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3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鸿月神色如常,紧跟母亲身后,又起身敬酒祝寿。
  “皇后为朕治理后宫井井有条,教女也有方。”皇帝偏头看向卫子夫。
  卫子夫柔声道:“民间说女儿随父,鸿月小时候就常常背诵皇上的诗赋,有鸿鹄之志。”
  皇上没再接话,但显然很受用。
  *
  这天之后,军费并未如最初所言缩减大半。
  年岁大些的士兵按照各自的愿望,也在京郊的庄子里得到了妥善安置,打铁制箭,填充军火。
  若有盈余的铁,则向民间售卖,盈利留作军费补贴。
  陈阿娇将宫内发生的事情加以编排,拖刘嫖传出宫去,百姓皆知鸿月公主识大体、顾大局,比而今的太子还要更有“天子相”。
  很快就有了流言,说皇子个个软弱、不堪重用,不如卫长公主,天生就是做天子的料子。
  “原先民间流传的是我‘金屋藏娇’,和刘彻‘青梅竹马’,或是我骄纵拔横,不是个好姑娘……而今这舆论也终于能让我扬眉吐气一次了。”
  当年曾经重伤她的事情,而今终于成为了利器,被陈阿娇握在自己的手里。
  刘嫖年岁越来越长,也到了身体衰弱的年纪,身边有两个孙女侍奉左右,已经不参与政事。
  她不需要和并不恩爱的丈夫合葬,锦衣玉食、荣华富贵了一辈子,走到而今,没做过一件后悔的事情。
  阿娇跟她说想回家,刘嫖也只给她回了一句话:“家里有钱养你。”
  只是不知道还有没有这样的机会了。
  *
  近年来鸿月本身就深得民心,在陈阿娇和众人的推波助澜下,这样的传言压过了原本军营里的怨声载道。
  整个军部已经有意无意站在了鸿月的身后。
  中秋之前,皇上下了圣旨,让鸿月公主和太子一同入书院学习,还允许她在御书房中“听政事”、“上奏疏”。
  起先朝廷中尚有老臣反对的声音,说公主不应干政。
  皇上没有纳谏,而是下旨,允许公主入十三曹,让她能和太子一样,接触朝中一切要务。
  鸿月深知父皇一直不悦十三曹常常联合上书规劝皇命,皇命难违这几个字不被十三曹的老东西们放在眼里。
  而今许多公务都交由尚书处处理,鸿月去了并不能“学习要务”,反倒是平白添堵。
  但这一点机会也不能放过。
  她没有什么明面上的靠山,也也没有一条看得过去的后路。
  因此也没有顾虑,杀人办事毫不手软。
  十三曹后来传出的消息是,所有官员几乎都为鸿月的才干折服,对她满口夸赞,再无“女子干政”的怨言,而是力挺公主参政。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