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她于是明白过来,这还是江书鸿。
  江书鸿也许是有什么顾虑,使两人不能再在此处直言“皇帝是江书鸿”一事,于是只顺着安慰道:“父皇不必忧心,贵妃娘娘想也只是孕期身体不适,才心情也跟着不好。儿臣回去后自会找机会好好劝解她,为父皇分忧。”
  “你能为朕分忧是好事,”江书鸿听萧应婳这样说,便知道她已领会了自己的意思,欣慰地继续向下引,“只是前朝更令朕头痛,许多想做的事,阻力很大。”
  萧应婳敏锐地捕捉到“前朝”二字,知道这是重点。
  “朕欲派你出征或封赏你时,朝野之中多有反对,理由总逃不出‘一介女流’一类的说辞,”江书鸿斟酌着缓缓道,“朕原先以为是朝臣年纪大了,难免迂腐守旧之故,不想召来新的年轻举子作问,这类声音仍不少见。”
  “朕才明白,这样的观念是根深蒂固在许多人心中的,不以年纪或权力的增减而转移。”
  “好在那批举子中也不乏新锐进取之辈,或能为朝廷注入些新鲜血液。”
  江书鸿字斟句酌,着力把意思隐晦地透露给萧应婳。
  按理说,那些暗处的眼睛,大约是常常观察她的举动,才发现了不对。可若是上次与萧应婳的对话已被听见,她就不会还好好地站在这里。
  因此她猜测,那些眼睛是有距离的、并不时刻监听的,以便给皇帝留下一些私人的空间,否则即使只做保护用途,也难免使上位者感到冒犯和不自在。
  然而经历了这段时间大刀阔斧的举动,结合那日突然感觉到的注视,她有理由相信,今时今日二人的对话,已不如上次那样安全。
  因此她只能如此小心地提醒萧应婳。
  “朕欲一改如今的局面,这其中的关键,应在取士之道。若女子能入朝为官,做成些为国为民的事,想必能扭转一部分偏见。”
  江书鸿心跳不由加速,因为此时已说到了最重要的部分。
  “可惜此事事关重大,明处暗处,总有许多双眼睛盯着,叫朕轻易动弹不得。”
  明处暗处的眼睛,希望她能听懂。
  “如今你班师回朝,以女子之身积累下如此战功,正是最好的时机。朕欲以此为契机,提些制度之变。”
  萧应婳的脑子正在飞速运转。她听懂了江书鸿此时的顾虑,和即将要做的事,可是江书鸿需要自己做什么呢?
  如果最坏的结局是她被发现、功亏一篑,自己就是她留下的后路。可是在这皇宫之中,如果她这个皇帝都不能算安全,自己去哪里为她寻一条后路呢?
  哪里是不受皇权笼罩的、足以使她逃脱的、而自己所能提供的?
  一个念头如电光石火般在她脑海中闪过——按刚刚的圣旨,东海三州,如今已是她萧应婳的地盘!
  否则怎么至于在这样“明处暗处都有眼睛”的境地,还如此急切地行此政令?
  那么江书鸿需要的,也许就是她尽快在那里建起自己的势力,彻底掌握那片土地,以做她最后的退路。
  想通关窍,萧应婳不再犹豫,寒暄了几句就向父皇告别。江书鸿果然不留她,只交代她“去见见皇后,她比朕更牵挂你”。
  萧应婳匆匆而去,江书鸿这才放心地舒了口气,起身准备唤严禄平进来,伺候她处理政事。
  不想刚一起身,突感后脑勺一痛,紧接着就失去了意识,直直向后倒去。
  ……
  雍和宫。
  萧景明已很不耐烦,眉眼间全无江书鸿往日的宽和,他近乎恶狠狠地盯着疏雨:“你是无论如何都不肯跟本宫说句实话?”
  疏雨心中叫苦:一边是皇帝明令交代了不许拿任何事打扰娘娘,一边是自幼服侍的娘娘听见了动静,逼问她外头究竟发生了何事。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