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1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十三夜》的故事设定缜密而残酷,主角伏夏在一个暴雨倾盆的深夜,于一条偏僻小巷中意外身亡。当他再次睁开眼,却发现自己回到了死亡前的一个小时,并且手机里收到了一条来自自己的诡异留言,提示他即将面临的死亡威胁。
  每一次死亡,都是一次重启,时间提前一小时,留言内容也随之变化。伏夏只有十三次循环的机会,在一次次与死亡擦肩而过的惊悚经历中,他必须抽丝剥茧,找出隐藏在迷雾中的凶手,同时也在绝望的循环中,完成对自身过往的审判与救赎。
  拍摄周期紧凑而高强度的三个月,榨干了谈箴所有的精力。
  他将自己彻底沉入伏夏的世界,体验着角色在死亡线上反复徘徊的窒息,绝境中迸发出的冷静和反击,以及最终完成自我救赎时的复杂和解。
  最后一个镜头完成时,已经彻底步入秋季。
  收鲜花、吃蛋糕、拍照合影......走完一系列杀青流程后,谈箴给一直随组照顾他的傅灿灿放了一个长假,独自一人买了张飞往宁城的机票。
  宁城,这座多雨的南方小城,承载着他童年时代的所有,也是谈箴唯一称为故乡的地方,哪怕这里已经没有故人存在。
  从宁城机场出来,他没有停留,转乘了前往更偏远县城的班车。大巴行驶近两个小时,窗外是连绵起伏、翠绿中已泛起点点金黄的山峦。
  他在一个陈旧的小镇车站提着行李箱走下车,带着长途跋涉的疲惫。
  初秋的治镇,像一幅洇染缃色的水墨画卷,不见秋后的萧瑟枯黄,这里依旧流淌着江南水乡独有的温润与惆怅。
  溪流如同碧绿的绸带,缠绕着白墙黛瓦的老屋,水流淙淙,时间似乎都在这里慢下来。
  石拱桥下流水潺潺,几尾红鲤悠闲地摆尾。
  乌篷船静静地泊在石阶下的水湾里,随着水波轻摇。两岸是层层叠叠的绿瓦屋顶,檐角翘起,挂着几串风干的玉米或红椒。
  谈箴循着记忆走过蜿蜒的青石路,最终在一栋藏在小巷深处的小院前停下脚步。
  院墙不高,爬满了枯萎的藤蔓,斑驳的墙面上,还留着他幼时留下的涂鸦大作。青阶已生苔痕,院门是旧式的木门,门环上带着铜绿。
  这里是他外婆的故居,也是他少时唯一的避风港。
  谈箴深吸一口气,带着一种近乡情怯的复杂心绪,伸手推开那扇尘封已久的院门。
  吱呀——
  木门发出陈年失修的呻吟。
  与此同时,他口袋里的手机也震动起来。
  看到来电人那一刻,谈箴微怔,一手扶着门,一手接起电话:“喂?”
  电话那端,容缄开口:“在哪?”背景音里,清晰传出机场广播公式化的女声播报———沪城国际机场特有的背景音。
  谈箴还没从情绪抽离,猝不及防听到这背景音,一时有些反应不过来,下意识反问:“你回沪城了?”
  话音未落,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奶奶从隔壁走了出来,她被开门的动静吸引,特意出来看看。
  老太太眯起有些昏花的眼睛,仔细打量着高挑漂亮的青年。她看了好几眼,脸上带着不确定的疑惑,试探着问:“你是…是小绥吗?”
  谈箴的注意力瞬间被拉回现实。
  他转向老奶奶,眼眉柔和下来,有些生疏地切换成治镇话,声音也放轻了:“阿婆,是我。”
  谈箴微微弯下腰,方便阿婆看清自己,“我回来住段时间。”
  “哎哟...真是小绥啊!”阿婆顿时眉开眼笑,“长这么高啦?差点没认出来!回来好,回来好啊,你外婆的房子空了好些年喽……”
  谈箴耐心听着老太太的絮叨,温声回应着,询问着她的身体和近况。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