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3 / 3)
此萧大人非彼萧大人。
入宫求见的是萧长则,他一进来,便跪在李晏身旁,为其求情,还望陛下看在李家为朝廷立下赫赫战功的份上,恕李晏欺君之罪。陛下曾赐臣一张丹书铁券,今日臣愿用此券,换李晏一命。
丹书铁券,向来只惠及本人及子孙后代,今日萧长则以铁券为好友开罪,这在大晟开国几百年以来,从未有过的先例。
赵从煊眸光微动,如此,倒也不是不可。
几日后,皇帝下旨昭告天下:
李晏女扮男装入仕,虽有欺君之嫌,然其战功卓著,忠心可鉴,朕念其才,又得丹书铁券相抵,特赦其罪,准其以女子之身继续为朝廷效力。然为平众议,罚俸三年,降为北城都尉。
至于萧长则,皇帝只轻描淡写地斥责一句知情不报,罚俸半年,便不再追究。
圣旨昭告天下后,长安城掀起轩然大波。
起初,朝中老臣们愤愤不平,认为此例一开,必将动摇朝纲。然而没过多久,坊间的议论却渐渐变了风向......
女子为官,这可是前所未有之事啊!
我家长女自幼爱习武,如今看来,倒也不是全无出路......
茶楼酒肆间,说书人将李晏的故事编成传奇,引得无数女子驻足聆听。
恰逢上元佳节。
宫宴过后,萧伯瑀和赵从煊换了一身常服,二人站在一处楼阁之上,俯瞰着这盛世长安。
萧伯瑀看向他,轻轻笑道:陛下今日似乎很高兴。
宫宴上,赵从煊比从前要多喝了几杯。只不过,他酒量佳,从面上看不出来。
赵从煊凭倚在栏杆上,唇角勾起一抹笑意,李晏之事,你为何不提半句?
实际上,只要萧伯瑀说一句,哪怕没有那张丹书铁券,赵从煊依旧愿意为他开这个先例。
可萧伯瑀只是笑了笑,陛下是天子,心中自有明断。
从前,永顺帝昏庸,萧伯瑀身为百官之首的宰相,不得已事事躬亲,耗费心力于治国理政之中;赵从煊继位后,萧伯瑀仍不敢松懈,在他以为,他想要将赵从煊呵护于自己的羽翼之下。
如今多年过去,赵从煊早已羽翼丰满,无论是帝王心术或是治国之能,赵从煊都不差,他爱惜人才,也有足够的腕力制衡朝局。 ↑返回顶部↑
入宫求见的是萧长则,他一进来,便跪在李晏身旁,为其求情,还望陛下看在李家为朝廷立下赫赫战功的份上,恕李晏欺君之罪。陛下曾赐臣一张丹书铁券,今日臣愿用此券,换李晏一命。
丹书铁券,向来只惠及本人及子孙后代,今日萧长则以铁券为好友开罪,这在大晟开国几百年以来,从未有过的先例。
赵从煊眸光微动,如此,倒也不是不可。
几日后,皇帝下旨昭告天下:
李晏女扮男装入仕,虽有欺君之嫌,然其战功卓著,忠心可鉴,朕念其才,又得丹书铁券相抵,特赦其罪,准其以女子之身继续为朝廷效力。然为平众议,罚俸三年,降为北城都尉。
至于萧长则,皇帝只轻描淡写地斥责一句知情不报,罚俸半年,便不再追究。
圣旨昭告天下后,长安城掀起轩然大波。
起初,朝中老臣们愤愤不平,认为此例一开,必将动摇朝纲。然而没过多久,坊间的议论却渐渐变了风向......
女子为官,这可是前所未有之事啊!
我家长女自幼爱习武,如今看来,倒也不是全无出路......
茶楼酒肆间,说书人将李晏的故事编成传奇,引得无数女子驻足聆听。
恰逢上元佳节。
宫宴过后,萧伯瑀和赵从煊换了一身常服,二人站在一处楼阁之上,俯瞰着这盛世长安。
萧伯瑀看向他,轻轻笑道:陛下今日似乎很高兴。
宫宴上,赵从煊比从前要多喝了几杯。只不过,他酒量佳,从面上看不出来。
赵从煊凭倚在栏杆上,唇角勾起一抹笑意,李晏之事,你为何不提半句?
实际上,只要萧伯瑀说一句,哪怕没有那张丹书铁券,赵从煊依旧愿意为他开这个先例。
可萧伯瑀只是笑了笑,陛下是天子,心中自有明断。
从前,永顺帝昏庸,萧伯瑀身为百官之首的宰相,不得已事事躬亲,耗费心力于治国理政之中;赵从煊继位后,萧伯瑀仍不敢松懈,在他以为,他想要将赵从煊呵护于自己的羽翼之下。
如今多年过去,赵从煊早已羽翼丰满,无论是帝王心术或是治国之能,赵从煊都不差,他爱惜人才,也有足够的腕力制衡朝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