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1 / 3)
照片静静躺在本子里,月光落在它的角边,像一层薄薄的光膜,悄悄在纸面上沉淀成一种记忆的质感。
……
最近,谢安琪能感受到时间在她身上的某种松动,仿佛每一晚入睡、每一次晨醒,脚下的地面都在轻轻移动。她得找点什么稳定住自己。比如规律的校园生活,比如重新听一遍熟悉的课程。
因此她没有告诉郑禹胜,临时决定去学校旁听的决定。
那天早晨,她起得比郑禹胜早。
他睡得很熟,眉头却依旧皱着,嘴角抿成一条温和却固执的线。谢安琪俯身看了他好一会儿,最终只是在他额头落下一个很轻的吻,没有吵醒他。
她带着本子和饭团走出屋塔房时,天边刚刚泛白。公交车里有很多学生,都是她这个年纪的人,穿着清爽的春季校服或者宽大的卫衣,说话声音又轻又快。
谢安琪坐在最后一排,没有戴耳机,窗外的街景不断倒退,像一部无声的旧片段。
她在车窗玻璃上轻轻写下自己的名字,谢安琪,几个字立刻就被雾气模糊,变得虚虚的,像是一个记不太清的梦里人名。
教室很安静,她选的是一门文化理论的选修课,老师看起来年纪不大,眼镜后面是锐利的目光和慢条斯理的口音。
谢安琪坐在靠窗的第二排,阳光照得她有点发困,她随手拿笔,在本子上写下课程标题,然后开始在边缘画了一棵树,枝干不多,像是还没长全的春树。旁边的女学生似乎注意到她,悄悄把笔借了过去,两人交换了一个微笑。
那女孩在课间凑过来说:“你不是这里的学生吧?我以前没见过你。”
“嗯,我是临时过来旁听的。”谢安琪说。
女孩自我介绍说叫裴真善,是校广播社的,说到一半才忽然想起:“啊,我记得你……你是不是和那个最近在拍戏的郑禹胜认识?”
谢安琪一愣,片刻才反应过来这句话里有几分八卦的味道。
“他怎么了?”
“最近广播社有个学姐说在片场采访过他,说他人很冷,但下戏以后突然笑起来很好看,还主动给工作人员倒水什么的,然后她拍了照片,我看到了,跟你很像,主要是你穿的衣服也跟她一样。”
谢安琪没说话,只是把笔帽扣好,微笑着摇摇头。
她知道郑禹胜是什么样的人,但听别人提起时,她还是忍不住悄悄高兴。仿佛他不是被世界关注,而是被她以外的另一群人看见。
午休时,她坐在图书馆外的台阶上吃便当。
那便当是随便买的,米饭团外皮有点焦,配的鸡蛋太咸,但她吃得很慢,一口一口像在品味记忆。阳光打在她膝盖上,她眯着眼,轻轻摇头,把脑袋靠到身后石柱上。耳边是风声,是路人谈话的碎片,是广播室在试播的录音:“本周校园电影节将在大学路某剧场举办……”
她忽然睁眼,转头看向播音室楼顶飘扬的旗帜。
“大学路……”她低声重复。
如果她没记错,那是后来,她在未来某一天偶然点开一部老电影资料时看到的文字注脚:“1994年,郑禹胜首次参与独立短片拍摄,拍摄地点位于大学路某小剧场。”
她从未确认那一部短片里是否真有他的身影,只记得那一秒有种奇异的晃动感,仿佛她曾亲手递给过他一瓶水,或按下过摄影机的快门。现在时间尚未到达那里,郑禹胜还只是那个每天下戏后回屋塔房陪她吃晚饭的男孩。
但她已经开始害怕。她开始害怕,这一切是不是注定将向某一个时间节点崩塌。
下课后,她刚走出教学楼,就看到校门外靠着围栏站着的人影。郑禹胜穿着深灰衬衫,袖口卷起,脖子上挂着一副墨镜。他像刚拍完一场定装照,还没完全退出角色。谢安琪有点不敢走近,怕自己的存在破坏了什么。
可他先看见她,眯了下眼,抬手朝她招招手。
谢安琪走近,忍不住问:“你怎么来了?”
