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1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义诊是林芷牵头办的,反正小丁大夫来此就是为了确认宣威县人需要何种熟药丸子。如此一来,全城义诊来得最快。林芷还说动了万妙春,在熟药局另一隔间内安排了专为妇人义诊的地儿。
  考虑到妇人常常对于自个儿的症状羞于启齿,万妙春在熟药局后院处开了门儿,帘儿一拉,若是自个儿不说,自然无人知晓有谁来了此处看诊。
  义诊持续十日,小丁大夫处是日日有人来,万妙春那里则要清冷许多。可来的人都是受病痛折磨许久的妇人,这十日里,倒是让万妙春坚定了自个儿编写《妇人养生良方》的心。
  至于小丁大夫要诊的地方性症候也有了眉目,林芷听沈发说,小丁大夫终于松口了,言说自会为他备好下回跑商所需的药丸子。至于这回嘛,小丁大夫只带了药材来,自然是没法儿凭药丸子赚钱了。
  可沈发并不恼,跑商本就是长久生意,他又不是只来宣威这一回。一次的得失算不上什么,他反倒是借着此次义诊将沈家商队的名头打响了。这门生意,算是被他收入囊中了。这入口的药丸子,有了小丁大夫背书,他自然更得人信任。便是有人与他相争,他也不怕。
  沈发不止没恼,反倒是十分敬重小丁大夫这样的医者。
  小丁大夫正儿八经的名字叫丁和淖。是个清瘦的年轻人,有点儿呆,若是不谈医理治病救人,他半天不说一句话,林芷问一句,他才答一句。
  可说起沈知薇来,那双眼睛里突然就有了光彩,清俊的面上带了一丝羞赧:“薇薇是极好的,她十分惦记您呢,她还让我带了许多小衣裳给安安。知道我想来宣威她也是极赞成的,医者,哪有不看不问就给药的呢?”
  得,说不了几句话又饶回去了。
  义诊结束后,林芷留小丁大夫在县衙住,他和万妙春倒是有许多话可以说。
  相处得久了,林芷发现小丁大夫除了呆,还很有耐心。晚间大人用饭之前是小崽子的辅食时间。头一日见沈知淳和小丁大夫时,安安瞧着突然多出来的俩陌生人也不怕,睁着大眼睛滴溜溜看。
  相处几日之后他更是不怕,有回吃辅食时,突然冲着坐在一旁的小丁大夫直‘啊啊’地叫个不停,一双小胖手还张得老长老长了。林芷一眼就看透了小崽子的意图,端着小崽子的辅食碗不为所动,只板着脸道:“好好吃饭。”
  今儿安安的辅食里头加了猪肝。小崽子一向胃口极好,吃辅食时十分积极,上一口吃完了,林芷若是没及时续上,他还会有点儿不满意似的叫几声,似乎在催促自个儿的亲娘。
  可一旦哪日的辅食里头有了猪肝,他就不乐意了:东张西望,边吃边玩儿,要磨蹭许久才能吃完。
  小丁大夫瞧着安安这样,只呆了呆,然后林芷手上的辅食碗就到了他手里。
  小丁大夫舀起一小勺糊糊凑到小崽子红润润的小嘴巴边儿上,一本正经道:“猪肝极好,能调脾胃,又能改善小儿疳积,是极适合你的。你乖乖吃了,一会儿我与你吃甜甜的蒸枣子。”
  林芷憋笑,真是个呆的,安安才多大,居然也能同他说上几句。正要开口,突然发现安安转动着大脑壳瞅人。夫妻俩对小崽子的小动作了如指掌,沈知衍压低声音道:“大哥,一会儿别看他。”
  果然,稳稳坐在林芷寻匠人实验许久才造出来的高脚宝宝椅上的安安,看自家爹娘都不理自个儿,又将目光转向与爹爹长像相似的大伯,瞅了好半天,还是没得到援助。又低头盯着凑到嘴边的小勺子,委屈的瘪瘪嘴,终于张开小嘴吃了不喜欢的猪肝米糊糊。
  小丁大夫极有耐心,一勺又一勺,很有规律,刚好卡在小崽子嘴里吃完了能歇口气儿,便又给续上。
  一人喂一人吃,居然就这样吃完了。而小丁大夫也没食言,用小茶炉给小崽子蒸红枣。小崽子分到了一个半,林芷沾光也分到了两个。
  晚间林芷与沈知衍躺在一处时,感叹道:“小丁大夫是个良配,家里人口简单不说,一家子的医者都是良善人。最难得的还是良善却胸有丘壑,不会教人白白欺了去。”
  十日义诊,虽有县衙出面帮衬,可总有些人。瞧着小丁大夫面嫩,忍不住起歪心思占便宜。哪晓得瞧着清瘦面嫩好说话的小丁大夫,愣是没让那起子人占到便宜,回回都叫人灰溜溜败下阵来。而他还是那副不怒不恼,云淡风轻的模样。
  “丁家游医出身,积累下几分家业后也没忘本。他们家有家规,儿孙及冠后都要云游行医。你别瞧人年轻,可他自幼跟着家里人行医不说,自个儿还在外头闯了两年。人生百态,他都见过,自然不会真是那等良善软弱易被人欺辱之流。”沈知衍从自家大哥那知道了更多关于丁家的事儿,对这样的人家,沈家上下很是满意。
  沈知薇自幼性子安静不善与人争执,倒是游医出身的丁家,立身正,又能识得人间善恶。他倒是希望小妹嫁入丁家后,见得多了能学得一二。
  “这下便好,真真知道家里一切都好才能叫人安心。我瞧着沈家商队已成,往后沈发一年至少会来一次,咱们与家里也算有了靠谱的传信路子,定不会轻易断了联系。”
  这时候的通讯是真难啊。
  即便沈知衍现在有了官身,寄信比寻常人便利许多。可两地距离实在遥远,信件往来多有不便总会出疏漏,沈发将商队拉扯起来后,别说沈知衍,林芷都有一种总算是不会与亲人断联的安全感。
  而沈家商队带来的远不止于此,他们这回受林芷二人所托,不远千里运来了三台器械。
  脚踏赶车,专用来给棉花去籽。比搅车好用许多,虽然碾压去籽的赶车容易导致短绒增加,影响纺线的质量。但与一日仅能加工十来斤又略显繁琐的搅车相比,一人一日能去籽百斤的赶车,增加短绒这点儿小小的劣势自可忽略不计。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