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1 / 3)
往后看去,“以“秋风鲈脍”为题作五言律诗一首,限‘真’韵。”“拟《重修兰亭序》,骈散相济,需体现‘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之意。”
杂文诗赋最见文采,也最能拉开天才和庸才的差距,江书鸿对这类题却并不感兴趣,飞速掠过。她几乎是迫不及待地看到了傅游艺最后一道判语题的答案。
“有商旅夜渡钱塘,舟覆货失,船夫称遭风浪,货主疑其盗卖。依《刑律疏议》当如何勘断?”
这样的题需依《唐律》为断,最能看出考生能否引律精确、情理允协,足不足以胜任一地父母官。
“钱塘潮信有定时,当先询天文生验事发日潮候,再取船板浸盐水三日,若有新漆脱落,必是事后掩饰。更可传唤同渡旅客作证,用《唐律》'众证定罪'之法。若确系盗卖,依《诈伪律》'监主自盗'加等,刺配岭南;若实为风浪,则令货主、船夫各担其半,盖《厩库律》有'公私共亡失者,均偿'之条……”
只是看到浸盐水处,江书鸿已几乎忍不住抚掌而笑,此人不仅精通律法,且能灵活寻出难解处的新颖应对之法。
她已找到了要找的人!
正在为此兴奋之时,江书鸿恍觉有些不对劲。
她有一种被凝视的感觉。
刚刚在翻阅前头那些平庸之辈的答卷时,她忍不住有些越看越困,因而感知已不太敏锐。当她突然为傅游艺的答案惊喜,而重新变得精神了些,那些来不及收起的视线便被她察觉到了。
人被凝望时是有感觉的。
江书鸿“蹭”的一下起身,高声唤道:“严禄平!”
严禄平正在外间候着,微微有些打瞌睡,猛地听到皇上如此急声呼唤,一个激灵清醒过来。
他快步奔走进来,甚至险些踩到了拂尘,然而当他有些狼狈地到了皇帝面前说“奴才在”时,皇帝却并无急事。
因为江书鸿感觉到那视线消失了。
她面上并无波澜,只是吩咐道:“给朕换更浓的茶来。”
心里却一阵发紧。
在经历了刚变成皇帝时短暂的战战兢兢后,她很快适应了现在的身份和生活,并大刀阔斧地用这样的方便,做了不少自己想做的事。
这个皇帝,她当得越来越得心应手,越来越称心如意。
以至于有时失去了朝不保夕的自觉。
她很确定,有人在暗处观察她,然而明面上,她找不出丝毫痕迹。
江书鸿回想起与萧景明的初见。
那是在莲花池边,萧景明独自一人立在那里,身边无一人跟随。现在想来,如果那时靠近的不是她,而是歹人刺客呢?如果轻手轻脚地接近,再从背后把皇帝一举推入池中呢?
发生意外的方法太多了,萧景明这样珍视自己性命的人,绝不会把自己放入那样危险的境地。
因此她疑心,在暗处,是有人时刻跟随着、注视着皇帝的。
前朝有传闻,皇帝有暗卫三百,终日不见人,只在暗处保护。大晟的永熙帝,手里有没有这样一批人马呢?
江书鸿已有了成型的猜测。
否则也无从解释,为何她明明感受到了视线,却没有发生任何不利于她的事。
她与萧景明交换身体的方式,突然而匪夷所思,即使是永远注视着皇帝的暗卫,也绝对想不到一觉醒来,皇帝的壳子里换了个灵魂。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