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2 / 3)
说是这么说,她却已憋笑到脸有些僵硬,江书鸿一眼便知,是谁在背后捣鬼。
“你呀你,”她做势要戳萧应婳的脑门,“本就是施行新政、风雨飘摇之际,外人都不知道我是什么来路,只看见我凭空出现在伏波城,又与你走得这样近,岂不怀疑这选官不公平?”
“这有什么不公平的?”萧应婳却信誓旦旦,“放心吧,我自有安排!”
江书鸿的担忧不无道理,萧应婳从各地的举状中选出了十二人到其他职位,掌书一职却直接敲下了江书鸿。
各级官员和百姓中很快便起了一道道声音。
“那江氏是什么人物?一夜之间从京城突然冒出来的!京城来的贵人,早就走好了门路,哪是我们这些平头百姓争得过的?”
“江某治何经典?立何军功?将军若说不出个所以然来,便是私授官爵,愧对东海百姓!”
“她与将军日日待在一处呢,怕不是磨镜之好……还征辟贤才,我看是枕边递状!早知读书无用,不如让我家妹妹也去多陪陪将军呢。”
这一猜测最得民心,香艳的故事毕竟比什么都更易传播。
这些时日但凡走进个茶楼,便能听到说书人压低了声音:“听说那江家娘子啊,日日与将军同榻夜谈……谈的什么?那可不兴细说!”
大街小巷里甚至传起了童谣:“三镇官员千千万,不如江氏一笑颜。”
这些话自然都进了江书鸿的耳朵,她不免扶额苦笑:“怎么如今独身一人,听着反比当宠妃时更像红颜祸水了?”
萧应婳被她逗乐了,噗嗤一笑:“大约是你长得太美,到哪里都被人觉得,要用这张脸做点什么。”
“可不是嘛,”江书鸿摇摇头,“迟早的事。”
她知道,随着越来越多女子当官、成事,尤其是当这样的制度在中原、在京城实行时,迟早要出现这样的声音。
某某娘子年纪轻轻就身居高位,想必陪笑了不少次吧?昨晚上不知是在哪位大人府上过的夜?
某某娘子这事轻而易举就办成了,背后想必有贵人相助吧?这样不费吹灰之力的日子什么时候轮得到咱们呢?
她能想象那些人的说辞、语气甚至是神态,但没有想到,连她和萧应婳两个女子,也能有这样的猜疑。
既然如此,两个男子为什么不行?
那当朝三省长官、六部尚书,不知为皇上卖了多少个晚上的力呢?看不出萧景明还有龙阳之好,不知每每在上还是在下呢?各位大人都已年老色衰,想不到皇上竟好这口!
江书鸿不由在心里编排起来,把自己逗得展颜,对上萧应婳疑惑的眼神,还是假装了无事发生。
还是不在她面前讲这些了,毕竟是她的亲生父亲。
萧应婳问不出她在想什么,也就不再细究,只让她等自己的安排。
果然到了正式授职那日,成堆的百姓挤在府衙外头,叫喊着“江家那娘子何德何能”“我们不服掌书人选”一类的话。
东海三镇的民风果然更纯朴彪悍些,放在京城,也不至于有这样大的架势。
属官们见状就要去赶人,萧应婳却示意他们退了回来,昂首阔步走了出去,亲自站在了百姓面前。
她抬起手,做出向下压的动作,因一地最高统领的身份使然,又有战场上打拼出来的气势加持,围着的百姓片刻便熄了声响。
待周遭都安静下来,她才朗声开口:“诸位的困惑不解,我已都听说了。”
“你们不知道江家娘子做了什么,因此不满她能担高位,也是合乎情理之举。今日来闹事的,我一概不会追究,盼各位日后心中再觉不公,也能如此敢言敢谏。”
众人听出这是个讲理的长官,胆子也就大了些,已有人开口嘟囔道:“那她究竟是做了何事,值得这样一个位置?” ↑返回顶部↑
“你呀你,”她做势要戳萧应婳的脑门,“本就是施行新政、风雨飘摇之际,外人都不知道我是什么来路,只看见我凭空出现在伏波城,又与你走得这样近,岂不怀疑这选官不公平?”
“这有什么不公平的?”萧应婳却信誓旦旦,“放心吧,我自有安排!”
江书鸿的担忧不无道理,萧应婳从各地的举状中选出了十二人到其他职位,掌书一职却直接敲下了江书鸿。
各级官员和百姓中很快便起了一道道声音。
“那江氏是什么人物?一夜之间从京城突然冒出来的!京城来的贵人,早就走好了门路,哪是我们这些平头百姓争得过的?”
“江某治何经典?立何军功?将军若说不出个所以然来,便是私授官爵,愧对东海百姓!”
“她与将军日日待在一处呢,怕不是磨镜之好……还征辟贤才,我看是枕边递状!早知读书无用,不如让我家妹妹也去多陪陪将军呢。”
这一猜测最得民心,香艳的故事毕竟比什么都更易传播。
这些时日但凡走进个茶楼,便能听到说书人压低了声音:“听说那江家娘子啊,日日与将军同榻夜谈……谈的什么?那可不兴细说!”
大街小巷里甚至传起了童谣:“三镇官员千千万,不如江氏一笑颜。”
这些话自然都进了江书鸿的耳朵,她不免扶额苦笑:“怎么如今独身一人,听着反比当宠妃时更像红颜祸水了?”
萧应婳被她逗乐了,噗嗤一笑:“大约是你长得太美,到哪里都被人觉得,要用这张脸做点什么。”
“可不是嘛,”江书鸿摇摇头,“迟早的事。”
她知道,随着越来越多女子当官、成事,尤其是当这样的制度在中原、在京城实行时,迟早要出现这样的声音。
某某娘子年纪轻轻就身居高位,想必陪笑了不少次吧?昨晚上不知是在哪位大人府上过的夜?
某某娘子这事轻而易举就办成了,背后想必有贵人相助吧?这样不费吹灰之力的日子什么时候轮得到咱们呢?
她能想象那些人的说辞、语气甚至是神态,但没有想到,连她和萧应婳两个女子,也能有这样的猜疑。
既然如此,两个男子为什么不行?
那当朝三省长官、六部尚书,不知为皇上卖了多少个晚上的力呢?看不出萧景明还有龙阳之好,不知每每在上还是在下呢?各位大人都已年老色衰,想不到皇上竟好这口!
江书鸿不由在心里编排起来,把自己逗得展颜,对上萧应婳疑惑的眼神,还是假装了无事发生。
还是不在她面前讲这些了,毕竟是她的亲生父亲。
萧应婳问不出她在想什么,也就不再细究,只让她等自己的安排。
果然到了正式授职那日,成堆的百姓挤在府衙外头,叫喊着“江家那娘子何德何能”“我们不服掌书人选”一类的话。
东海三镇的民风果然更纯朴彪悍些,放在京城,也不至于有这样大的架势。
属官们见状就要去赶人,萧应婳却示意他们退了回来,昂首阔步走了出去,亲自站在了百姓面前。
她抬起手,做出向下压的动作,因一地最高统领的身份使然,又有战场上打拼出来的气势加持,围着的百姓片刻便熄了声响。
待周遭都安静下来,她才朗声开口:“诸位的困惑不解,我已都听说了。”
“你们不知道江家娘子做了什么,因此不满她能担高位,也是合乎情理之举。今日来闹事的,我一概不会追究,盼各位日后心中再觉不公,也能如此敢言敢谏。”
众人听出这是个讲理的长官,胆子也就大了些,已有人开口嘟囔道:“那她究竟是做了何事,值得这样一个位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