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2章(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而时间也证明了修建长城这一政策的正确性。
  长城建好后,秦朝与匈奴数十年不动干戈,直到中原大乱边地起义,匈奴才趁虚而入,而在这期间,借助长城,用来防御的兵力远远少于战事的损耗。
  且汉朝初立后,汉高祖、汉惠帝两代汉皇,都先后动用二十万军队防御匈奴,且动用了十几万人重新修缮长城。
  虽然在政治站位上,汉朝作为取代秦朝的王室,没少批判秦始皇劳役百姓,但是真正面对匈奴的时候,长城也是他们防御方式的首选。
  而且,秦朝修建长城,也并不是从零开始,早在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都有长城,齐国的长城规模最大,“东至海,西至济州千余里”;
  燕国有南北两条长城,北界长城就是用来防御北地胡人,至于南长城,则是用来防御当时的秦国和赵国;
  同样地处北方的赵国也有一条一千三百里的长城用来防御匈奴、东胡、山戎,当时统称为三胡。
  有这样的工事基础在,秦国修建的万里长城,其实是在原本各国的旧长城基础上修葺扩建而成。
  当然了,有些旧诸侯国之间的长城也要拆除损毁,比如燕赵之间,齐秦之间都有长城,而今天下一统,这些关隘就没必要了,留着反而还会耽误军队在国内的调动交通,且如今还有些心存复国之年的叛兵聚集,若是这些军事工程被心存不轨的人占据,那也是一桩大麻烦。
  还是拆了为好。
  而且在他的威逼,划掉,感化下,嬴政现在有时候也挺会过日子的,还专门下令道拆除的工事材料可以就近用来修建新的长城。
  话说这会儿的砖石是真的很结实,拿来二次利用一点都不耽误事儿。
  就是看起来不大好看。
  嬴政去参观了一次离得最近的一段长城,回来的晚上一边看书简一边给虎虎挠痒,就随口说起来,连砖石颜色都不大一样啊,方石的尺寸也不同,搁在一起有种补丁摞补丁的寒酸感。
  李盛翻个身示意他挠挠下巴,闻言扭头瞪他一眼:面子重要还是钱重要?现在要节俭,能用就行了呗,好看不好看的,过得去就行啦!
  而且李盛也跟着他去看过,哪里有他说得那么严重,负责督检长城的官员都非常认真负责且有审美,就算是方石的颜色尺寸不一样,人家也设计得挺好看的,上次看得那一段,就是把颜色深的旧料压在了下面,把新制作的石砖放在上面,看起来很和谐啊!
  然而,嬴政这种生而尊贵的天龙人还是觉得这样东拼西补的,显示不出我大秦朝的霸气。
  铲屎官还在那念念叨叨,被李盛一只爪垫呼上去强行闭麦:好了,不要再讲了,再讲我可能要揍你了。
  嬴政看向虎虎的尾巴,尾巴尖端在地上不耐烦地拍着,于是不由得叹一口气:“虎虎,你现在真是脾气太暴躁啦,我就抱怨几句你就这么没耐心。”
  说着又有些怨气,明明那天虎君陪着扶苏玩儿,小孩子把一件事颠三倒四地说了好多次虎君也认真听着不敷衍,如今对待自己就这样!
  于是嬴政非常委屈地指责大老虎——是不是感情淡了!
  李盛对上指到自己鼻子上来的手指,用爪垫压下去,翻了个白眼,自己的亲崽崽都吃醋,你都心眼儿真小啊!
  想到自己欠的债李盛就烦得掉毛——那么多积分,他啥时候能还完啊!
  在宫里是没指望了,大老虎郁闷地在廊下滚来滚去,只能出差去还债了!
  于是第二天一早,李盛就跑去找了个特别大的包,叼到嬴政面前示意他给自己系在脖子上,他要出远门了!
  这种包包还是嬴政让少府做的,用的是特别结实的粗麻布,做成那种骆驼身上褡裢袋子的样式,缝合上四条带子,李盛能直接把四条腿跨进去,两边都能装东西,袋深口小,就算是跑起来也不容易把东西颠出来。
  李盛试过,除了他自己把包背起来的动作比较狼狈之外,没有什么大问题,就是需要注意两边的重量尽量平衡,而且不能跑太快。
  还找了个大荷包装了些金银玉石,作为一只有着丰富“物资置换”经验的大老虎,他深知两脚兽最喜欢的就是钱啦!
  李盛出发去了东北方向,那边他一向去得少,应该能录到不少有效影像吧。
  作为一只东北虎,这也算是回老家看看。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