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1 / 3)
大当家的拿到钱,在城里买了烧饼,又买了干粮,再又买了几十个大馒头,就回程了。
货物卖的钱,只够买这些东西。大当家没有抱怨什么,只是常常回头,静静地盯着城门。及至看不见城门,他才再也不回头。
重重的货物换成轻飘飘的粮食,回程的速度一下子变得很快。
站在山下,大当家的忽然停下来,凝重地看着上山的路。本来那是几条人为踏出来的小路,此时此刻,路周围全是踩踏的痕迹,乱七八糟的脚印,昭示着上山的人很多。
大当家的连忙扛起粮食就往山上爬,越爬越心惊胆战。空气中火灰的气息和血腥气儿,只冲上天。几人一口气爬上山,就见本来平和的寨子,成了满是尸体的废墟。里面没有钱财,被抢劫一空的只有货物,和性命。
能在这样快的时间里,灭了一座土匪寨的,只能是军队。
大当家的泪洒当场,却并不激愤,只是无力地看着面前的一切,呆滞地站在原地。
李遗好像明白,那位将军为什么要出征了。
第73章
按照传统,本应该去岭海边祭祀之后,军队再出发。
但是岭海边战火烧得太厉害,王室认为去那边祭祀太危险,只对军队说:“等你们凯旋,我们一定办一场盛大的祭祀,祈求国泰民安,风调雨顺。战争灾厄不再降临这片土地。”
没有祭祀,军队在早上就整装待发,告别了王室又告别了百姓,昂首挺胸地出了城门。李遗骑在最前面的马上,听着周围人的祝愿,只觉得沉重。
只有他知道,这是最后一次出征了。
当时跟着商队出城,只觉得天热路远,但是跟着军队出发,李遗只觉得快,非常快。
只像是几个眨眼间,就走到了前线。也是几个眨眼间,就安营扎寨好了。
李遗坐在营帐里,十几个手下,七嘴八舌地说话,谈论这次出征。比起城里一片祥和乐观,营帐里的人心情明显更沉重。
眼看着仗打了一场又一场,胜了一场又一场,可依旧在打仗,依旧没能平定下来。
他们打仗的年岁,可比将军多太多了,这时候喝了点酒,纷纷都说着心里话,也不担心这些话是否能进入将军的耳朵。
有人说:王室那些王八羔子,没一点儿出息。当着百姓的面,把话说得那么好听,其实根本不作为。但凡王室有点出息,岭海那块祭祀的地,也不会让别人抢走。
仗是我们在打,可百姓从来都不是最感谢我们,他们认为是神的功劳,是将军的功劳,是王室的功劳,就不认为是我们所有人的功劳。
也不知道仗什么时候能打完,没完没了,永远没尽头。
有个人听着这些话,脸色不虞,大骂:你们究竟在说什么,还知不知道你们什么身份。
李遗在这行军的几天里,已经认识了不少人,此时也认出来,最后说话的这人是将军的三舅。
这位三舅,从小看着将军长大,虽然平日里话不多,但是对将军格外关心。虽不常常嘘寒问暖,但每时每刻都关注着将军,算将军的半个父亲。
李遗没有斥责任何人,他只是道:最近几天大家都累了,先回去好好休息吧。
营帐里的人陆陆续续都走了,只有三舅迟迟没走,他坐在位置上,欲言又止。直到李遗目光投向他,好半天才说:将军,夜里凉,我已经让下属给你送被子过去了,你好好睡一觉。
李遗点点头,也让他早点回去休息。
夜里果然很凉,寒风呼啸的声音,不绝于耳。只觉得身在寒冬,周围是无穷无尽的冰霜。在寒冷中,人的身体出现极大的不适,心里也是煎熬。
好半天才又了困意,迷迷糊糊地睡下,就听得周围人声涌动,纷乱的脚步声此起彼伏。
李遗立马翻身,穿好衣服就走出了营帐。正好三舅也走过来,告诉他敌军夜袭,已经打过来了,让他快过去看看。 ↑返回顶部↑
