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2 / 3)
林珠第一时间锁定问题批次,利用初步建立的数据库核查生产记录,确认产品没有工艺问题。接着,她组织索玛酒庄、彝族文化学者,联合酒大师制作一系列科普视频,并邀请品酒师直播品鉴过程,引导消费者对具有独特风味的本土酒款多一些理解和认可。同时,林珠还发布了《探索“不一样”的中国风味》倡议书。
风波终于得以平息,但林珠也在处理的过程中萌生了新的思考。
她正在电脑上修改一份文件,这是她刚拟定的《中国本土特色葡萄品种研究联盟章程(草案)》。
她想要做一个尝试。就像用盲盒来集结国内精品酒庄一样,她想用一个更加系统的联盟,整合国内的酒庄资源,将分散的星星之火汇成燎原之势,形成一个代表中国本土特色葡萄酒的集体品牌和利益共同体,让这个团体的声音更响亮,力量更强大。
单打独斗难确实成气候,唯有联合各方力量,才能在国际市场上站稳脚跟。
盲盒对酒庄的集结酝酿了一个时机,她认为,是时候开始逐步建立中国本土葡萄酒的独特评价体系,挑战唯国际品种和标准马首是瞻的产业现状了。
***
“索玛谣的事情,本质上是消费者对中国风味图谱的陌生。再独特的风味,再深厚的情怀,再缺乏认识和理解的市场上,都可能被粗暴地贴上怪异的标签。这就是小众品种的困境,它们的特色在面对市场评判的时候,怎么才能不变成不符合国际‘标准’的弱点?这一次的事件,好在是以盲盒这个集体来发酵的。如果不是在这个集体当中,谁为它发声?”
“是啊!”刘纯感叹,做小众品种的心酸她最清楚。
“所以,要成立一个联盟。把大家聚到一起,系统性的,而不是像我之前那样只是成立一个群。联盟不是一个空架子,而是一种系统的工程与协同。它可以教育市场,组织品鉴会,请专家写文章。还可以建立技术共享交流平台,从田间种植管理,到车间的酿造工艺,再到实验室的研究支持,最后到市场的推广销售,甚至到政策法规的支持……环环相扣,把关键力量凝聚起来,让大家坐下来,一起想办法怎么把国产葡萄酒做好,卖好。哪怕想法不同,但在同一个锅里吃饭,总能找到共识,形成合力吧?”
“嗯……是一个理想的方向。”
“而且,只要我们认真做,用心做,这些国产葡萄酒,还有本地品种总有一天能走出国门,站到世界的舞台上去。”林珠跟刘纯畅谈她的计划。
她仿佛已经看到未来可能出现的场景:挑剔的评委、严苛的标准、带着有色眼镜的质疑,甚至恶意的围剿。
国产葡萄酒出海的路,绝不会平坦。那些根深蒂固的国际巨头和标准制定者,怎么会轻易让中国风土分走蛋糕?那时,单凭一个酒庄,或者某个研究者个人的声音,在国际规则的铜墙铁壁前,无异于螳臂当车。
一个强大的、代表中国本土葡萄酒产业的联盟,才能发出振聋发聩的集体声音。它能提供最权威的背书,证明我们品种的原生性、工艺的规范性;它能统一口径,用一致的事实和数据反击不实指控;它更是所有成员背后最坚实的后盾,让大家不至于孤立无援。
这是联盟存在的深层意义。
“这事儿你跟施竞宇商量了吗?”
“没商量,目前不准备商量。”
“你想绕过他?”
