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1 / 3)
而后,韩信起身,环顾四周:“哪个不服,与寡人来辩!”
张良施了一礼:“楚王的实力我们都清楚,没有人不信服,但,我们并非觉得是打不赢,只是觉得划不来。您有没有想过,为何匈奴会写这样一封信?为何偏偏是现在写了这样一封信?”
“因为他们看到了大汉国力的恢复,他们就是想引诱我们生气,只怕他早就在长城之外,设下了天罗地网!个人的荣辱,如何比得上这天下百姓呢?再忍耐些吧,为了天下百姓,连皇后都不在乎这些了,诸位又为何不能忍耐一番?”
听见这话,夏侯婴与樊哙也不说话了,因为他们知道,事实就是这样。
刘恒在薄姬的怀里坐着,却一直在认真听着这些叔叔伯伯们吵架,他的脸随着不停地转动。
虽然他不支持打仗,也不喜欢打仗,但是他知道,阿姊一定是有把握的。
最爱出风头的戚夫人也闭上了嘴,她那日就因为提起此事,被刘邦训斥了。
因此,殿内是诡异的寂静。
当此之时,叔孙通站了出来。
叔孙通曾经是秦朝博士,先后投奔项梁、楚怀王。
在刘邦攻入彭城后,他主动归附刘邦。尽管刘邦厌恶儒生,甚至曾经夺走儒冠小便,但叔孙通依旧竭尽心力地迎合刘邦。
朝廷急需休养生息,推崇黄老无为而治,儒家思想并非主流。
但他一直在为儒家的崛起而奋斗,甚至多次联合不同学派的儒生,如今更是关注到了刘元在楚国所办的科举,认为这是壮大儒家的机会。
倘若能指定儒家的经典为考试的内容,岂不是这天下都将是儒家的弟子?他满眼激动地看着刘元,仿佛是看到了自己的下一次机会,也是儒家的又一次机会。
“臣以为不然!”
如今,庙堂上的礼法都是叔孙通指定的。这也从另一个方面体现了他善于抓住机会。刘邦称帝后,群臣在宫廷宴饮中喧哗争功,甚至拔剑击柱,叔孙通便是趁刘邦不满,提议制定朝仪。
刘邦称帝后,群臣在宫廷宴饮中喧哗争功,甚至拔剑击柱,刘邦深感不满。叔孙通趁机提议制定朝仪,自此,他被任命为九卿之一的奉常,掌宗庙礼仪,他的弟子也都获得了官职。
叔孙通就是一个这样努力的人,他不在乎刘邦对儒家轻视的态度,不在乎鲁地儒生对他亲附权贵的斥责,他借着为刘邦效力,换取儒家进入制度的机会。
此时,大家都以为,他也要帮着谋士那一派说话,反对打匈奴。
可他说出来的话,却让众人惊掉了下巴——
叔孙通昂着脖子:“臣,支持打匈奴!”
他环视谋士那一派,补充道:“不光臣支持,满朝的儒家弟子都支持!”
刘邦与吕雉冷眼看了这么久,却都被叔孙通这举动给惊了一下。
他怎么会支持打匈奴呢?任何人都可以支持,唯独在叔孙通身上,这太古怪了!
“诸公站在这庙堂之上,口口声声都是为了天下百姓,不过是你们这些信黄老之人的虚伪说辞罢了!”
此话一出,不单单是萧何、陈平、张良,连刘邦和吕雉的脸上都有些挂不住了,毕竟这半个朝堂只怕都是信黄老之人。
但这就是叔孙通要得效果,他要让皇帝、皇后与长公主看到,不是只有这些信黄老的谋臣可用!
“你为何如此说?”张良方才并没有太激烈,此刻却是被叔孙通激起了脾气,“不是为了百姓,还是为了什么?”
“皇帝与皇后就如同这个天下百姓的阿翁与阿母,如果你的爹娘被人侮辱,难道你不要去报仇吗?”
