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1 / 2)
李遗一路听,一路看着周围的路,暗自算着,这里离店小二指的方向,隔着多少距离。
眼看着距离越来越远,李遗为此还感到担忧的时候,船工忽然停住了,指着前面一条路道:“马上就到了。”
风吹雁疑惑问道:“到了?那边就是夜兰人居住的地方吗?”
李遗心生警惕,船工在这里停下,兴许在这里布下了陷阱,正要提醒风吹雁,就听得船工又道:“不是,夜兰人居住的地方,在另一个方向。来这里,是因为这里有座观,来拜神仙。”
风吹雁和李遗面面相觑,都从对方眼睛里,看出了吃惊,又转化为疑惑后,很快想通。
他们一路走来,见到过不少的观,但船工从来没有因此停留过,现如今特意绕远路来这里,这观必有特别之处。
船工从包里拿出香火,恭恭敬敬地举在手心,对着身后的三人道:“如果你们不拜,那就站在观外吧,不要冲撞了神仙。但我劝你们都拜一拜,只有拜了这位神仙,去往夜兰的路才能顺利。”
修仙之人拜神仙,拜的都是祖师爷。一时间李遗也犹豫起来,好一会儿后,他才道:“师尊,你们就在观外站着吧,我进去就行。”
民间拜神仙,大部分拜的也是众人熟知的神仙,拜拜也无妨。李遗走进观里,却发现这观布置得蹊跷。
观从外面看,还挺像那么一回事,牌匾和山门都布置得周全大气,但一踏进门,李遗就发现了不对劲。这个观只有主神殿,没有设三清殿,也没有财神殿和文昌殿。
这个观,竟只供奉了一位神。这不仅是对其他神仙的不尊敬,更是对供奉的神仙的不尊敬。也不知道这建观的人是谁,像是从其他地方看了观,就照猫画虎般的就建了这个观。
李遗不禁摇头,心里琢磨着这里究竟供奉的究竟是哪位神,微微抬头一瞥,就见是个完全陌生的神像。神像端正地坐着,左手放在膝盖上,右手则反握一柄长枪,背在背上。
李遗心想,原来是个地方神,默默给自己调换了一个位置,转向旁边的长廊。
地方神不比众人皆知的神,在其观里,一般刻有纪功碑,以供人们了解这位神。
果不其然,李遗在长廊里发现了碑文。碑文由大战乱时期的字刻成,简洁地介绍了这位神的功绩。
原来,这位神在成神之前,是一位将军。
这位将军,是古夜兰人,出生在官宦人家,从小就展现出非凡的天赋,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是扬名于整个夜兰国的天才。按照他的志向,在成年之后,便要去中原求仙问道。只是还未及冠,中原就开始战火纷飞,战乱不止,并且战火很快就烧到了夜兰国。这位将军,毅然从军,开始带兵打仗。他带领的军队,在战场上战无不胜,攻无不取,很快就升了官,被国君封为常胜将军。
在战乱时期,这位将军凭一己之力,守护着夜兰国的和平。只可惜国君听信小人谗言佞语,拒绝派兵增援将军,最终寡不敌众,将军和其部下,均阵亡在岭海边。
后人辗转得知将军的事迹,便为其修建了这座观。
李遗读完,又不禁抬头瞥向神像。这才发现,神像并没有束冠,只是简单束了发。想来他阵亡时,还没有成年。
李遗看着船工恭恭敬敬地上香,不禁有些感慨,也感到疑惑。
等船工拜完,一行人又重新上路。李遗一直在心里算着方向,发现船工确实是带着他们,朝着店小二所指的方向走去。只是这样一趟,耽误了至少小半天的时间。
接下来的路,走得非常顺利。又经过两天的跋山涉水,船工站在山上,指着山下的一个村庄道:“终于到了,这里就是夜兰人居住的地方了。你们看那边,有几个小山包,那里就是最开始挖出墓的地方。以前墓里有不少的东西,但是现在什么也不剩了。”
“我只能把你们带到这里了,夜兰古国具体在什么地方,我也不知道。”
“看到那座最大的木楼了吗?那是我家。”
这里说是村庄,但比一般的村庄要好上太多了。楼房远不是一般村庄所能比,恢宏大气的建筑,精巧的设计,磅礴中有一种苍劲之美。一切都显示着,这里是一个有底蕴的村子。
走近后,看见数不清的落网和灰尘,才发现确实如船工所说,这里没有住人了,每家每户都是空着的。
李遗问道:“这里的房屋看上去都还很结实,怎么现在都没住人了?”
船工解释道:“这个地方,本来就怪,大家早就不想住在这里了。在我小的时候,这里住的夜兰人就不多了,就剩些老人和小孩,老的死了,小的长大后,也跑了,就没人住了。别看这里看着还不错,但是人在这里活不下去。”
“这里的土很差,种什么都长不好,有时候一整年颗粒无收,只能跑很远,去找别人买。以前还有点钱,可以买,到我这一代,分文没有,只能出去赚点钱。” ↑返回顶部↑
眼看着距离越来越远,李遗为此还感到担忧的时候,船工忽然停住了,指着前面一条路道:“马上就到了。”
风吹雁疑惑问道:“到了?那边就是夜兰人居住的地方吗?”
