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章(1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说着他又拿出来那套《治平杂录》,“陈老大人所讲,放到哪朝哪代都不过时,你认真研读,凡事莫要一意孤行,多与府中人商议……”
  周臣拿了父亲给的书,也照样放到篮子里,“孩儿知晓,必会尽心竭力。”
  *
  中原一战大捷,西北有功之臣纷纷到苏州府拜见皇帝,朝廷设宴款待,潘邓见了杨家后人,也说道:“和杨志有五分相似。”
  鲁智深哈哈大笑,笑了几声,反应过来自己是在朝廷宴会上,又收敛了笑容,神情严肃,两手一拱,“臣也以为如此。”
  这下轮到潘邓笑了,“人都说鲁将军乃性情中人,如今一见,粗中有细,如此一来,朕把关中交托给将军,十分安心。”
  过了两日朝廷任命,林关二位将军收复中原有功,被加封国公,食邑四千户。
  杨雄收复关中有功,被封为忠武将军,潘邓依旧叫杨家军驻守西北,而鲁智深、王进、史进几人被封为宁远将军,驻守京兆府、洛阳府和郑州府。
  至于宋江,潘邓则把他招回来,放到张叔夜手下做一中郎将。潘邓前世历史上张叔夜可是真正剿灭了宋江一伙的,有他镇着,不怕宋江作妖!
  往中原去的众官员都在寒山寺码头乘上了船,顺着运河一直到了开封府。中原在乱了十数年后,终于又有官府管事了。
  各地新官上任第一件事就是恢复生产,给老百姓创造好的生产环境,而后便是处理本地积压多年的刑狱案件。
  潘邓特地派了苏州府法学学生北上,在中原几府试点搞司法分离,即官府只管政事,而在州府以及辖下县乡另建法院,专管诉讼。
  这一政策一出,老百姓都竖起大拇哥,“这是看咱们老百姓案子忒多了,特意建了一个新府衙,你别说,咱们官家果然就跟传闻一样,为咱们百姓着想,真是明君!”
  “是极是极!”
  老百姓平日想到官府的时候不多,其中之一个切身实际的无非是和他人有了争端之后要找官府做主。
  百姓自己做不了主的上报给官府之后,有官员给处理;官府和法院审查力求公平公正,为百姓着想;有能力平不平事,这是官府公信力的关键。
  法院制度实行没两月,中原一地人心大安。
  *
  潘邓这两个月在苏州府也没闲着,他在思索收复燕山一事,光空口白牙叫董平交出手中兵权,他一定不肯,因此不如先亮亮刀锋。
  正好建国一周年,潘邓打算在黄河河畔举行大阅兵和实战演习,展示一下新研发的火药和武器。
  众所周知,黄河无比暴躁,动辄改道。在潘邓的前世,黄河的入海口在山东,而现在这个时候,入海口就在燕京北几十里不远处,是沧州和营平滦三州的交界处,也是从前大宋与辽国的边界。
  众臣听说陛下要在黄河边上举办阅兵仪式,纷纷建议不如就在沧州一带的黄河边上越兵。正好也让那姓董的看看,陛下叫你归降,究竟是占你的便宜,还是大国风范根本就没那么多算计,拿下你一点都不费力气!
  潘邓点头赞同,沧州地方虽然偏了点,可这会儿他阅兵的目的一来是震慑董平,二来就是震慑金人,如今中原归越,燕云十六州剩下的那几州也该在计划之内了。
  既然是阅兵,潘邓陛下定要亲临,如此盛大场面,也不能没有外邦友人一同观赏,潘邓摸摸下巴,派马政父子二人出使燕山府,邀董平做客。
  *
  临近十月,一行人到了燕京,马扩陈明陛下之意,又说了陛下对燕京的打算,董平果然大怒,“他一国之君,出尔反尔,自己不觉得没有脸皮吗!”
  马扩连忙劝他,“兄弟莫要动怒,此事也不是陛下出尔反尔……兄弟你仔细想想,如今大越刚刚建国,不是那大宋末年时候天下大乱的模样,如何能封个异姓王?便是陛下封你做燕山王了,兄弟你这位置坐得舒坦吗?”
  董平瞪向马扩,这人怎么回事?说些什么胡话?什么叫他坐得舒坦不舒坦?他有什么不舒坦的!
  第343章 劝说董平
  马扩见董平怒目而对,知道他没懂,又解释说道:“……咱们就不说是大越,而是大宋,但凡那赵家人挺过了这次动乱,又站起来了,你这燕山王还能好生生在北地不成?你趁乱自立这事,赵家早晚要清算……”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