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1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好,那便依你所言。赵从煊嗓音微哑,带着几分倦意,却仍下意识地往萧伯瑀怀中靠了靠。
  萧伯瑀见他应下,微微抬手,轻抚着他的脸颊,低声补充:尚书台总揽政务,乃国之机要,王横可兼任尚书令,主理天下政事,为陛下分忧。
  赵从煊闻言,睡意散了大半,抬眼望他:你这是......什么意思?
  尚书台的设立,本就是为了制衡宰相府的权力。
  在萧伯瑀被贬后,王横便死守在宰相府中,但随着权力的倾轧,宰相府成了有名无实的存在,这反倒成了王横仕途上的绊脚石。以王横的资历与才干,他本可走得更高。
  虽然说,只要萧伯瑀回来,随着权力的交换,宰相府自然会重新掌握实权。
  但萧伯瑀已经志不在此,对一个王朝而言,最重要的便是人才,对于返回长安后要做什么,他已另有想法。
  宰相一职,权柄过重,尚书台分其权,却又导致政令多出,相互掣肘。萧伯瑀缓缓道。
  这个隐患在设立尚书台时便已显露,只是因他罢黜而暂时隐匿。如今他若回朝,这矛盾必然会再次激化。
  赵从煊脱口而出:那便废除尚书台......
  话落,他又忽然意识不对劲,若萧伯瑀主张废除尚书台,就不会举荐王横任尚书令了。
  他转过头看向萧伯瑀,瞳孔微缩,声音有些发紧,你是想......废除宰相府?
  嗯。萧伯瑀的确有此想法。
  赵从煊猛地坐起身来,锦被滑落,露出的肌肤沾了些凉意,他却浑然不觉,神色满是惊愕,为什么?
  萧伯瑀拢了拢他的衣襟,轻声道:宰相制承袭上千年,一直存在着一个隐患,政令的起草到执行,均由相府决断。
  古往今来,朝代更迭,一旦相府腐败或是起了异心,极易牵一发而动全身,其原因正是相府的权柄之重。
  萧伯瑀便决心改制。
  赵从煊低声问道:你想如何做......
  相权三分,拟令、审议、执行,各司其职,相互制约。
  赵从煊定定地看着他,喉间滚动了一下,最终只道:好。
  相权的改制并非朝夕之间,然而,正如萧伯瑀所说,他们还有很多、很多时间。
  回到长安时,恰好下起了薄雪。
  废除宰相府、改制尚书台的旨意一经颁布,果然有老臣上书抵制,言称祖制不可轻改。
  可偏偏,推行改制的正是当朝宰相萧伯瑀,实在是令人难以捉摸。
  长安,萧府。
  萧家父子二人对弈,萧伯瑀执子沉稳,棋局胜负难定。
  萧父开口道:改制的事,我也听说了。
  父亲,您也认为不妥?萧伯瑀缓缓落下一子,抬眸看向父亲。
  萧父捋了捋长须,笑着摇了摇头,非也。
  在外人眼中,此举无疑是削了萧氏的权,权力三分,政权之事,说到底还是掌控在皇帝手中,但又不全权决于皇权。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