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那时太原冯家的冯三郎对赵昭十分殷切,赵昭亦有些动心。可后来,赵昭才知晓他另有心思。”
  冯三郎觉得太子必然起复,于是觉得奇货可居。于是他想娶了赵昭,借两家之力,再谋太子复位。赵昭言语里不愿意,他便有些不快,虽未说什么难听话,态度却显轻慢。
  赵昭偏生是受不得委屈。
  既崇拜萧圭,又对赵昭求亲未遂,十分符合薛凝所听心音。
  薛凝已缓过劲儿,又分析得好,不觉问道:“太原冯家有个冯三郎,裴少君可曾知晓?”
  裴无忌还真有印象。
  事实上玄隐署对太子身亡前几日见过之人皆有记录,并且排好嫌疑顺序,这冯晋嫌疑排行还颇为靠前。
  案发前一日,冯晋还与萧圭发生争执,情绪颇为激动。
  后来冯晋拂袖而去。
  裴无忌正欲作答,却被越止抢了话。
  越止抢答:“这我知晓,冯三郎很喜欢年纪大他许多女子。”
  论抢话题猎奇搞热点,十个裴无忌都比不上越止一根手指头。
  第183章 结局其三结局其三
  裴无忌是正经资料,越止却分明是邪道。
  不过越邪越有劲儿,越止起了这个话,旁人亦很愿意听一听。
  薛凝当然也属这样的旁人。
  要说当初在并州时,赵昭起心挑个男人嫁了,那时越止可巧也在,又跟赵昭熟。
  赵昭这个人性子傲,绝不肯低嫁,又不乐意被旁人议论讥讽,故越止并未在赵昭择偶范围内。
  既不在考虑范围内,对于赵昭这样性情来说,也真是一点儿也未曾考虑过越止。
  不过她觉得跟越止说话挺有趣,也有一些来往,于是倒真成了清清白白男女关系。
  越止会说话,什么都能跟人聊一聊。
  赵昭跟越止说得多,越止也知晓得多。
  那时赵昭择亲,本来看中冯晋。
  冯晋样貌好,对赵昭也殷切,再来见识也不
  错,家世挺好。冯家是并州本地豪强,冯晋父亲是并州郡守,也算是一方封疆大吏。
  冯家长房几个儿子里,冯三郎品貌是最好的,在外有名声,在家也得意。
  那赵昭就准备退而求其次。
  她准备委屈一下自己,既离了京城,又拒了太子,并州这个地儿也挑不出更好。
  虽是退而求其次,但赵昭会做人,面上不会露出来,倒显得对冯晋颇有情意。
  再来赵昭对冯晋虽有几分意思,却不着急。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