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2 / 4)
赵祯亲政的景祐元年,1034年,全国有“口二千六百二十万五千四百四十一”。
赵祯死的嘉祐八年,1063年,全国有“口二千六百四十二万一千六百五十一”。
整整三十年,人口仅仅增加了22万人,平均年增长7330人。
为何会如此?
赵祯在位的这段时间,只爆发了区域性的零星小战,并无举国动员的大战。
三十年,经历了两代人的更迭。
没有战争,百姓安定下来,自然就会生孩子。
放在别的明君手中,妥妥是开创治世、扩充人口的大好机会。
厉害的治世,可以将人口提升到两三倍、三四倍。即便是比较拉垮的治世,比如元嘉之治,也能变成原来的1.5倍。
而赵祯不一样。
他治下的人口,即便是算上了新出生人数,依旧每年只涨7330人。
哦豁,问题大了!
按常理而言,三十年间人口翻倍才是正常的发展趋势。
赵宋的情况也确实如此。
赵祯一死,仅过了43年。
到了大观元年,人口已经暴涨至“四千六百七十三万四千七百八十四”,多了2031万人,平均每年增长47万。
为什么百姓都是一样生孩子,但在别人治下,人口翻倍。
在赵祯这边,人口数却还保持不变?
那只能是因为,有这么多数目的人,虽然出生,却由于种种苛政,意外地死掉了。
所以,新出生人数和死亡人数,两个数据一对冲,才会变成年增长7330人。
表面上看。
“二千六百四十二万一千六百五十一”,是他的人口总数,实际上,也可能意味着几乎等同的死亡人数。
真的太可怕了。
两千万人就这样无声无息消失在了历史的缝隙里,不知流落到什么地方去了。
血淋淋的数字是不会说谎的,一行行触目惊心。
万朝观众都惊呆了:赵祯你可真行啊!
净损失两千万人,你一个人的破坏力足以比肩整场安史之乱。
平时大家骂贼子侵略者,都说“匪过如梳,兵过如篦”,但啥样的贼子能贼得过赵祯啊?
此人的治国能力,已然糟糕到了一种空前绝后、令人发指的地步。
哪怕放在昏君当中,都属于第一档,不令堡宗专美于前。 ↑返回顶部↑
赵祯死的嘉祐八年,1063年,全国有“口二千六百四十二万一千六百五十一”。
整整三十年,人口仅仅增加了22万人,平均年增长7330人。
为何会如此?
赵祯在位的这段时间,只爆发了区域性的零星小战,并无举国动员的大战。
三十年,经历了两代人的更迭。
没有战争,百姓安定下来,自然就会生孩子。
放在别的明君手中,妥妥是开创治世、扩充人口的大好机会。
厉害的治世,可以将人口提升到两三倍、三四倍。即便是比较拉垮的治世,比如元嘉之治,也能变成原来的1.5倍。
而赵祯不一样。
他治下的人口,即便是算上了新出生人数,依旧每年只涨7330人。
哦豁,问题大了!
按常理而言,三十年间人口翻倍才是正常的发展趋势。
赵宋的情况也确实如此。
赵祯一死,仅过了43年。
到了大观元年,人口已经暴涨至“四千六百七十三万四千七百八十四”,多了2031万人,平均每年增长47万。
为什么百姓都是一样生孩子,但在别人治下,人口翻倍。
在赵祯这边,人口数却还保持不变?
那只能是因为,有这么多数目的人,虽然出生,却由于种种苛政,意外地死掉了。
所以,新出生人数和死亡人数,两个数据一对冲,才会变成年增长7330人。
表面上看。
“二千六百四十二万一千六百五十一”,是他的人口总数,实际上,也可能意味着几乎等同的死亡人数。
真的太可怕了。
两千万人就这样无声无息消失在了历史的缝隙里,不知流落到什么地方去了。
血淋淋的数字是不会说谎的,一行行触目惊心。
万朝观众都惊呆了:赵祯你可真行啊!
净损失两千万人,你一个人的破坏力足以比肩整场安史之乱。
平时大家骂贼子侵略者,都说“匪过如梳,兵过如篦”,但啥样的贼子能贼得过赵祯啊?
此人的治国能力,已然糟糕到了一种空前绝后、令人发指的地步。
哪怕放在昏君当中,都属于第一档,不令堡宗专美于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