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2 / 3)
“婆婆,这才是他本来的样子。”
“哪吒三太子,本该如此。”
这才是他如今的模样。
金瞳冰冷,背对众生,将过往一切,连同那曾并肩的身影,彻底抛却,而非凡尘烟火中那个会笑会怒的少年。
她说完,不再看那幅画,拿起靠在门边的剑和那个小小的包袱,踏出祠堂,走进晨风里,身影很快消失在村口的小路尽头。
祠堂内,老婆婆呆呆地望着那幅新画。
画中,金瞳的神将依旧目光冰冷,背对着那抹同样疏离的白影。
离开那曾短暂庇护的淳朴山村,与应沿着路径,走向更远的城镇,小哪吒未如常黏上,不知所踪。
行至一座临水繁华大镇,运河穿城,舟楫如织,街市喧嚷,行人摩肩接踵,与应格格不入地立于人潮。
一阵眩晕袭来,喧嚣几欲将她淹没之际,一个清亮女声自侧旁响起:“这位姐姐,可是乏了?瞧你面色不佳,前*头巷口有家干净茶摊,去歇歇脚可好?”
与应循声望去。只见一位身着鹅黄衫子、杏眼桃腮的年轻女子正关切望来。女子气质温婉灵动,眉宇慧黠,衣料虽非顶好,却整洁鲜亮,于人群中如春日一朵明媚小花。
“多谢姑娘。”
女子似是个自来熟的性子,见她应了,便笑盈盈引路:“我叫杨婵,姐姐如何称呼?看姐姐风尘仆仆,是远道而来?”
“阿应。”她报了名字,随杨婵走向巷口茶摊。
茶摊虽小,倒也洁净。杨婵点了两碗清茶并一碟桂花糕,热情推至与应面前:“姐姐快尝尝,这家的桂花糕是镇上一绝!甜而不腻,最是养人。”
桂花糕……曾有一人爱吃。
她犹豫片刻,还是忍不住开口:“姐姐这身衣裳……颜色太素了些。今日集市热闹,卖成衣的铺子不少,姐姐可要……换身鲜亮点儿的?看着也精神,换个新色,许是心情也能好些?”
与应正端起粗瓷茶碗的手微顿,碗沿停在唇边,她抬眼看杨婵。
“不必了,我在守丧。”
“啊……对不住,是我唐突了。”
她看着与应,心中瞬间勾勒出无数凄苦桥段。眼前这位姐姐,定是经历了常人难想的悲恸,才将一身素白穿成了盔甲,将心门紧锁。
可她的回答一直简短,莫非是自己这自来熟的性子惹她不喜了?
“姐姐……”杨婵小心探问,“你……你似是不爱言语?是我太聒噪,令你无趣了么?”
与应摇首,目光落在茶碗漂浮的茶叶梗上:“我只是……不善言辞,不知如何回应,有时可静坐无言整日。握剑,处置……些许事,尚可。与人交谈,不太擅长。”
杨婵眨了眨眼,觉得这性子颇为稀罕。她生性活泼,最耐不得寂寞,看着这姑娘清冷疏离的模样,不知怎的,竟让她想起天庭一位故人。
二哥提起那位元君时,语气复杂,说她清冷自持,如月下寒潭,静水流深,于喧嚣天庭中自辟一方天地。
眼前姐姐,竟有几分那样的神韵。尤是那双眼睛……杨婵细观与应低垂的眼眸。
她亦非扭捏性子,如此想着,便也说了:“姐姐的眼睛,让我想起了一位故人。”
“哦?”
“我二哥的朋友。”杨婵笑了笑,带着几分少女憧憬,“名唤‘与应’。二哥说起她时,总是……”她似觉后话不宜对初识的凡人道,转了口风,“总之,姐姐的眼睛,像她。皆是那种……琉璃似的,又清又冷,好似万物皆明,又似万物皆空。” ↑返回顶部↑
“哪吒三太子,本该如此。”
这才是他如今的模样。
金瞳冰冷,背对众生,将过往一切,连同那曾并肩的身影,彻底抛却,而非凡尘烟火中那个会笑会怒的少年。
她说完,不再看那幅画,拿起靠在门边的剑和那个小小的包袱,踏出祠堂,走进晨风里,身影很快消失在村口的小路尽头。
祠堂内,老婆婆呆呆地望着那幅新画。
画中,金瞳的神将依旧目光冰冷,背对着那抹同样疏离的白影。
离开那曾短暂庇护的淳朴山村,与应沿着路径,走向更远的城镇,小哪吒未如常黏上,不知所踪。
行至一座临水繁华大镇,运河穿城,舟楫如织,街市喧嚷,行人摩肩接踵,与应格格不入地立于人潮。
一阵眩晕袭来,喧嚣几欲将她淹没之际,一个清亮女声自侧旁响起:“这位姐姐,可是乏了?瞧你面色不佳,前*头巷口有家干净茶摊,去歇歇脚可好?”
与应循声望去。只见一位身着鹅黄衫子、杏眼桃腮的年轻女子正关切望来。女子气质温婉灵动,眉宇慧黠,衣料虽非顶好,却整洁鲜亮,于人群中如春日一朵明媚小花。
“多谢姑娘。”
女子似是个自来熟的性子,见她应了,便笑盈盈引路:“我叫杨婵,姐姐如何称呼?看姐姐风尘仆仆,是远道而来?”
“阿应。”她报了名字,随杨婵走向巷口茶摊。
茶摊虽小,倒也洁净。杨婵点了两碗清茶并一碟桂花糕,热情推至与应面前:“姐姐快尝尝,这家的桂花糕是镇上一绝!甜而不腻,最是养人。”
桂花糕……曾有一人爱吃。
她犹豫片刻,还是忍不住开口:“姐姐这身衣裳……颜色太素了些。今日集市热闹,卖成衣的铺子不少,姐姐可要……换身鲜亮点儿的?看着也精神,换个新色,许是心情也能好些?”
与应正端起粗瓷茶碗的手微顿,碗沿停在唇边,她抬眼看杨婵。
“不必了,我在守丧。”
“啊……对不住,是我唐突了。”
她看着与应,心中瞬间勾勒出无数凄苦桥段。眼前这位姐姐,定是经历了常人难想的悲恸,才将一身素白穿成了盔甲,将心门紧锁。
可她的回答一直简短,莫非是自己这自来熟的性子惹她不喜了?
“姐姐……”杨婵小心探问,“你……你似是不爱言语?是我太聒噪,令你无趣了么?”
与应摇首,目光落在茶碗漂浮的茶叶梗上:“我只是……不善言辞,不知如何回应,有时可静坐无言整日。握剑,处置……些许事,尚可。与人交谈,不太擅长。”
杨婵眨了眨眼,觉得这性子颇为稀罕。她生性活泼,最耐不得寂寞,看着这姑娘清冷疏离的模样,不知怎的,竟让她想起天庭一位故人。
二哥提起那位元君时,语气复杂,说她清冷自持,如月下寒潭,静水流深,于喧嚣天庭中自辟一方天地。
眼前姐姐,竟有几分那样的神韵。尤是那双眼睛……杨婵细观与应低垂的眼眸。
她亦非扭捏性子,如此想着,便也说了:“姐姐的眼睛,让我想起了一位故人。”
“哦?”
“我二哥的朋友。”杨婵笑了笑,带着几分少女憧憬,“名唤‘与应’。二哥说起她时,总是……”她似觉后话不宜对初识的凡人道,转了口风,“总之,姐姐的眼睛,像她。皆是那种……琉璃似的,又清又冷,好似万物皆明,又似万物皆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