李遗心生警惕,船工在这里停下,兴许在这里布下了陷阱,正要提醒风吹雁,就听得船工又道:“不是,夜兰人居住的地方,在另一个方向。来这里,是因为这里有座观,来拜神仙。”
风吹雁和李遗面面相觑,都从对方眼睛里,看出了吃惊,又转化为疑惑后,很快想通。
他们一路走来,见到过不少的观,但船工从来没有因此停留过,现如今特意绕远路来这里,这观必有特别之处。
船工从包里拿出香火,恭恭敬敬地举在手心,对着身后的三人道:“如果你们不拜,那就站在观外吧,不要冲撞了神仙。但我劝你们都拜一拜,只有拜了这位神仙,去往夜兰的路才能顺利。”
修仙之人拜神仙,拜的都是祖师爷。一时间李遗也犹豫起来,好一会儿后,他才道:“师尊,你们就在观外站着吧,我进去就行。”
民间拜神仙,大部分拜的也是众人熟知的神仙,拜拜也无妨。李遗走进观里,却发现这观布置得蹊跷。
观从外面看,还挺像那么一回事,牌匾和山门都布置得周全大气,但一踏进门,李遗就发现了不对劲。这个观只有主神殿,没有设三清殿,也没有财神殿和文昌殿。
这个观,竟只供奉了一位神。这不仅是对其他神仙的不尊敬,更是对供奉的神仙的不尊敬。也不知道这建观的人是谁,像是从其他地方看了观,就照猫画虎般的就建了这个观。
李遗不禁摇头,心里琢磨着这里究竟供奉的究竟是哪位神,微微抬头一瞥,就见是个完全陌生的神像。神像端正地坐着,左手放在膝盖上,右手则反握一柄长枪,背在背上。
李遗心想,原来是个地方神,默默给自己调换了一个位置,转向旁边的长廊。
地方神不比众人皆知的神,在其观里,一般刻有纪功碑,以供人们了解这位神。
果不其然,李遗在长廊里发现了碑文。碑文由大战乱时期的字刻成,简洁地介绍了这位神的功绩。
原来,这位神在成神之前,是一位将军。
这位将军,是古夜兰人,出生在官宦人家,从小就展现出非凡的天赋,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是扬名于整个夜兰国的天才。按照他的志向,在成年之后,便要去中原求仙问道。只是还未及冠,中原就开始战火纷飞,战乱不止,并且战火很快就烧到了夜兰国。这位将军,毅然从军,开始带兵打仗。他带领的军队,在战场上战无不胜,攻无不取,很快就升了官,被国君封为常胜将军。
在战乱时期,这位将军凭一己之力,守护着夜兰国的和平。只可惜国君听信小人谗言佞语,拒绝派兵增援将军,最终寡不敌众,将军和其部下,均阵亡在岭海边。
后人辗转得知将军的事迹,便为其修建了这座观。
李遗读完,又不禁抬头瞥向神像。这才发现,神像并没有束冠,只是简单束了发。想来他阵亡时,还没有成年。
李遗看着船工恭恭敬敬地上香,不禁有些感慨,也感到疑惑。
等船工拜完,一行人又重新上路。李遗一直在心里算着方向,发现船工确实是带着他们,朝着店小二所指的方向走去。只是这样一趟,耽误了至少小半天的时间。
接下来的路,走得非常顺利。又经过两天的跋山涉水,船工站在山上,指着山下的一个村庄道:“终于到了,这里就是夜兰人居住的地方了。你们看那边,有几个小山包,那里就是最开始挖出墓的地方。以前墓里有不少的东西,但是现在什么也不剩了。”
“我只能把你们带到这里了,夜兰古国具体在什么地方,我也不知道。”
“看到那座最大的木楼了吗?那是我家。”
这里说是村庄,但比一般的村庄要好上太多了。楼房远不是一般村庄所能比,恢宏大气的建筑,精巧的设计,磅礴中有一种苍劲之美。一切都显示着,这里是一个有底蕴的村子。
走近后,看见数不清的落网和灰尘,才发现确实如船工所说,这里没有住人了,每家每户都是空着的。
李遗问道:“这里的房屋看上去都还很结实,怎么现在都没住人了?”
船工解释道:“这个地方,本来就怪,大家早就不想住在这里了。在我小的时候,这里住的夜兰人就不多了,就剩些老人和小孩,老的死了,小的长大后,也跑了,就没人住了。别看这里看着还不错,但是人在这里活不下去。”
“这里的土很差,种什么都长不好,有时候一整年颗粒无收,只能跑很远,去找别人买。以前还有点钱,可以买,到我这一代,分文没有,只能出去赚点钱。”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