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2 / 3)
思及此,萧景明的语气变得软和了几分:“她这样说走就走,确实叫你这个做母亲的操心。”
沈皇后却并不买账,听闻此言,眼中的哀怨更甚:“是她说走就走,还是皇上急着赶她走?”
在萧景明反应过来这话里的不尊敬之前,她又恍若忽觉自己失礼,忙跪了下去。
“臣妾失言,”那份埋怨劲儿消去了,沈皇后的神情里只余下一点母亲的无力,“皇上为江山社稷考虑,定有您自己的打算。”
“婳儿长大了,能为父皇分忧,是她的荣幸,只是,”她眼中泛起光泽,是含了眼泪却不肯落下的缘故,“只是臣妾实在不知道,下一次见她又是什么时候……”
端庄了许多年的皇后,第一次在皇帝面前流露出这样的脆弱来。
萧景明对着年少结发的妻子,终究叹了口气,将她揽入怀中。
在沈皇后的眼中,是自己下令要萧应婳走的,她不怨自己已经很难得了,他又怎么能迁怒于她呢?
在那人的肆意妄为下,他和皇后是两个共同的受害者,他们一同看着自己的女儿远去他乡,也许心境有所不同,其中的不满、愤懑与无力却是相通的。
在这件事里,他们仍是夫妻同盟。
他拍了拍沈皇后的背,安抚道:“朕也有些后悔,边境再缺人,也不至于让堂堂嫡长公主去镇守。”
“朕这就下令召回婳儿,叫她好好待在宫里,哪儿也不去。”
“果真?”沈皇后“蹭”一下坐直了,露出一副少女时才有的雀跃和惊喜来。
萧景明这几年很少见到她这副模样了,不由也心下微动,抬手摸了摸她的头发,应许道:“那是自然,朕也舍不得女儿。”
边就唤严禄平进来,要他传皇帝口谕,派人骑最快的马去追及萧应婳,令她速归,不必再前去那东海三镇了。
沈皇后神情感动地低下了头,还拿着帕子抹了抹眼角。萧景明知道,她定是不愿在下人面前失态。他的皇后总是这样得体。
沈皇后垂着的眼帘下,却藏着比方才在萧景明面前更真切的忧心。
婳儿的马足够快吗?她跑出去够远了吗?沈皇后在心里默默地祈祷。
萧景明当晚便歇在了坤宁宫,第二日去了德妃宫中。
并不是为他思念德妃或是安抚德妃父兄的缘故,而是因为查了敬事房的档案。
那人刚接替他身体的初期,只去过皇后、贵妃和德妃宫里,而后又破天荒地召幸了一次刘御女。再之后便有一段日子不进后宫,接着次数不多地雨露均沾,寻不出什么规律来。
那时的贵妃是萧景明自己,自然不会给这个窃位贼子什么好脸色,也因此每次都把那个皇帝气走,被禁足至小产。这些他是知道的。
而皇后这里问出的东西也并不多。昨夜在坤宁宫,他状似随意地问她,可还记得七月十五两人聊了什么。本是不报什么希望的,毕竟日子过去了这样久,不想沈皇后却恰对那一天印象很深。
“皇上正是那日和臣妾说,决意要婳儿亲征,”沈皇后回忆起当日的场景,像是又经历了一次那时的挣扎,“臣妾那时不懂事,一心只想女儿留在身边,竟还顶撞了皇上,您虽没有追究,臣妾却心里一直难安。”
皇后面上的惭愧就要溢出来:“是臣妾妇人之仁,不如皇上深谋远虑。多亏皇上英明,力排众议派婳儿亲征,才叫她立下这样的功劳。”
说着依偎在萧景明身侧,满眼都是对夫君的崇拜。
想起沈皇后这样的敬佩是对那人的决策,萧景明心头便涌出许多不快,不着声色地移开了些。
不过算起来,这与那人下旨令萧应婳亲征的时间大致相符,萧景明心中有了数。
直接审问下人自己前段时日的言行,确实显得有些奇怪;同嫔妃回忆起过往的事,却是很说得通的。
是个好办法。 ↑返回顶部↑
沈皇后却并不买账,听闻此言,眼中的哀怨更甚:“是她说走就走,还是皇上急着赶她走?”