“来接你。”他说得自然,“顺便看看你穿校服是什么样子。” ↑返回顶部↑
……
最近,谢安琪能感受到时间在她身上的某种松动,仿佛每一晚入睡、每一次晨醒,脚下的地面都在轻轻移动。她得找点什么稳定住自己。比如规律的校园生活,比如重新听一遍熟悉的课程。
因此她没有告诉郑禹胜,临时决定去学校旁听的决定。
那天早晨,她起得比郑禹胜早。
他睡得很熟,眉头却依旧皱着,嘴角抿成一条温和却固执的线。谢安琪俯身看了他好一会儿,最终只是在他额头落下一个很轻的吻,没有吵醒他。
她带着本子和饭团走出屋塔房时,天边刚刚泛白。公交车里有很多学生,都是她这个年纪的人,穿着清爽的春季校服或者宽大的卫衣,说话声音又轻又快。
谢安琪坐在最后一排,没有戴耳机,窗外的街景不断倒退,像一部无声的旧片段。
她在车窗玻璃上轻轻写下自己的名字,谢安琪,几个字立刻就被雾气模糊,变得虚虚的,像是一个记不太清的梦里人名。
教室很安静,她选的是一门文化理论的选修课,老师看起来年纪不大,眼镜后面是锐利的目光和慢条斯理的口音。
谢安琪坐在靠窗的第二排,阳光照得她有点发困,她随手拿笔,在本子上写下课程标题,然后开始在边缘画了一棵树,枝干不多,像是还没长全的春树。旁边的女学生似乎注意到她,悄悄把笔借了过去,两人交换了一个微笑。
那女孩在课间凑过来说:“你不是这里的学生吧?我以前没见过你。”
“嗯,我是临时过来旁听的。”谢安琪说。
女孩自我介绍说叫裴真善,是校广播社的,说到一半才忽然想起:“啊,我记得你……你是不是和那个最近在拍戏的郑禹胜认识?”
谢安琪一愣,片刻才反应过来这句话里有几分八卦的味道。
“他怎么了?”
“最近广播社有个学姐说在片场采访过他,说他人很冷,但下戏以后突然笑起来很好看,还主动给工作人员倒水什么的,然后她拍了照片,我看到了,跟你很像,主要是你穿的衣服也跟她一样。”
谢安琪没说话,只是把笔帽扣好,微笑着摇摇头。
她知道郑禹胜是什么样的人,但听别人提起时,她还是忍不住悄悄高兴。仿佛他不是被世界关注,而是被她以外的另一群人看见。
午休时,她坐在图书馆外的台阶上吃便当。
那便当是随便买的,米饭团外皮有点焦,配的鸡蛋太咸,但她吃得很慢,一口一口像在品味记忆。阳光打在她膝盖上,她眯着眼,轻轻摇头,把脑袋靠到身后石柱上。耳边是风声,是路人谈话的碎片,是广播室在试播的录音:“本周校园电影节将在大学路某剧场举办……”
她忽然睁眼,转头看向播音室楼顶飘扬的旗帜。
“大学路……”她低声重复。
如果她没记错,那是后来,她在未来某一天偶然点开一部老电影资料时看到的文字注脚:“1994年,郑禹胜首次参与独立短片拍摄,拍摄地点位于大学路某小剧场。”
她从未确认那一部短片里是否真有他的身影,只记得那一秒有种奇异的晃动感,仿佛她曾亲手递给过他一瓶水,或按下过摄影机的快门。现在时间尚未到达那里,郑禹胜还只是那个每天下戏后回屋塔房陪她吃晚饭的男孩。
但她已经开始害怕。她开始害怕,这一切是不是注定将向某一个时间节点崩塌。
下课后,她刚走出教学楼,就看到校门外靠着围栏站着的人影。郑禹胜穿着深灰衬衫,袖口卷起,脖子上挂着一副墨镜。他像刚拍完一场定装照,还没完全退出角色。谢安琪有点不敢走近,怕自己的存在破坏了什么。
可他先看见她,眯了下眼,抬手朝她招招手。
谢安琪走近,忍不住问:“你怎么来了?”
“来接你。”他说得自然,“顺便看看你穿校服是什么样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