货物卖的钱,只够买这些东西。大当家没有抱怨什么,只是常常回头,静静地盯着城门。及至看不见城门,他才再也不回头。
重重的货物换成轻飘飘的粮食,回程的速度一下子变得很快。
站在山下,大当家的忽然停下来,凝重地看着上山的路。本来那是几条人为踏出来的小路,此时此刻,路周围全是踩踏的痕迹,乱七八糟的脚印,昭示着上山的人很多。
大当家的连忙扛起粮食就往山上爬,越爬越心惊胆战。空气中火灰的气息和血腥气儿,只冲上天。几人一口气爬上山,就见本来平和的寨子,成了满是尸体的废墟。里面没有钱财,被抢劫一空的只有货物,和性命。
能在这样快的时间里,灭了一座土匪寨的,只能是军队。
大当家的泪洒当场,却并不激愤,只是无力地看着面前的一切,呆滞地站在原地。
李遗好像明白,那位将军为什么要出征了。
第73章
按照传统,本应该去岭海边祭祀之后,军队再出发。
但是岭海边战火烧得太厉害,王室认为去那边祭祀太危险,只对军队说:“等你们凯旋,我们一定办一场盛大的祭祀,祈求国泰民安,风调雨顺。战争灾厄不再降临这片土地。”
没有祭祀,军队在早上就整装待发,告别了王室又告别了百姓,昂首挺胸地出了城门。李遗骑在最前面的马上,听着周围人的祝愿,只觉得沉重。
只有他知道,这是最后一次出征了。
当时跟着商队出城,只觉得天热路远,但是跟着军队出发,李遗只觉得快,非常快。
只像是几个眨眼间,就走到了前线。也是几个眨眼间,就安营扎寨好了。
李遗坐在营帐里,十几个手下,七嘴八舌地说话,谈论这次出征。比起城里一片祥和乐观,营帐里的人心情明显更沉重。
眼看着仗打了一场又一场,胜了一场又一场,可依旧在打仗,依旧没能平定下来。
他们打仗的年岁,可比将军多太多了,这时候喝了点酒,纷纷都说着心里话,也不担心这些话是否能进入将军的耳朵。
有人说:王室那些王八羔子,没一点儿出息。当着百姓的面,把话说得那么好听,其实根本不作为。但凡王室有点出息,岭海那块祭祀的地,也不会让别人抢走。
仗是我们在打,可百姓从来都不是最感谢我们,他们认为是神的功劳,是将军的功劳,是王室的功劳,就不认为是我们所有人的功劳。
也不知道仗什么时候能打完,没完没了,永远没尽头。
有个人听着这些话,脸色不虞,大骂:你们究竟在说什么,还知不知道你们什么身份。
李遗在这行军的几天里,已经认识了不少人,此时也认出来,最后说话的这人是将军的三舅。
这位三舅,从小看着将军长大,虽然平日里话不多,但是对将军格外关心。虽不常常嘘寒问暖,但每时每刻都关注着将军,算将军的半个父亲。
李遗没有斥责任何人,他只是道:最近几天大家都累了,先回去好好休息吧。
营帐里的人陆陆续续都走了,只有三舅迟迟没走,他坐在位置上,欲言又止。直到李遗目光投向他,好半天才说:将军,夜里凉,我已经让下属给你送被子过去了,你好好睡一觉。
李遗点点头,也让他早点回去休息。
夜里果然很凉,寒风呼啸的声音,不绝于耳。只觉得身在寒冬,周围是无穷无尽的冰霜。在寒冷中,人的身体出现极大的不适,心里也是煎熬。
好半天才又了困意,迷迷糊糊地睡下,就听得周围人声涌动,纷乱的脚步声此起彼伏。
李遗立马翻身,穿好衣服就走出了营帐。正好三舅也走过来,告诉他敌军夜袭,已经打过来了,让他快过去看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