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12万?电话委托12万!
  15万,这位女士加价!15万第一次!
  18万?后排举手,18万!
  20万,左侧先生20万!
  25万!还有更高吗?25万第一次——
  28万!电话席28万!
  30万!最后那位先生30万!
  30万第一次……第二次……(举槌)
  会场后排,一个穿着考究深色西装的年轻男子安静坐着。
  施怀信,沪上船王施家的公子。家族产业重心虽已随时代浪潮移至香港,但骨子里仍带着几分上海滩世家子的儒雅与锐气。
  他并非为钻石而来,虽嘴上说是是受朋友之邀,但台上有比钻石更闪耀的珍宝吸引他。
  竞价的节奏开始放缓,只剩下前排两位在角力。
  这时,有一个念头在这位年轻公子心里疯狂滋长:
  那颗名为“维纳斯之月”的月亮,应该照在真正的“维纳斯”身上才对。
  “40万。”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后排那位英俊的年轻男子,从容举起手中的号牌。
  一锤定音。
  后来,施竞宇的妈妈就带着这颗“维纳斯之月”嫁给了施怀信。
  他们一起喝酒。一起喝世界各地的酒。他们旅游,周游世界,施怀信为周丹宁一掷千金买下她喜欢的酒庄。
  Matthew说,小时候大家总是开玩笑叫施竞宇“Jewellery”,听起来和“竞宇”差不多。就说,他就是爸爸妈妈爱情的Jewellery。
  没有人会想到这个故事最后会有一个那样悲情的结局。
  怀上施竞宇之后周丹宁身体状况就开始不太好,她暂时退出了拍卖行业在家休养。把施竞宇带到上学后,她又重新举起拍卖槌回到台上,结合自己的爱好,成为了一名红酒拍卖师。
  林珠打开和施竞宇爸爸的聊天记录。在盲盒的事情刚刚开展的时候,他也联系过这位“老朋友”。她跟河北的大部分酒庄都很熟悉。红酒这个行业比较特别,虽然酒庄于酒庄之间的确存在竞争关系,但是比起商战交锋,大家更喜欢做朋友,分享种植和酿酒心得。
  假如你去一个酒庄考察,和庄主聊天的时候,他十有八九也会把邻居酒庄的好酒推荐给你。
  这是一个美好有爱的产业,大家都为着一个共同的方向努力:
  那就是怎么能在中国把葡萄种得更好,把酒酿得更好,然后能够一起在世界葡萄酒的版图上留下属于中国的坐标。
  她想起来第一次见施竞宇爸爸的情景。
  在葡萄园里,一位穿着白色背心,带着草帽的中年男子默默无闻地修剪枝干。他很内向,不太说话。终于和他聊了几句,话音是很浓的广东腔调,在一众极标准的普通话中格外引人注意。
  后来知道他是庄主,林珠热情地和他打招呼。他依旧寡言,只是送了几瓶他酿的酒给林珠。林珠拿回去喝了之后向他提出很多问题,也给了很多建议。林珠建议他不要执着于寻求国际顾问的帮助,因为每天为这个酒庄关灯的人才是最了解这里的葡萄的人。
  那之后,施爸爸在每一次林珠发表文章后都像学习课件一样认真研读。还要整理问题给她以求解答。他的酒慢慢也做得好起来,每年都要寄给林珠品尝。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