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2 / 2)
在灼知开一个特别专栏也不是不可行,但她有更大的目标。
老东家镜界旗下运营了一个全数字化英文新媒体globalTone,和央视的CGTN中国国际电视台一样,都是中方对外媒体,都是通过外文报道向全球传递中国声音的咨询窗口。
GlobalTone的办公点也在镜界大楼,就在财经楼上,主编刘敬恒和副主编Piers她都打过交道。特别是Piers,跟她供职过同一家外媒,虽然之间差了近十年,但四舍五入也是前后辈,很有话聊,同她除了同事关系,更有私交。
她先找了Piers,把整理好的材料共享给他,尽量把逻辑简单明晰地捋顺讲解给他,聊了一整晚,希望能由Piers来写这篇稿子。他是英国人,又曾是FinancialTimes的资深记者,文字功底不是她这种非母语写作者能比的,虽然不熟悉医疗题材,但新闻人就像海绵,都是靠大量查阅学习来完成一篇篇报道,她对医药的了解也是一点点学起来的,她愿意帮忙Piers一起撰稿,提供一切力所能及的幕后支持。
Piers对选题很感兴趣,也支持程心的立场,但他很认真地问她:“Whydon‘tyoudoityourself”(为什么你不自己来?)
他把选题报给了主编刘敬恒,力荐程心来做特约记者。
上一次全英写作已经是五年多前了,那时候的她也只是小小的intern实习生,没有负责过这种重要国际事件的报道,写的稿子也要经过editor编辑一改二改三改,时隔多年,她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做好。
但刘敬恒说,“你不仅是财经记者,社会记者,还会是最优秀的医疗记者。”
Piers说,“Youareatoughgirl.”
程心很喜欢这个词,坚硬的,强韧的,执着的,钢铁般的,硬汉般的,永不服输的,偏向虎山行的,跌倒了重新爬起来的,所有困难都无法阻拦的。
我非常tough,她这样告诉自己,她有一种冥冥的预感,这篇报道会为她的事业打开新的篇章。
她接下命运给她的挑战,在每天下班后埋头赶稿,医学上不懂的地方向陈恪宇请教,法律上晦涩的地方向林时钧请教,措辞上犹豫的地方向Piers请教。
洋洋洒洒像论文一样写了巨长一篇,被刘敬恒打回来重写,要抓重点,扣主题,要删繁去冗,通俗易懂。
程心头都扣秃了,废寝忘食地改稿,越改思路越乱,烦躁得在小卧室里暴走。
顾晓英认为这是失恋加工作压力的双重打击,但能发泄出来而不是像过去那样什么都闷在心里,也是好事。她不敢碰高压线,在心里不知道骂了梁肇元多少次,但嘴上什么也没说,只是一天天地给程心熬中药,煲汤水,泡茉莉花茶。
那种熟悉的清香气味,那种耳鬓厮磨的缱绻气味,她和他的气味,让她安定下来,她想着他疲惫的样子,认真的样子,笃定的样子,豁然开朗。
应该从十年前ZB-168立项开始写起,从不断“失败重来失败重来”的七年开始写起,数之不尽的化合物在实验室中被合成,被淘汰,历经上万次筛选,一年又一年迭代,直到第3111个化合物被研发出来,通过不同种属的动物实验,才终于走向临床。
应该写奥罗德的IB-738存在脱靶效应,致使房颤发生率提高,所以仁衡从这个方向入手,成功研发出了疗效和安全性都优胜于奥罗德的新药,在严苛的头对头试验中靠一项一项硬数据击败跨国巨头这样强劲的对手。
应该写这是完全在中国本土完成研发,由中国企业独立研发,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药品。
程心把陈恪宇发给她的参与临床试验的外国患者照片配在了正文中,三个头发花白的老人穿着“LivinglongerwithZB-168”“和ZB-168一起活得更久”的T恤,笑得开心而健康。
成稿上传后台,定好发出时间,Piers做最后审阅时问她为什么不署名。
她不想署名,不想让梁肇元知道她还在关注他。
但新闻稿不能没有记者署名,她在Piers的催促下给了英文名。
五六年前留学时用过的,但因为她的中文名字简单明了好发音,外国老师同学同事都是直接喊她“Xin”,认真挑的英文名反而荒废了,回国后更没用过。
EveCheng
小小的署名,缀在大大的仁衡和奥罗德的logo底下,发在GlobalTone的首页,再转载到Twitter的官方账号。
↑返回顶部↑
老东家镜界旗下运营了一个全数字化英文新媒体globalTone,和央视的CGTN中国国际电视台一样,都是中方对外媒体,都是通过外文报道向全球传递中国声音的咨询窗口。
GlobalTone的办公点也在镜界大楼,就在财经楼上,主编刘敬恒和副主编Piers她都打过交道。特别是Piers,跟她供职过同一家外媒,虽然之间差了近十年,但四舍五入也是前后辈,很有话聊,同她除了同事关系,更有私交。
她先找了Piers,把整理好的材料共享给他,尽量把逻辑简单明晰地捋顺讲解给他,聊了一整晚,希望能由Piers来写这篇稿子。他是英国人,又曾是FinancialTimes的资深记者,文字功底不是她这种非母语写作者能比的,虽然不熟悉医疗题材,但新闻人就像海绵,都是靠大量查阅学习来完成一篇篇报道,她对医药的了解也是一点点学起来的,她愿意帮忙Piers一起撰稿,提供一切力所能及的幕后支持。
Piers对选题很感兴趣,也支持程心的立场,但他很认真地问她:“Whydon‘tyoudoityourself”(为什么你不自己来?)
