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2 / 3)
只有程心清楚尖锐的器械是如何伸进被二氧化碳气体撑得圆鼓的肚皮,在狭小的空间里完成血肉的剥离和切割的。
器官的创伤和疤痕看不见不代表不存在,它们静默于身体深处,同那乳房上针脚细密的缝线一样,都是勇敢者的勋章,记录着她伟大的母亲是怎样坚韧地闯过了一道道生门,超越一次次病痛,焕然新生。
程心耐心等待着三个月后妈妈体内伤口的彻底痊愈,也在等待着自己和梁肇元之间,那道潜匿的,隐而不发的,被他用爱意细心缝补的裂痕,崩线。
接到梁希龄电话的那天,她并不意外。
他们在一起的三个月里,梁肇元一点没遮掩,长年不变的雪景头像换成了小金毛,抱着狗子的是她的手,还有所有消费记录,出行记录,他身边的那些助理和司机,梁希龄想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都难。
但她没想到,最先挑破这层薄纸的,是梁肇元。
“还是托程记者的福,我们父子两个,时隔十六年,才终于在家里同桌吃了一次饭。”
梁希龄坐在遇外滩Skyline的江景包厢,从56层两百米高空之上眺望黄浦江对岸的金茂大厦、环球金融中心和上海中心大厦三件套,和颜悦色地,向她道谢。
“他跟屁事不懂的小揪着小孩一样跑过来‘通知’我他要结婚了,要我一个点头,一个家宴,就为这两个条件愿意低头喊我一声爸,这么认真,这么听话,我怎么能不答应呢?程记者,就冲这声爸,我是真的得感谢你!”
他将俯瞰的目光从窗外缓缓转回,落在她的身上,“他是我生的,我养的,我懂他脾性,这么大了还是不懂事,瞎胡闹,但程记者不一样,我相信程记者是明事理的。”
明事理?什么叫明事理?
程心忍着没有问出口,只是淡淡地说:“肇元从小就学会一个人独立生活,三十而立,他有自己的思考,自己的主见。”
梁希龄好似料到她会杠回来,没说什么,只是笑着让她尝尝红蟳蒸饭,蟹黄蟹腿卸尽,一圈儿绕着橙红蟹壳,整整齐齐,满满登登码在八角红盒中,看着金贵极了。
这道经典的荣城家宴菜,是沪上最高端的闽菜馆子遇外滩的招牌菜,价格翻了数倍。
“这个也是托程记者的福,我才第一次尝到这样的美味,肇元也是第一次,难免觉得新鲜……”
他看程心不动筷,热络地招呼服务员给她夹菜,舀汤,“程记者在荣城那么多次费心招待肇元,我回请一下,也是应该的,既是感谢你这段时间对他的照顾,也是向你道歉,我不会遂他的意,不能用家宴的规格招待你。”
笑里带刀,伤人疼极了。
从他第一次去荣城,为她受伤,到后来第二次追来荣城找她,梁希龄全都知道,早都知道。
既然早都知道,为什么还放任了这么久?
因为恋爱可以,婚姻不行?
程心知道答案的,所以更问不出口,她看着满桌菜肴,大卸八块供人啖食的红膏蟹是她,拆骨片片滑入沸粥的东星斑是她,不加一滴水焖进汽锅的滴露鸭是她,她是一道菜吗?要坐在这里供人品鉴吗?
但梁希龄仍觉得这把刀还不够利,不够直击要害,还要装出一副慈善的面孔,问她:“你妈妈不久前刚结束化疗吧?最近又做了子宫全切手术,身体恢复得怎么样?”
“很好!”程心几乎脱口而出,“她已经能自己下楼散步,遛狗,打太极,头发也长出来一些了,状态很好,复查指标也很好。”
每一句都咬字极重,像要急于证明什么。
但这种迫切的自证又令她羞耻得难以忍受,她自己被评判也就罢了,为什么连妈妈也要跟着被审视,好像疾病成了刺青,成了丑陋的缺陷,成了异类的标记。
梁希龄并不在乎她的回答,他太清楚同时切除乳房和卵巢意味着什么,“基因检测做了吧?BRCA1还是BRCA2?”
