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年级第一,学生会,班委,凡是对今后有帮助的比赛职位,她全都用力争取到了,不到两个月就得到了黎教授的青睐。
  黎满楼教授上课必叫她回答问题,对她的要求也比其他同学严格,觉得她是块学医的好料子,幸好,后来她不负所托,也拿到过一些小成就。
  江
  立市黎家是学医世家,黎家人大多从事医疗行业,对现代医学各个分支领域都做出过杰出贡献。
  黎满楼教授还接到过国家级院士的邀请,只是他嫌远,拒绝了。
  教授向大学捐赠过许多古书典籍,江立医科大学为此兴建了黎书堂,来宣传黎教授的杰出贡献。当然,古书之类的都被放在玻璃柜中展示,供学生借阅的都是影印本,后来陆续有其他教授学者捐赠书籍,黎书堂也成了江立医科大学的第二大图书馆。
  周予夏和黎初临便是在这里认识的。
  刚上大一那年,她参加了黎书堂的半工半读助学项目,凭借优秀的学业背景和口才得到图书管理员的实习位置。别看只是一个小小的职位,竞争率却是一胜一百。
  那时黎初临正在熬夜准备实验论文,每天在黎书堂早进晚出,周予夏就算再迟钝,看见频繁出现的借阅人名字也不免侧目看他。
  他经常坐在前台左侧第三排靠窗的位置,桌子上摆着几摞医学专著,两只黑色签字笔和一个黑色的水杯,偶尔在笔记本上写写画画,一坐就是一天。
  他脾气确实很好,经常有同学主动找他打招呼。就算总是被打扰,他也没有流露任何不悦。
  一来二去,他看见周予夏坐在前台还会主动点头打招呼,只是两个人都没有和对方主动交谈过。
  或许在校园里偶遇,都不会认出她是图书管理员。
  周予夏是这样认为的。
  她记得有一次,在宿舍中无意间说起黎初临经常在黎书堂看书学习的事,宿舍立刻沸腾。第二天,她的室友甚至班上的同学都扎堆去黎书堂自习,可是那一周黎初临偏偏代表学校参赛去了,这件事也就渐渐被淡忘了。
  大学第三年,黎初临担任助教,她被选为课代表,他们才第一次说上话。
  再后来,黎初临进入博士研究生第一年,辞去了助教工作,全身心投入科研,邀请她协同参与实验研究。
  机会宝贵,周予夏也就答应了。
  “日月如合璧,五星如连珠。”
  当时的指导老师每次都会满意地咂咂嘴说:“接下来请我们的日月合壁上台展示一下。”
  日月合壁就是指黎初临与周予夏的搭档组合。
  尤其是他们穿着实验白大褂,戴着防护手套和护目镜,站在讲台前进行阶段汇报时,底下都会传出学长学姐交头接耳的声音。
  实验持续了九个月,最后一次去研究室时,黎初临主动和周予夏告白,她也答应了。
  出于尊重周予夏的意愿,两人的情侣事实并没有公开,而这段秘密恋情也仅维持了两年。
  周予夏本科毕业,黎初临也获得博士学位被破格提拔为江立医科大学的讲师,他迫不及待同她分享好消息,周予夏却突然人间蒸发,只留下一条短信文字:我们分手吧。
  在那之后,脑医学领域频爆研究进展,黎初临的名字也逐渐成为业界标杆,作为江立医科大学杰出毕业生及其附属医院的青年专家,年仅31岁就当选副主任医师,成为最年轻的神经外科正教授。
  周予夏大学毕业后,在家乡待了几个月,考上了北市大学的临床精神医学专业,并且成功以优秀硕士研究生毕业,毕业后留任于被称为国内第一精神专科医院的北市精神医院,成为北市精神医学界小有名气的年轻医师,同行都十分看好这个小女生。
  她却突然递交辞呈,离开了北市。
  黎医生视角——
  黎初临是在周予夏离开后才明白自己对她是一见钟情的。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