他把选题报给了主编刘敬恒,力荐程心来做特约记者。
上一次全英写作已经是五年多前了,那时候的她也只是小小的intern实习生,没有负责过这种重要国际事件的报道,写的稿子也要经过editor编辑一改二改三改,时隔多年,她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做好。
但刘敬恒说,“你不仅是财经记者,社会记者,还会是最优秀的医疗记者。”
Piers说,“Youareatoughgirl.”
程心很喜欢这个词,坚硬的,强韧的,执着的,钢铁般的,硬汉般的,永不服输的,偏向虎山行的,跌倒了重新爬起来的,所有困难都无法阻拦的。
我非常tough,她这样告诉自己,她有一种冥冥的预感,这篇报道会为她的事业打开新的篇章。
她接下命运给她的挑战,在每天下班后埋头赶稿,医学上不懂的地方向陈恪宇请教,法律上晦涩的地方向林时钧请教,措辞上犹豫的地方向Piers请教。
洋洋洒洒像论文一样写了巨长一篇,被刘敬恒打回来重写,要抓重点,扣主题,要删繁去冗,通俗易懂。
程心头都扣秃了,废寝忘食地改稿,越改思路越乱,烦躁得在小卧室里暴走。
顾晓英认为这是失恋加工作压力的双重打击,但能发泄出来而不是像过去那样什么都闷在心里,也是好事。她不敢碰高压线,在心里不知道骂了梁肇元多少次,但嘴上什么也没说,只是一天天地给程心熬中药,煲汤水,泡茉莉花茶。
那种熟悉的清香气味,那种耳鬓厮磨的缱绻气味,她和他的气味,让她安定下来,她想着他疲惫的样子,认真的样子,笃定的样子,豁然开朗。
应该从十年前ZB-168立项开始写起,从不断“失败重来失败重来”的七年开始写起,数之不尽的化合物在实验室中被合成,被淘汰,历经上万次筛选,一年又一年迭代,直到第3111个化合物被研发出来,通过不同种属的动物实验,才终于走向临床。
应该写奥罗德的IB-738存在脱靶效应,致使房颤发生率提高,所以仁衡从这个方向入手,成功研发出了疗效和安全性都优胜于奥罗德的新药,在严苛的头对头试验中靠一项一项硬数据击败跨国巨头这样强劲的对手。
应该写这是完全在中国本土完成研发,由中国企业独立研发,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药品。
程心把陈恪宇发给她的参与临床试验的外国患者照片配在了正文中,三个头发花白的老人穿着“LivinglongerwithZB-168”“和ZB-168一起活得更久”的T恤,笑得开心而健康。
成稿上传后台,定好发出时间,Piers做最后审阅时问她为什么不署名。
她不想署名,不想让梁肇元知道她还在关注他。
但新闻稿不能没有记者署名,她在Piers的催促下给了英文名。
五六年前留学时用过的,但因为她的中文名字简单明了好发音,外国老师同学同事都是直接喊她“Xin”,认真挑的英文名反而荒废了,回国后更没用过。
EveCheng
小小的署名,缀在大大的仁衡和奥罗德的logo底下,发在GlobalTone的首页,再转载到Twitter的官方账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