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2 / 3)
二阿哥的婚事有了着落,也就意味着可以出来办差了。海望就和乾隆提出想辞掉制造局总管的位置。
其实从他坐上这个位置开始,就有人等着想接他的班了。虽然很多人对内务府的差事不屑一顾,但制造局每年的利润在那摆着,制造局总管的位置是个肥差。
而且制造局在朝中的位置会越来越重要,别看制造局属于内务府管辖,但地位跟工部不相上下。
讷亲想接这个位置,被乾隆婉拒了。他都不打算让讷亲留在京城,当然不可能让他管制造局。
钮祜禄家其他兄弟也不行,文化水平太低,唯一一个读书的爱必达,乾隆派他去江西了。
工部很多懂技术的官员,要么资历不够,难以服众,要么被安排去铁路司。制造局的工匠们虽然懂技术不,但当总管可不是懂技术就行的,还要和各地官员扯皮,这些匠人在官员面前矮一头,肯定不行。
乾隆就问海望,有没有看好的接班人。
海望说:“奴才想了很久,朝中除了慧郡王,再无一人可胜任这个差事。”
他把选永琏的理由讲了一遍,其实不用他讲,乾隆心里已经同意了。
永琏对制造局的事儿本就很熟,甚至蒸汽机一开始就是他设计的。他接替海望,能立刻上手。
而且如此重要的部门,交给其他宗室,乾隆都不放心。只有交给自家人,乾隆心里才踏实。
乾隆点头,同意了海望的请求。
当晚就和永琏商量,今年先让他在制造局学习行走,明年大婚后,就正式接海望的班。
永琏想了想,自己到了领差事的年纪。外朝的事儿太麻烦,他不想和那些官场老油条扯皮。
制造局最适合他,于是痛快地答应下来。
第80章 随驾出巡
乾隆十年又不是一个好年景。
夏天直隶一带旱情严重,粮食歉收。
这时候就体现出京张铁路的好处了,从各地迅速调拨粮食过去,速度快不说,成本也大大降低。
总体粮价没怎么波动,百姓们也很安心。
乾隆今年五月就下旨,决定秋天要带着太后巡行木兰,他还要去多伦诺尔召见蒙古王公。
这回谁拦着也没用,从京城到张家口坐火车,不影响百姓秋收,也不需要沿路官员招待。花不了多少钱。
官员们也知道,皇上今年铁了心要出巡,召见蒙古王公也确实有一定的政治意义。就没人吭声。
而且今年春天鄂尔泰病故,首席军机换成了张廷玉,老爷子现在满脑子都是安安稳稳混过这两年,保住自己的配享太庙的荣耀。根本不敢得罪乾隆。
他很清楚,要不是现在没有德高望重的满臣,绝对轮不上自己做首席军机。
乾隆确实是一时半会找不出能做首席军机的满臣。他想过让海望上,但海望这两年身体也不行了,而且这人就是鄂尔泰死忠,让他当首席军机,朝局不会有任何变化。
尹继善、舒赫德虽得重用,但尹继善在川陕搞改革,一时半会走不开,舒赫德现在不好提拔的太快,免得永琏登基后,后族势力太大。
乾隆就指望小舅子傅恒了,安排他以工部侍郎的身份进军机处行走。过两年张廷玉致仕,就让傅恒做首席军机。
至于乾隆一开始很看好的讷亲,乾隆也让他进了军机处,只是不让他在京城带着,隔三差五派他去当钦差大臣。
这次乾隆出巡,说什么也要带上永琏。总得带着儿子跟蒙古王公熟悉熟悉。 ↑返回顶部↑
其实从他坐上这个位置开始,就有人等着想接他的班了。虽然很多人对内务府的差事不屑一顾,但制造局每年的利润在那摆着,制造局总管的位置是个肥差。
而且制造局在朝中的位置会越来越重要,别看制造局属于内务府管辖,但地位跟工部不相上下。
讷亲想接这个位置,被乾隆婉拒了。他都不打算让讷亲留在京城,当然不可能让他管制造局。
钮祜禄家其他兄弟也不行,文化水平太低,唯一一个读书的爱必达,乾隆派他去江西了。
工部很多懂技术的官员,要么资历不够,难以服众,要么被安排去铁路司。制造局的工匠们虽然懂技术不,但当总管可不是懂技术就行的,还要和各地官员扯皮,这些匠人在官员面前矮一头,肯定不行。
乾隆就问海望,有没有看好的接班人。
海望说:“奴才想了很久,朝中除了慧郡王,再无一人可胜任这个差事。”
他把选永琏的理由讲了一遍,其实不用他讲,乾隆心里已经同意了。
永琏对制造局的事儿本就很熟,甚至蒸汽机一开始就是他设计的。他接替海望,能立刻上手。
而且如此重要的部门,交给其他宗室,乾隆都不放心。只有交给自家人,乾隆心里才踏实。
乾隆点头,同意了海望的请求。
当晚就和永琏商量,今年先让他在制造局学习行走,明年大婚后,就正式接海望的班。
永琏想了想,自己到了领差事的年纪。外朝的事儿太麻烦,他不想和那些官场老油条扯皮。
制造局最适合他,于是痛快地答应下来。
第80章 随驾出巡
乾隆十年又不是一个好年景。
夏天直隶一带旱情严重,粮食歉收。
这时候就体现出京张铁路的好处了,从各地迅速调拨粮食过去,速度快不说,成本也大大降低。
总体粮价没怎么波动,百姓们也很安心。
乾隆今年五月就下旨,决定秋天要带着太后巡行木兰,他还要去多伦诺尔召见蒙古王公。
这回谁拦着也没用,从京城到张家口坐火车,不影响百姓秋收,也不需要沿路官员招待。花不了多少钱。
官员们也知道,皇上今年铁了心要出巡,召见蒙古王公也确实有一定的政治意义。就没人吭声。
而且今年春天鄂尔泰病故,首席军机换成了张廷玉,老爷子现在满脑子都是安安稳稳混过这两年,保住自己的配享太庙的荣耀。根本不敢得罪乾隆。
他很清楚,要不是现在没有德高望重的满臣,绝对轮不上自己做首席军机。
乾隆确实是一时半会找不出能做首席军机的满臣。他想过让海望上,但海望这两年身体也不行了,而且这人就是鄂尔泰死忠,让他当首席军机,朝局不会有任何变化。
尹继善、舒赫德虽得重用,但尹继善在川陕搞改革,一时半会走不开,舒赫德现在不好提拔的太快,免得永琏登基后,后族势力太大。
乾隆就指望小舅子傅恒了,安排他以工部侍郎的身份进军机处行走。过两年张廷玉致仕,就让傅恒做首席军机。
至于乾隆一开始很看好的讷亲,乾隆也让他进了军机处,只是不让他在京城带着,隔三差五派他去当钦差大臣。
这次乾隆出巡,说什么也要带上永琏。总得带着儿子跟蒙古王公熟悉熟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