“难道因为与这个人打一架会受损,甚至丢掉性命,就可以说,你是为了这个家庭放弃了报仇吗?” ↑返回顶部↑
张良施了一礼:“楚王的实力我们都清楚,没有人不信服,但,我们并非觉得是打不赢,只是觉得划不来。您有没有想过,为何匈奴会写这样一封信?为何偏偏是现在写了这样一封信?”
“因为他们看到了大汉国力的恢复,他们就是想引诱我们生气,只怕他早就在长城之外,设下了天罗地网!个人的荣辱,如何比得上这天下百姓呢?再忍耐些吧,为了天下百姓,连皇后都不在乎这些了,诸位又为何不能忍耐一番?”
听见这话,夏侯婴与樊哙也不说话了,因为他们知道,事实就是这样。
刘恒在薄姬的怀里坐着,却一直在认真听着这些叔叔伯伯们吵架,他的脸随着不停地转动。
虽然他不支持打仗,也不喜欢打仗,但是他知道,阿姊一定是有把握的。
最爱出风头的戚夫人也闭上了嘴,她那日就因为提起此事,被刘邦训斥了。
因此,殿内是诡异的寂静。
当此之时,叔孙通站了出来。
叔孙通曾经是秦朝博士,先后投奔项梁、楚怀王。
在刘邦攻入彭城后,他主动归附刘邦。尽管刘邦厌恶儒生,甚至曾经夺走儒冠小便,但叔孙通依旧竭尽心力地迎合刘邦。
朝廷急需休养生息,推崇黄老无为而治,儒家思想并非主流。
但他一直在为儒家的崛起而奋斗,甚至多次联合不同学派的儒生,如今更是关注到了刘元在楚国所办的科举,认为这是壮大儒家的机会。
倘若能指定儒家的经典为考试的内容,岂不是这天下都将是儒家的弟子?他满眼激动地看着刘元,仿佛是看到了自己的下一次机会,也是儒家的又一次机会。
“臣以为不然!”
如今,庙堂上的礼法都是叔孙通指定的。这也从另一个方面体现了他善于抓住机会。刘邦称帝后,群臣在宫廷宴饮中喧哗争功,甚至拔剑击柱,叔孙通便是趁刘邦不满,提议制定朝仪。
刘邦称帝后,群臣在宫廷宴饮中喧哗争功,甚至拔剑击柱,刘邦深感不满。叔孙通趁机提议制定朝仪,自此,他被任命为九卿之一的奉常,掌宗庙礼仪,他的弟子也都获得了官职。
叔孙通就是一个这样努力的人,他不在乎刘邦对儒家轻视的态度,不在乎鲁地儒生对他亲附权贵的斥责,他借着为刘邦效力,换取儒家进入制度的机会。
此时,大家都以为,他也要帮着谋士那一派说话,反对打匈奴。
可他说出来的话,却让众人惊掉了下巴——
叔孙通昂着脖子:“臣,支持打匈奴!”
他环视谋士那一派,补充道:“不光臣支持,满朝的儒家弟子都支持!”
刘邦与吕雉冷眼看了这么久,却都被叔孙通这举动给惊了一下。
他怎么会支持打匈奴呢?任何人都可以支持,唯独在叔孙通身上,这太古怪了!
“诸公站在这庙堂之上,口口声声都是为了天下百姓,不过是你们这些信黄老之人的虚伪说辞罢了!”
此话一出,不单单是萧何、陈平、张良,连刘邦和吕雉的脸上都有些挂不住了,毕竟这半个朝堂只怕都是信黄老之人。
但这就是叔孙通要得效果,他要让皇帝、皇后与长公主看到,不是只有这些信黄老的谋臣可用!
“你为何如此说?”张良方才并没有太激烈,此刻却是被叔孙通激起了脾气,“不是为了百姓,还是为了什么?”
“皇帝与皇后就如同这个天下百姓的阿翁与阿母,如果你的爹娘被人侮辱,难道你不要去报仇吗?”
“难道因为与这个人打一架会受损,甚至丢掉性命,就可以说,你是为了这个家庭放弃了报仇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