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我送郎君一场奇遇,可好?”
  ......
  观背青鳉在陶盆里头游得格外欢快,往来翕忽于水中藻、小莲荷,颇有生趣。
  冯初好容易今朝休沐,将冗余公文批阅后已经至申时末,将檐下的小陶盆往外挪了挪,好让夕阳能再照一会儿这些水草藻花。
  独倚凭栏,手边还放了小半盒鱼食儿,正投着呢。
  “君侯,宋大人登门来访,说是刚自紫宫里出来。”
  近来的婢子呈上名剌,由柏儿转呈。
  冯初擦了擦手上沾着的鱼食儿,接了过来,“这个时间登门,怕不好归家,吩咐下面给宋大人扫一间院子出来。”
  宋直登门,想必是陛下有什么事要同她相商?
  冯初随意翻了下名剌就收回了袖中,嘴角不经意间带起了笑。
  “下官见过君侯,来给君侯道喜。”
  宋直甫一进院落,便朗声朝冯初贺喜。
  “嗯?敢问宋大人,喜从何来呀?”
  冯初还未意识到自己遭人打趣着,宋直讪笑,“下官一入院内,就见君侯喜上眉梢,定是有好事发生,这才向君侯,道贺呐──”
  “咳,不过是这盆中青鳉长势可人。”
  她登时有种叫人堪破心思的窘迫,连忙轻咳,拿自个儿养的鱼儿前来挡一挡。
  “君侯好雅兴。”宋直也不再调侃,“不过臣确是有一好事,要与君侯道贺。”
  说完自袖中取出拓跋聿托他带来的手书。
  四四方方的锦帛展开,熟稔的字迹入目的那一刻,连带着冯初的目光就软了三分。
  宋直对此看在眼里,笑道:“此重任若成,何愁不得三公之位呀──”
  冯初扫了他一眼,没有急着接话。
  拓跋聿欲将朝中诸位派系分而治之,又引着这些人彼此融合,于是想起了她登基不久时,杜知格引导的礼议。
  她欲在鲜卑勋贵处兴胡汉杂学,军户的封赏从此只与财帛、爵位挂钩,若要入将封官,则需另行考核,考核内容杂糅兵书、骑射、以及特地‘挑选改良’出的汉家典籍。
  且这考核只许军户参与,亦或是与军户结合的汉人世家子弟。
  朝中虚衔的荫官则依旧由各世家累官,实职的官吏择选罢黜皆有考核,且不光考察政绩,亦考察汉家典籍。
  这一类官吏则不拘汉人或胡人入考。
  另,与汉家通婚的胡人家,当改汉姓。
  这是以实打实的利益,将汉人胡人粘合在一起。
  这样一来,世家子弟若要为将,便需同军户结合,胡人若欲为吏,便需学汉家典籍。
  冯初笑了笑,“陛下好魄力啊......不过......”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