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传闻那年昭王自渡口回京,圣人发了好大的火,神龙殿里金盘子都被砸得稀碎,然而最终最终,昭王还是那个重权在握的昭王。尤其近些年圣人身体每况愈下,六部阁台更以昭王为首,俨然摄政之势。
  庙堂不敢妄自揣测,民间却有风声——圣人也病了这么些年了,大约就快颁旨,立昭王为储君了!
  茶馆是消息传播最快的地方,尤其艳闻轶事,譬如昭王有储君之实却无正统之名,是圣人在等昭王府的长孙出生。然而王妃远游,一年回不了一次长安,昭王府久无子嗣,江山后代传承堪忧。
  便有好事人问:王妃远游,那昭王府便无姬妾可产育子嗣?
  茶肆酒坊常客沈谙毫不顾忌,将流言全数带进昭王府,讲到精彩绝伦处,还特地停顿了一下,引得明珂伸长了脖子问:然后呢然后呢?
  杨谈彼时正百忙中抽出空来,拾掇白雪亭寄回来的书稿。闻言瞟了明珂一眼,明珂当即闭嘴,脖子也跟乌龟似的缩回来。
  沈谙不怕他,笑着摇扇子,悠悠道:“我就适时插了句嘴,定是昭王妃是个悍妇,昭王呢表面威风,实则惧内。王妃说往东,殿下不敢往西,王妃说是马,殿下不敢说是鹿。昭王妃的事迹天下皆知,哪儿还有人敢往府里送姬妾?怕是好好的美人都被吓得香消玉殒了。”
  语罢他往椅背上一靠,风流潇洒,“明珂,你说是也不是?”
  明珂暗自笑着,又碍于杨谈不敢点头,嘴巴抿了又抿。
  杨谈对沈谙冷冷道:“话那么多,不见你把秋季鸣凤寒蝉的案情综述呈上来。”
  沈谙这才闭了嘴,窝囊得很,“殿下大人有大量,再容我缓个三两日。我又不是真说了王妃坏话,在外头我肯定只说她好。”
  “私下里就能说不好?”杨谈平声撂下一句,“缓不了,就明日交。”
  说完他又补了一刀,“申时之前,过了申时我要接阿翩,没空理你。”
  沈谙跳脚:“你把我当驴啊杨行嘉!逢秋重刑,案情综*述多难写你又不是不知道!就为给你媳妇出气,你要折磨死我?再说,上个月你去北边抓贪官,不是见过你们家阿翩了吗?这才一个月!”
  就那么黏糊?
  “关键时候见真章。”杨行嘉淡淡道,“沈大人,重任在肩,努力啊。”
  说罢,昭王殿下扬长而去。大氅飘起来,留下一阵冰冷的、催促的霜意。
  -
  十月初一,凤桐岭。
  四五驾马车成队,缓缓行于险峻山岭间。北方雪季来得早,雪下得急,山间已积了一层冰霜,因而车队来往,总是万分谨慎。
  逢冬北雁南飞,凤桐岭本是清净无声的,然而今天车队路过,却蓦地传来一声嘶鸣,长啸如刀剑出鞘。
  白雪亭掀开车帘,只见一痕鸦影从头顶掠过,掉下两根黑毛。
  ……看起来不是吉兆。
  她远游两年,此行与书院夫子们结伴,从永嘉出发,一路行至北境,只是为了寻一册散失的古籍。
  “过了凤桐岭,进京畿境内就好多了,这儿的路实在难走。”南湖书院赵夫子策马打头阵,给身后坐车的一帮学生吃了颗定心丸。
  马车一颠,同行的女夫子乐菱从睡梦中惊醒,蹭一下坐起来,“阿程!你没事吧!”
  白雪亭手撑着头,一阵晕眩,“还行。”
  乐菱给她倒了杯茶,“你最近老是头晕,回了长安得好好找个大夫养养。”
  “老毛病了,大概这两天赶路累着了。”
  乐菱又撕了块肉饼给她。白雪亭也饿了许久,接过来刚想咬,胸口就闷得厉害,似是呕吐的感觉。她忙喝口茶压了压,心道这回真是累狠了,回去又要被杨行嘉唠叨。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