程心早料到会有这么一问,瞒不住,也不想瞒。
“BRCA2。”她直截了当回答,“我知道,您真正想问的不是我妈,是我,其实您可以直接问肇元的,他什么都知道,但您根本不敢问,也知道问不出来,就算查得清楚也拿他毫无办法,所以只能找我开刀,对吗?但没关系,我不瞒您,我可以清清楚楚告诉您,我很幸运,也很不幸,我没有遗传到BRCA,但我同样是乳腺癌患者,原位癌,LuminalA型,其他不用再多说梁董也一清二楚吧。”
↑返回顶部↑
器官的创伤和疤痕看不见不代表不存在,它们静默于身体深处,同那乳房上针脚细密的缝线一样,都是勇敢者的勋章,记录着她伟大的母亲是怎样坚韧地闯过了一道道生门,超越一次次病痛,焕然新生。
程心耐心等待着三个月后妈妈体内伤口的彻底痊愈,也在等待着自己和梁肇元之间,那道潜匿的,隐而不发的,被他用爱意细心缝补的裂痕,崩线。
接到梁希龄电话的那天,她并不意外。
他们在一起的三个月里,梁肇元一点没遮掩,长年不变的雪景头像换成了小金毛,抱着狗子的是她的手,还有所有消费记录,出行记录,他身边的那些助理和司机,梁希龄想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都难。
但她没想到,最先挑破这层薄纸的,是梁肇元。
“还是托程记者的福,我们父子两个,时隔十六年,才终于在家里同桌吃了一次饭。”
梁希龄坐在遇外滩Skyline的江景包厢,从56层两百米高空之上眺望黄浦江对岸的金茂大厦、环球金融中心和上海中心大厦三件套,和颜悦色地,向她道谢。
“他跟屁事不懂的小揪着小孩一样跑过来‘通知’我他要结婚了,要我一个点头,一个家宴,就为这两个条件愿意低头喊我一声爸,这么认真,这么听话,我怎么能不答应呢?程记者,就冲这声爸,我是真的得感谢你!”
他将俯瞰的目光从窗外缓缓转回,落在她的身上,“他是我生的,我养的,我懂他脾性,这么大了还是不懂事,瞎胡闹,但程记者不一样,我相信程记者是明事理的。”
明事理?什么叫明事理?
程心忍着没有问出口,只是淡淡地说:“肇元从小就学会一个人独立生活,三十而立,他有自己的思考,自己的主见。”
梁希龄好似料到她会杠回来,没说什么,只是笑着让她尝尝红蟳蒸饭,蟹黄蟹腿卸尽,一圈儿绕着橙红蟹壳,整整齐齐,满满登登码在八角红盒中,看着金贵极了。
这道经典的荣城家宴菜,是沪上最高端的闽菜馆子遇外滩的招牌菜,价格翻了数倍。
“这个也是托程记者的福,我才第一次尝到这样的美味,肇元也是第一次,难免觉得新鲜……”
他看程心不动筷,热络地招呼服务员给她夹菜,舀汤,“程记者在荣城那么多次费心招待肇元,我回请一下,也是应该的,既是感谢你这段时间对他的照顾,也是向你道歉,我不会遂他的意,不能用家宴的规格招待你。”
笑里带刀,伤人疼极了。
从他第一次去荣城,为她受伤,到后来第二次追来荣城找她,梁希龄全都知道,早都知道。
既然早都知道,为什么还放任了这么久?
因为恋爱可以,婚姻不行?
程心知道答案的,所以更问不出口,她看着满桌菜肴,大卸八块供人啖食的红膏蟹是她,拆骨片片滑入沸粥的东星斑是她,不加一滴水焖进汽锅的滴露鸭是她,她是一道菜吗?要坐在这里供人品鉴吗?
但梁希龄仍觉得这把刀还不够利,不够直击要害,还要装出一副慈善的面孔,问她:“你妈妈不久前刚结束化疗吧?最近又做了子宫全切手术,身体恢复得怎么样?”
“很好!”程心几乎脱口而出,“她已经能自己下楼散步,遛狗,打太极,头发也长出来一些了,状态很好,复查指标也很好。”
每一句都咬字极重,像要急于证明什么。
但这种迫切的自证又令她羞耻得难以忍受,她自己被评判也就罢了,为什么连妈妈也要跟着被审视,好像疾病成了刺青,成了丑陋的缺陷,成了异类的标记。
梁希龄并不在乎她的回答,他太清楚同时切除乳房和卵巢意味着什么,“基因检测做了吧?BRCA1还是BRCA2?”
程心早料到会有这么一问,瞒不住,也不想瞒。
“BRCA2。”她直截了当回答,“我知道,您真正想问的不是我妈,是我,其实您可以直接问肇元的,他什么都知道,但您根本不敢问,也知道问不出来,就算查得清楚也拿他毫无办法,所以只能找我开刀,对吗?但没关系,我不瞒您,我可以清清楚楚告诉您,我很幸运,也很不幸,我没有遗传到BRCA,但我同样是乳腺癌患者,原位癌,LuminalA型,其他不用再多说梁董也一清二楚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