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1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是!这桩事是过去许久了,可阿昭必然还记得。我还不知晓她性子?她一定记得的。她那一副性子,可是受不得气。”
  那时王蔷言之凿凿,说得十分笃定。
  也许因为王蔷跟赵昭熟,于是更了解赵昭一些?
  薛凝微微有些恍惚,然后她飞快问裴玄应:“那依你看来,太子喜不喜欢当时王良娣?”
  比起赵昭侃侃而谈,谈及朝政大事,薛凝关注点却在内宅狗血上。
  薛凝这样问,裴玄应有些措手不及,也有点儿尴尬。
  还有赵昭在场,薛凝却问及太子私事。
  不过他还是想了想,然后说道:“我觉得那时临江王对王孺人还是,很喜欢的。”
  赵昭一直在一旁暗暗观察,她发现裴玄应虽觉得尴尬,但因是薛凝询问,回答得也很认真。
  一旁的裴无忌也不介意薛凝跳脱,只这么纵着。且说纵着也不准确,裴无忌情态有几分习以为常的意思。
  就像赵昭观察到那样,因是薛凝问及缘故,裴玄应对待也很认真。
  裴玄应思考得也很仔细。
  从前裴玄应不懂情,有些事纵看在眼里,也未必能明白。而今经历北地郡那些事后,裴玄应倒仿佛开了窍,能品出几分味儿来。
  他说道:“当今陛下姿容温雅,内里却是个性情果毅之人。从前赵皇后出自世家,性子虽温和,打小却将太子拘束得极严。太子性子温和,尊重师长,日常也是礼贤下士,行事有极大约束,而他偏生是个以礼为重性子。”
  正因为太子以礼为重,笃信儒术,方才不被明德帝所喜。
  当然这些并不是重点。
  裴玄应说重点:“故太子虽为国之储君,如玉之尊,平素姿态也并不高,亦从未任性弄权,肆无忌惮。我只是想说,无论怎样,他都是个好人。”
  “后来他纳了王良娣,王良娣虽非绝色,却对太子崇拜之极,我瞧太子也是颇为受用。”
  太子身份虽贵,但仰视他的是底下人。至于太子身边人,都对萧圭有着要求和期许。父母、师长,还有如裴玄应这样追随萧圭的世家子,都在认真打量萧圭一举一动。
  裴玄应可能自己不曾察觉,他对萧圭也是有一种审视的,哪怕他对萧圭这位前太子颇多赞扬。但提及萧圭时候,裴玄应言语里也不自觉点出了萧圭软弱。
  萧圭不是杀伐果决的性子。
  只是在裴玄应看来,品德比性情更重要。
  而后阴差阳错,萧圭纳了王蔷为良娣。
  王良娣也谈不上能跟萧圭平起平坐,但到底比那些下属离萧圭近一些,也算得上萧圭身边人。
  独独这个身边人,是用仰视的目光看着萧圭这个太子。
  虽颜值欠奉,但王蔷情绪价值给得足。
  她小心翼翼试探跟萧圭说话,只需萧圭应上两句,她便喜不自胜。
  为跟萧圭搭上话,她亦是秉烛夜读,多看几本书。
  她生了病,萧圭给王蔷喂几口药,王蔷便受宠若惊,感动得想要落泪。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