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2 / 3)
然而于周遭的官员、奉命来探的萧景明属下而言,更令人心惊的是,傅游艺竟以辞官相逼,直言愿投镇海大将军。
在京城最热闹的地盘、在人群围了里三层外三层的此处,说出这种话来,傅游艺已不打算要这个脑袋了。
听他最后那句话,确已无所谓生死。
这已不仅是女子为官之争,更是朝堂风向的惊雷。
这样的寂静持续了许久,直到傅游艺终于因失血过多而力竭,昏死在登闻鼓前,周遭的官员百姓才似终于醒了过来,纷纷围了上去。
密探早已奔回皇宫,去向皇帝禀明外头这桩大事。
“好一个傅游艺,好一个状元郎!”萧景明怒极反笑,“朕怎么就被他给骗了过去!”
江书鸿见过的这批举子,萧景明不是没有筛查过。
为使彼此不串口供,他特意一个个分开召见过,细细追问可还记得上次在乾清宫,众人都谈论了些什么东西。
傅游艺是他见的第三个。
尽管在前两人的叙述中,萧景明已对他的表现关注非常,却佯装平和,照例以同一句话起手:“你可还记得当日在乾清宫,都说了些什么?”
傅游艺的反应却出奇地强烈,“扑通”一声跪了下来。
“皇上既是召学生来问此事,学生便斗胆劝谏一句,”傅游艺像是下定了极大的决心,脸上竟显出一副视死如归的神情,“求皇上收回成命!”
萧景明也不由困惑了,他还下过什么跟这人有关的命令吗?
“学生前次虽曾在此妄陈刍议,言及女子未必不如男子,然彼时所论不过商贾、医馆、庠序之属,”傅游艺稍作停顿,眉宇间浮现忧色,“今闻圣驾于东海三镇试行女官之制,不知是否因学生当日妄言所致。此念虽觉厚颜,然心中耿耿,不能自已。”
他深吸一口气,郑重其事地继续道:“若果真因学生片言而启圣虑,学生今日不得不冒死进言:女子纵有才德,然为官理政实非其宜。女官之制,恐非治国良策,伏惟圣明三思!”
好!原来是同道中人!
萧景明恨不得站起来拍拍他的肩膀。
他看似在驳斥皇帝的意思,然而只有萧景明自己知道,东海三镇的一切布置与自己无关,是萧应婳与江书鸿二人趁他无暇顾及之时,所行的荒唐之举。
朝中不是没有大臣反对、弹劾过,他虽欣慰有这样的声音,却也只能在颔首赞同后,对东海做出些不痛不痒的敲打。
有江书祺的虎视眈眈,他无力再去与东南打擂台。
又不可能当众承认,他堂堂皇帝奈何不了一个女将军,做父亲的管制不住一个女儿。
久而久之,朝臣们只见他举措绵软无力,便疑心皇帝其实是默许的。否则怎会派亲生女儿去执掌东海、做出这些改动呢?
也就很有眼力见地减少了弹劾的频次。
萧景明有苦难言。
好不容易有了如此青年才俊,旗帜鲜明地与他站在了统一战线上,萧景明隐隐觉得有了解法。
听闻东海章书如今是江书鸿,由地方推举、镇海大将军亲选;然而若朝廷空降去一个新科状元,岂不更能胜任这个位置?
眼前这个年轻人才学已使他满意,如今更是有了用武之地。
萧景明已打算给傅游艺状元的位次,过段时日就派他到东海,授予些权柄去与萧应婳相抗。
然而未及安排,便接连有了萧应婳起兵、沈皇后自戕之事。局势瞬息万变,只得暂缓此举。 ↑返回顶部↑
在京城最热闹的地盘、在人群围了里三层外三层的此处,说出这种话来,傅游艺已不打算要这个脑袋了。
听他最后那句话,确已无所谓生死。
这已不仅是女子为官之争,更是朝堂风向的惊雷。
这样的寂静持续了许久,直到傅游艺终于因失血过多而力竭,昏死在登闻鼓前,周遭的官员百姓才似终于醒了过来,纷纷围了上去。
密探早已奔回皇宫,去向皇帝禀明外头这桩大事。
“好一个傅游艺,好一个状元郎!”萧景明怒极反笑,“朕怎么就被他给骗了过去!”
江书鸿见过的这批举子,萧景明不是没有筛查过。
为使彼此不串口供,他特意一个个分开召见过,细细追问可还记得上次在乾清宫,众人都谈论了些什么东西。
傅游艺是他见的第三个。
尽管在前两人的叙述中,萧景明已对他的表现关注非常,却佯装平和,照例以同一句话起手:“你可还记得当日在乾清宫,都说了些什么?”
傅游艺的反应却出奇地强烈,“扑通”一声跪了下来。
“皇上既是召学生来问此事,学生便斗胆劝谏一句,”傅游艺像是下定了极大的决心,脸上竟显出一副视死如归的神情,“求皇上收回成命!”
萧景明也不由困惑了,他还下过什么跟这人有关的命令吗?
“学生前次虽曾在此妄陈刍议,言及女子未必不如男子,然彼时所论不过商贾、医馆、庠序之属,”傅游艺稍作停顿,眉宇间浮现忧色,“今闻圣驾于东海三镇试行女官之制,不知是否因学生当日妄言所致。此念虽觉厚颜,然心中耿耿,不能自已。”
他深吸一口气,郑重其事地继续道:“若果真因学生片言而启圣虑,学生今日不得不冒死进言:女子纵有才德,然为官理政实非其宜。女官之制,恐非治国良策,伏惟圣明三思!”
好!原来是同道中人!
萧景明恨不得站起来拍拍他的肩膀。
他看似在驳斥皇帝的意思,然而只有萧景明自己知道,东海三镇的一切布置与自己无关,是萧应婳与江书鸿二人趁他无暇顾及之时,所行的荒唐之举。
朝中不是没有大臣反对、弹劾过,他虽欣慰有这样的声音,却也只能在颔首赞同后,对东海做出些不痛不痒的敲打。
有江书祺的虎视眈眈,他无力再去与东南打擂台。
又不可能当众承认,他堂堂皇帝奈何不了一个女将军,做父亲的管制不住一个女儿。
久而久之,朝臣们只见他举措绵软无力,便疑心皇帝其实是默许的。否则怎会派亲生女儿去执掌东海、做出这些改动呢?
也就很有眼力见地减少了弹劾的频次。
萧景明有苦难言。
好不容易有了如此青年才俊,旗帜鲜明地与他站在了统一战线上,萧景明隐隐觉得有了解法。
听闻东海章书如今是江书鸿,由地方推举、镇海大将军亲选;然而若朝廷空降去一个新科状元,岂不更能胜任这个位置?
眼前这个年轻人才学已使他满意,如今更是有了用武之地。
萧景明已打算给傅游艺状元的位次,过段时日就派他到东海,授予些权柄去与萧应婳相抗。
然而未及安排,便接连有了萧应婳起兵、沈皇后自戕之事。局势瞬息万变,只得暂缓此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