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3 / 3)
医药行业不止有仁衡一家企业,如无必要,她不会把仁衡放在采写对象的首位,如有必要,她也会尽量把选题分给同事或下属,用更客观的视角去报道。
梁肇元持续了一年零两个月的“吃药闹钟”突然停了。
毫无征兆地停了,在人间四月天的尾声,停了。
程心心惊胆战了三天,还怕他有什么不测,但仁衡风平浪静。
她猛然想,时间是最好的良药,他从分离的痛苦中痊愈了,她也要痊愈了。
四月的最后一天,“医药数智化”的特稿终于定稿,发出,重任完成,她一身轻松,下班后又去鞍山路捎了顾晓英爱吃的咸水鸭,挤10号线地铁回徐汇的新家喜迎五一假期。
在熙熙攘攘的人潮中,她接到了梁希龄的电话。
“程记者,我刚刚看了你关于医药数智化的报道……”他的声音还和一年前一样和蔼,带着淡淡的笑意,“仁衡也正在建设数智药械工厂,不知道程记者有没有兴趣到我们的车间参观参观。”
这通来电太突然,程心站在人流如织的地铁站,恍然三秒,“不好意思梁董,这篇稿子已经完成,发布,暂时没有采访的需要了。”
她终于有机会硬气地拒绝他了,语气冷淡,傲气,甚至一点都不礼貌。
梁希龄却笑起来,笑音里含着深深的歉疚,“GlobalTone那篇专利诉讼的英文报道,我逐字逐句地认真看过,程记者这一年多里写作的报道,我也一直在关注,一直都很专业,精彩,有力度!我必须承认,是我年纪老了,老花眼了,有时候看事,看人,变得有些狭隘,短浅,梁伯伯曾经说过的那些话,多有错处,请你原谅,希望你不要太放在心上。”
“嗯……”她鼻子一酸,泪水和回忆一起咽下,只淡淡应了声,“我早就忘了。”
听筒里面,七旬老人长叹了口气,再次诚恳地邀请她:“深耕医疗行业的记者,这么出类拔萃的记者,怎么能不参观一下中国的BIOBAY,我会在苏州的产业园等你。”
↑返回顶部↑
梁肇元持续了一年零两个月的“吃药闹钟”突然停了。
毫无征兆地停了,在人间四月天的尾声,停了。
程心心惊胆战了三天,还怕他有什么不测,但仁衡风平浪静。
她猛然想,时间是最好的良药,他从分离的痛苦中痊愈了,她也要痊愈了。
四月的最后一天,“医药数智化”的特稿终于定稿,发出,重任完成,她一身轻松,下班后又去鞍山路捎了顾晓英爱吃的咸水鸭,挤10号线地铁回徐汇的新家喜迎五一假期。
在熙熙攘攘的人潮中,她接到了梁希龄的电话。
“程记者,我刚刚看了你关于医药数智化的报道……”他的声音还和一年前一样和蔼,带着淡淡的笑意,“仁衡也正在建设数智药械工厂,不知道程记者有没有兴趣到我们的车间参观参观。”
这通来电太突然,程心站在人流如织的地铁站,恍然三秒,“不好意思梁董,这篇稿子已经完成,发布,暂时没有采访的需要了。”
她终于有机会硬气地拒绝他了,语气冷淡,傲气,甚至一点都不礼貌。
梁希龄却笑起来,笑音里含着深深的歉疚,“GlobalTone那篇专利诉讼的英文报道,我逐字逐句地认真看过,程记者这一年多里写作的报道,我也一直在关注,一直都很专业,精彩,有力度!我必须承认,是我年纪老了,老花眼了,有时候看事,看人,变得有些狭隘,短浅,梁伯伯曾经说过的那些话,多有错处,请你原谅,希望你不要太放在心上。”
“嗯……”她鼻子一酸,泪水和回忆一起咽下,只淡淡应了声,“我早就忘了。”
听筒里面,七旬老人长叹了口气,再次诚恳地邀请她:“深耕医疗行业的记者,这么出类拔萃的记者,怎么能不参观一下中国的BIOBAY,我会在苏州的产业园等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