羽林之中。
  昨夜数场混战,基本上都是羽林和羽林的对峙,可以说宫中至少有三分之一的羽林已经投入了三皇子麾下。除去不当值在家休息的那些羽林,昨夜双方对峙才会是一副势均力敌的场面。
  场面闹得大,收拾起来也就不容易,尤其皇帝仅剩的两个成年皇子都死在了这一役中。
  昨夜成功镇压了反叛之后,长公主下的第一道命令就是封锁宫门,第二道命令则是全城戒严。一直等到今早老皇帝从昏迷中清醒过来,她才明日出宫去请了丞相、尚书以及宗令入宫。
  老皇帝还活着,并且对昨晚捅了他一刀的三皇子满心怨恨,面对重臣和宗令的时候自然不会隐瞒什么。他亲口说了三皇子谋逆,又亲自证实了自己的伤势正是三皇子临死前所为,那么带人入宫救驾的长公主自然就是纯粹的忠臣孝女。
  至于倒霉的四皇子究竟是来救驾的,还是跟随三皇子附从谋逆的,现下奄奄一息的老皇帝是无暇理会的。他听长公主说对方是谋逆被诛,便当这是事实,挥挥手便揭过了此事。
  长公主对此一点不觉得意外,毕竟老皇帝的冷情早被她看得透彻死了儿子又怎么样?死了一个还有两个三个四个。成年的儿子都死了又怎样?他还有幼子。就算幼子也没了,只要他自己还活着,皇子也依旧可以源源不断的有。
  总而言之,这是个自私自利到了极点的人,谁死了都没他养伤重要。
  长公主并不插手太多,让老皇帝见了外臣,又让后宫的嫔妃和小皇子前来探望。老皇帝见到这些人后,心也安了下来,自以为一切仍旧在掌控之中。
  他倒也不是完全的傻子,难得在长公主面前露出些慈父模样:此番大难,多亏安平警觉,前来救驾。父皇自不会亏待了你,便将你的食邑再加万户吧。说完喘了口气,又道:昨晚你也辛苦了,一夜未眠,便早些回去休息吧,父皇这里不缺人照顾。
  话说得客气,但也透着凉薄与防备,卸磨杀驴的态度自然瞒不过长公主的眼睛。
  长公主心里只觉得好笑,再看一眼老皇帝强撑却依旧透着青白的脸色,倒也没有表现得咄咄逼人。她微微俯身行礼,顺从的应道:多谢父皇关心,那儿臣就先告退了。
  老皇帝见她顺从,眼底的戒备终于松了松,露出几分满意来:去吧,好好休息。
  长公主行礼,告退,走得毫不留恋。
  寝宫中,老皇帝彻底放松下来,强撑起来的精神立刻垮了下来。但他还是庆幸的,庆幸安平是个公主,庆幸老三作死的同时,老四也跟他一起去了。
  否则以他如今的状态,恐怕很难震慑这些儿女。
  只是虚弱又庆幸的老皇帝没看到,侍立在龙榻旁的梁忠始终低眉垂眼,偶尔看向他的目光中隐隐带着两分同情,三分嘲弄高高在上的帝王,始终不曾将任何人放在眼里。他以为能见外臣,能见妃嫔,前朝后宫就依旧在他的掌控之中。岂不知只要走出这扇宫门,就能瞧见门外重重守卫。
  那都是羽林,和往日拱卫帝王寝宫的禁军似乎没有任何不同,甚至其中还能瞧见过往熟悉的面孔。但这些人还会是帝王如臂使指的利刃吗?至少在梁忠看来,已经不是了。
  当然,被重伤困在寝宫龙榻上的老皇帝更不会知道,听命告退的长公主只是离开了他的寝宫。
  她并没有回公主府,也没有出宫,而是堂而皇之的走进了宣政殿的后殿。这里有三皇子最后欠缺的玉玺,也有不久前才探望过老皇帝的朝中重臣,更有帝国各处汇聚而来的文书奏报。
  从前的长公主是没有资格踏足这里的,可现在她不仅堂而皇之的来了,还理所当然的坐在了监国的位置上。
  113☆、第113章
  ◎正是需要立威的时候◎
  一个月的时间匆匆而过,秋意渐浓,天气也终于开始转凉。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