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2 / 3)
“王妃她遇难了!”
“……我们在京郊等不到人,一路行至凤桐岭,才发现长安外不远下了大雪。赶到凤桐岭时,只……只看到几驾摔下山的马车,和……几具尸骨……”
明珂越说,声音越轻。
其实不是他的声音轻了,是杨谈听不见了。
大雨交织着行人的喧嚣,世间的声音如此吵闹,他脑海的筋脉搅乱成了一团,恍惚间耳边只有嗡嗡嗡的嘈杂。
“……她的尸骨,在哪里?”
杨谈几乎木然着问出这一句。
鸣凤司是他亲手练出来的人,任何人的消息都可能有假,鸣凤司不会。
正是因为知道这一点,知道绝无生还的希望,连那一丝的近乎无理取闹的不相信,他都无力奢望。
明珂低了头,咬紧牙关,双手呈上一根断裂的红丝带。被雨洗刷过,沾了污泥,如同洇开的一道血河。
“卑职数过,一共七具尸骨,摔下山崖,大多都……都不齐全了。拼凑起来,有一具的身形与王妃肖似,腕间缠了这截红丝带。”
没人比杨谈更熟悉这红丝带。
章和二十三春,桃花林重逢,斩下的一截红腰带是他的私心。从十七到二十,彼时他刚过情窦初开的年纪,朦朦胧胧通晓他对于白雪亭的执念和牵挂是因为什么,只是一切发生得太突然,当他模糊意识到这些,他们已经成了仇人。
所以那一刻,他将那截红丝带视作故事的尾巴,隐秘而细心地收藏了起来。
直到很久以后,玉兰园里,他小心翼翼捧出已经略有褪色的红丝带,将他和白雪亭的头发缠到了一起,那是他今生给过最重的承诺。
结发之誓重于生死,白雪亭远游前,他将性命和誓言都交给了她。
可她没有回来。
他们说,她的尸骨留在了凤桐岭。
刹那间,像被抽掉了支撑身体的脊骨,杨谈无声地倒了下去,几个鸣凤卫七手八脚扶住了他。
沈谙从茶棚里借了顶伞冲出来,挡在杨谈头顶,高声吼:“带他回去!绑着也好锁住也罢,绝不能让他出门!”
然而杨谈没有昏过去,他甚至很清醒。他挣脱开所有人,在大雨里,眼神却淬着不灭不息的火。他把伞还给沈谙,如同交代后事一般,语气平静:
“知隐,我的印信在昭王府书房《延熙文选》后的暗格里,我将它托付给你和李同晖。”
沈谙瞠目怒道:“你要干什么!杨行嘉,你是昭王!擅动印信,我是死罪!”
杨谈依然平和,继续交代:“……暗格里还有一封手谕,凭此谕,你和李同晖就是奉命代管昭王印信,无人能为你们判罪。”
沈谙怔住了:“你早就想过这一天?”
杨谈却不回答他,像是进入了早为自己设定好的程序:“一月之内,若我没有回来,劳你为我发丧。天下再没有昭王,也没有杨行嘉。”
其实他本就没有名字,没有身份。他不是杨谈,也不认自己是傅澄。他在世俗烟火中惟一血肉相连筋脉交织的是白雪亭,现在他要去殉情了。殉她,即是殉道。
沈谙抬起手,大约是想抽他一耳光,但终究没有下手。
杨谈等不及了,他不顾后果地离开,抛却所有责任心,就让知情的人痛骂他这个昏庸的殿下,此后掘坟鞭尸都无所谓,因为这一刻他只想到死。
他跪了下去,从暴雨浇注的泥地里捧起那一截红丝带,细心用袖子擦去泥泞,尔后缓缓地、颤抖着捧到唇边,轻轻吻了一下,无比虔诚。 ↑返回顶部↑
“……我们在京郊等不到人,一路行至凤桐岭,才发现长安外不远下了大雪。赶到凤桐岭时,只……只看到几驾摔下山的马车,和……几具尸骨……”
明珂越说,声音越轻。
其实不是他的声音轻了,是杨谈听不见了。
大雨交织着行人的喧嚣,世间的声音如此吵闹,他脑海的筋脉搅乱成了一团,恍惚间耳边只有嗡嗡嗡的嘈杂。
“……她的尸骨,在哪里?”
杨谈几乎木然着问出这一句。
鸣凤司是他亲手练出来的人,任何人的消息都可能有假,鸣凤司不会。
正是因为知道这一点,知道绝无生还的希望,连那一丝的近乎无理取闹的不相信,他都无力奢望。
明珂低了头,咬紧牙关,双手呈上一根断裂的红丝带。被雨洗刷过,沾了污泥,如同洇开的一道血河。
“卑职数过,一共七具尸骨,摔下山崖,大多都……都不齐全了。拼凑起来,有一具的身形与王妃肖似,腕间缠了这截红丝带。”
没人比杨谈更熟悉这红丝带。
章和二十三春,桃花林重逢,斩下的一截红腰带是他的私心。从十七到二十,彼时他刚过情窦初开的年纪,朦朦胧胧通晓他对于白雪亭的执念和牵挂是因为什么,只是一切发生得太突然,当他模糊意识到这些,他们已经成了仇人。
所以那一刻,他将那截红丝带视作故事的尾巴,隐秘而细心地收藏了起来。
直到很久以后,玉兰园里,他小心翼翼捧出已经略有褪色的红丝带,将他和白雪亭的头发缠到了一起,那是他今生给过最重的承诺。
结发之誓重于生死,白雪亭远游前,他将性命和誓言都交给了她。
可她没有回来。
他们说,她的尸骨留在了凤桐岭。
刹那间,像被抽掉了支撑身体的脊骨,杨谈无声地倒了下去,几个鸣凤卫七手八脚扶住了他。
沈谙从茶棚里借了顶伞冲出来,挡在杨谈头顶,高声吼:“带他回去!绑着也好锁住也罢,绝不能让他出门!”
然而杨谈没有昏过去,他甚至很清醒。他挣脱开所有人,在大雨里,眼神却淬着不灭不息的火。他把伞还给沈谙,如同交代后事一般,语气平静:
“知隐,我的印信在昭王府书房《延熙文选》后的暗格里,我将它托付给你和李同晖。”
沈谙瞠目怒道:“你要干什么!杨行嘉,你是昭王!擅动印信,我是死罪!”
杨谈依然平和,继续交代:“……暗格里还有一封手谕,凭此谕,你和李同晖就是奉命代管昭王印信,无人能为你们判罪。”
沈谙怔住了:“你早就想过这一天?”
杨谈却不回答他,像是进入了早为自己设定好的程序:“一月之内,若我没有回来,劳你为我发丧。天下再没有昭王,也没有杨行嘉。”
其实他本就没有名字,没有身份。他不是杨谈,也不认自己是傅澄。他在世俗烟火中惟一血肉相连筋脉交织的是白雪亭,现在他要去殉情了。殉她,即是殉道。
沈谙抬起手,大约是想抽他一耳光,但终究没有下手。
杨谈等不及了,他不顾后果地离开,抛却所有责任心,就让知情的人痛骂他这个昏庸的殿下,此后掘坟鞭尸都无所谓,因为这一刻他只想到死。
他跪了下去,从暴雨浇注的泥地里捧起那一截红丝带,细心用袖子擦去泥泞,尔后缓缓地、颤抖着捧到唇边,轻轻吻了一下,无比虔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