在萧景明反应过来这话里的不尊敬之前,她又恍若忽觉自己失礼,忙跪了下去。
“臣妾失言,”那份埋怨劲儿消去了,沈皇后的神情里只余下一点母亲的无力,“皇上为江山社稷考虑,定有您自己的打算。”
“婳儿长大了,能为父皇分忧,是她的荣幸,只是,”她眼中泛起光泽,是含了眼泪却不肯落下的缘故,“只是臣妾实在不知道,下一次见她又是什么时候……”
端庄了许多年的皇后,第一次在皇帝面前流露出这样的脆弱来。
萧景明对着年少结发的妻子,终究叹了口气,将她揽入怀中。
在沈皇后的眼中,是自己下令要萧应婳走的,她不怨自己已经很难得了,他又怎么能迁怒于她呢?
在那人的肆意妄为下,他和皇后是两个共同的受害者,他们一同看着自己的女儿远去他乡,也许心境有所不同,其中的不满、愤懑与无力却是相通的。
在这件事里,他们仍是夫妻同盟。
他拍了拍沈皇后的背,安抚道:“朕也有些后悔,边境再缺人,也不至于让堂堂嫡长公主去镇守。”
“朕这就下令召回婳儿,叫她好好待在宫里,哪儿也不去。”
“果真?”沈皇后“蹭”一下坐直了,露出一副少女时才有的雀跃和惊喜来。
萧景明这几年很少见到她这副模样了,不由也心下微动,抬手摸了摸她的头发,应许道:“那是自然,朕也舍不得女儿。”
边就唤严禄平进来,要他传皇帝口谕,派人骑最快的马去追及萧应婳,令她速归,不必再前去那东海三镇了。
沈皇后神情感动地低下了头,还拿着帕子抹了抹眼角。萧景明知道,她定是不愿在下人面前失态。他的皇后总是这样得体。
沈皇后垂着的眼帘下,却藏着比方才在萧景明面前更真切的忧心。
婳儿的马足够快吗?她跑出去够远了吗?沈皇后在心里默默地祈祷。
萧景明当晚便歇在了坤宁宫,第二日去了德妃宫中。
并不是为他思念德妃或是安抚德妃父兄的缘故,而是因为查了敬事房的档案。
那人刚接替他身体的初期,只去过皇后、贵妃和德妃宫里,而后又破天荒地召幸了一次刘御女。再之后便有一段日子不进后宫,接着次数不多地雨露均沾,寻不出什么规律来。
那时的贵妃是萧景明自己,自然不会给这个窃位贼子什么好脸色,也因此每次都把那个皇帝气走,被禁足至小产。这些他是知道的。
而皇后这里问出的东西也并不多。昨夜在坤宁宫,他状似随意地问她,可还记得七月十五两人聊了什么。本是不报什么希望的,毕竟日子过去了这样久,不想沈皇后却恰对那一天印象很深。
“皇上正是那日和臣妾说,决意要婳儿亲征,”沈皇后回忆起当日的场景,像是又经历了一次那时的挣扎,“臣妾那时不懂事,一心只想女儿留在身边,竟还顶撞了皇上,您虽没有追究,臣妾却心里一直难安。”
皇后面上的惭愧就要溢出来:“是臣妾妇人之仁,不如皇上深谋远虑。多亏皇上英明,力排众议派婳儿亲征,才叫她立下这样的功劳。”
说着依偎在萧景明身侧,满眼都是对夫君的崇拜。
想起沈皇后这样的敬佩是对那人的决策,萧景明心头便涌出许多不快,不着声色地移开了些。
不过算起来,这与那人下旨令萧应婳亲征的时间大致相符,萧景明心中有了数。
直接审问下人自己前段时日的言行,确实显得有些奇怪;同嫔妃回忆起过往的事,却是很说得通的。
是个好办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