“也没刻意想,但觉得没必要什么事情都要和他绑定。”
在林珠看来,联盟的核心价值之一是成为酒大师平台之外对国产酒发展的助力。它所服务的是这个产业,不应该被商业利益裹挟,更不应该成为酒大师商业布局的延伸。
不仅是事业上,感情也是一样。
林珠不愿意和施竞宇处处捆绑。她承认她喜欢施竞宇。但“光明正大的恋人”这个标签,像一件漂亮却可能束缚手脚的礼服。她珍视这份感情,但更珍视自己独立行走的能力。
这份清醒源于对现实的认知:放眼国内,拥有她同等学术成就的科学家并不罕见,但能像她一样,将实验室里沉默的数据迅速地转化为市场货架上活色生香、引发热潮产品的,实属凤毛麟角。
这飞跃的关键跳板,是酒大师庞大的平台资源,更是施竞宇那双翻云覆雨、洞悉市场的商业手腕。
这让林珠感谢,同时提醒她时刻保持警惕。
不是不自信,而是她清醒意识到商业价值不等于人格平等。
最初的结合,根植于冰冷的“有用”。
她是他的学术挡箭牌,一块镀金的招牌。
如今的紧密纠缠,固然掺杂了个人情感,但核心驱动力,依然是更大、更复杂的“有用”。 ↑返回顶部↑
风波终于得以平息,但林珠也在处理的过程中萌生了新的思考。
她正在电脑上修改一份文件,这是她刚拟定的《中国本土特色葡萄品种研究联盟章程(草案)》。
她想要做一个尝试。就像用盲盒来集结国内精品酒庄一样,她想用一个更加系统的联盟,整合国内的酒庄资源,将分散的星星之火汇成燎原之势,形成一个代表中国本土特色葡萄酒的集体品牌和利益共同体,让这个团体的声音更响亮,力量更强大。
单打独斗难确实成气候,唯有联合各方力量,才能在国际市场上站稳脚跟。
盲盒对酒庄的集结酝酿了一个时机,她认为,是时候开始逐步建立中国本土葡萄酒的独特评价体系,挑战唯国际品种和标准马首是瞻的产业现状了。
***
“索玛谣的事情,本质上是消费者对中国风味图谱的陌生。再独特的风味,再深厚的情怀,再缺乏认识和理解的市场上,都可能被粗暴地贴上怪异的标签。这就是小众品种的困境,它们的特色在面对市场评判的时候,怎么才能不变成不符合国际‘标准’的弱点?这一次的事件,好在是以盲盒这个集体来发酵的。如果不是在这个集体当中,谁为它发声?”
“是啊!”刘纯感叹,做小众品种的心酸她最清楚。
“所以,要成立一个联盟。把大家聚到一起,系统性的,而不是像我之前那样只是成立一个群。联盟不是一个空架子,而是一种系统的工程与协同。它可以教育市场,组织品鉴会,请专家写文章。还可以建立技术共享交流平台,从田间种植管理,到车间的酿造工艺,再到实验室的研究支持,最后到市场的推广销售,甚至到政策法规的支持……环环相扣,把关键力量凝聚起来,让大家坐下来,一起想办法怎么把国产葡萄酒做好,卖好。哪怕想法不同,但在同一个锅里吃饭,总能找到共识,形成合力吧?”
“嗯……是一个理想的方向。”
“而且,只要我们认真做,用心做,这些国产葡萄酒,还有本地品种总有一天能走出国门,站到世界的舞台上去。”林珠跟刘纯畅谈她的计划。
她仿佛已经看到未来可能出现的场景:挑剔的评委、严苛的标准、带着有色眼镜的质疑,甚至恶意的围剿。
国产葡萄酒出海的路,绝不会平坦。那些根深蒂固的国际巨头和标准制定者,怎么会轻易让中国风土分走蛋糕?那时,单凭一个酒庄,或者某个研究者个人的声音,在国际规则的铜墙铁壁前,无异于螳臂当车。
一个强大的、代表中国本土葡萄酒产业的联盟,才能发出振聋发聩的集体声音。它能提供最权威的背书,证明我们品种的原生性、工艺的规范性;它能统一口径,用一致的事实和数据反击不实指控;它更是所有成员背后最坚实的后盾,让大家不至于孤立无援。
这是联盟存在的深层意义。
“这事儿你跟施竞宇商量了吗?”
“没商量,目前不准备商量。”
“你想绕过他?”
“也没刻意想,但觉得没必要什么事情都要和他绑定。”
在林珠看来,联盟的核心价值之一是成为酒大师平台之外对国产酒发展的助力。它所服务的是这个产业,不应该被商业利益裹挟,更不应该成为酒大师商业布局的延伸。
不仅是事业上,感情也是一样。
林珠不愿意和施竞宇处处捆绑。她承认她喜欢施竞宇。但“光明正大的恋人”这个标签,像一件漂亮却可能束缚手脚的礼服。她珍视这份感情,但更珍视自己独立行走的能力。
这份清醒源于对现实的认知:放眼国内,拥有她同等学术成就的科学家并不罕见,但能像她一样,将实验室里沉默的数据迅速地转化为市场货架上活色生香、引发热潮产品的,实属凤毛麟角。
这飞跃的关键跳板,是酒大师庞大的平台资源,更是施竞宇那双翻云覆雨、洞悉市场的商业手腕。
这让林珠感谢,同时提醒她时刻保持警惕。
不是不自信,而是她清醒意识到商业价值不等于人格平等。
最初的结合,根植于冰冷的“有用”。
她是他的学术挡箭牌,一块镀金的招牌。
如今的紧密纠缠,固然掺杂了个人情感,但核心驱动力,依然是更大、更复杂的“有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