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2 / 3)
‘不破真理’每一次的碰壁、失败、被围剿,都让最后她被谋杀的场景,变得苍白和孱弱。
她是死在谋杀,但又不只是一次谋杀让她死去,层层叠叠落下的‘煤灰’,到最后就是刺在‘不破真理’身上的刀、就是捂紧了‘不破真理’口鼻的手。
要让宫野志保来说,这绝对是一场虐杀。她说的不只是谋杀的手法。
所以她才说,她并不喜欢这样的书。
只是……任何认识不破真理的人、任何读过这本书的人,想必都会好奇她们之间的联系究竟为何。
于是这本书又重新回到了十八岁的宫野志保手上。
负面的感情吗……
花了一个小时迅速翻阅,记起剧情的宫野志保,对着放在自己大腿上的书发起了呆。
如果要探究自己对这本书中‘不破真理’的情绪,宫野志保觉得如果以‘负面情感’来切割,着实是有些武断。
即便是解释起‘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这类词汇,人类也不会片面地将它们的感情划分到‘悲哀’、‘愤怒’,反而会说是‘为对方遭遇的不幸感到惋惜’、‘为对方不争取自己应得和渴望的一切而感到愤怒’。
这种逐字的解释,更能展现背后透露出来的是‘可怜’‘同情’‘爱惜’,是怀抱着对‘不破真理’的另一种无形的希望,和对她本可以、本应该拥有的命运的呼唤和号召。
这能说是纯粹的负面情感吗?
宫野志保对不破真理曾对自己自我介绍过的,‘世界背面’和实体们的产生缘由,生出了疑问。
第85章 某人有关于《寻不回的真理》的随笔,阅后即焚。
//来源不明的书评。
——被发现于某人留在破产会社里的电脑日志中, 因为并未发送,所以它的主人并没有为它标注‘可能剧透’的提醒。
别后月余,你所计划的一切顺利吗?如需帮助, 你知道在哪里找到我。
我从姐姐那里看到了一本小说。
与姐姐见面的下午,日本正是阴雨连绵的日子,但姐姐的笑容非常明亮,我觉得她是这里最好的太阳。
而那本因缘际会、兜兜转转会在之后回到我身边的小说,彼时就放在对我明媚笑着的姐姐手边,歪斜卡着的书签,昭彰着其主人显然是用它来打发等待我的这段时间的。
我想了解不在我身旁的她的一切,正如同她想了解不在她身旁的我的一切一样……于是我这次坐在了她那侧的卡座沙发上。
我们肩膀抵着肩膀、大腿贴着大腿,像是街对面宠物店里,那一层层相互叠在一起的仓鼠一样亲昵。
见我拾起自己放在手边的书,姐姐笑着对我摇摇头, 非常委婉地提醒我,这本小说她并不推荐。
我粗略地翻了下这本小说的内容, 恰如我所说的那样, 我想了解她的一切,但也不会让一本小说浪费了我生命里难得的晴天。
所以我决定记下这本小说的信息, 之后再找回来看。
等聚会结束后,我在回程路过的书店买到了这本书。刚翻开的第一时间, 我便有些明白了姐姐提醒我的用意。
——这本书真叫人怀疑作者书写它的用意, 究竟是为了展现犯罪的罪恶,还是为了展现人、尤其是女人在面对罪恶的犯罪时的无助。
尤其是当我看完全书, 看到后记中, 作者说是为了展示系统性谋杀而书写的此书,更叫人啼笑皆非于, 倘若此书的封面增加一行‘由真实故事改编’,那这场系统性谋杀,将在这本书出版之后,完成第二次轰轰烈烈的谋杀案。
首先,一本小说的作者,书写一个角色的用意为何——尤其是主角,不一定能直接叫人从角色的外貌上分辨出来。
但如果一个主角,她拥有着如下特质: ↑返回顶部↑
她是死在谋杀,但又不只是一次谋杀让她死去,层层叠叠落下的‘煤灰’,到最后就是刺在‘不破真理’身上的刀、就是捂紧了‘不破真理’口鼻的手。
要让宫野志保来说,这绝对是一场虐杀。她说的不只是谋杀的手法。
所以她才说,她并不喜欢这样的书。
只是……任何认识不破真理的人、任何读过这本书的人,想必都会好奇她们之间的联系究竟为何。
于是这本书又重新回到了十八岁的宫野志保手上。
负面的感情吗……
花了一个小时迅速翻阅,记起剧情的宫野志保,对着放在自己大腿上的书发起了呆。
如果要探究自己对这本书中‘不破真理’的情绪,宫野志保觉得如果以‘负面情感’来切割,着实是有些武断。
即便是解释起‘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这类词汇,人类也不会片面地将它们的感情划分到‘悲哀’、‘愤怒’,反而会说是‘为对方遭遇的不幸感到惋惜’、‘为对方不争取自己应得和渴望的一切而感到愤怒’。
这种逐字的解释,更能展现背后透露出来的是‘可怜’‘同情’‘爱惜’,是怀抱着对‘不破真理’的另一种无形的希望,和对她本可以、本应该拥有的命运的呼唤和号召。
这能说是纯粹的负面情感吗?
宫野志保对不破真理曾对自己自我介绍过的,‘世界背面’和实体们的产生缘由,生出了疑问。
第85章 某人有关于《寻不回的真理》的随笔,阅后即焚。
//来源不明的书评。
——被发现于某人留在破产会社里的电脑日志中, 因为并未发送,所以它的主人并没有为它标注‘可能剧透’的提醒。
别后月余,你所计划的一切顺利吗?如需帮助, 你知道在哪里找到我。
我从姐姐那里看到了一本小说。
与姐姐见面的下午,日本正是阴雨连绵的日子,但姐姐的笑容非常明亮,我觉得她是这里最好的太阳。
而那本因缘际会、兜兜转转会在之后回到我身边的小说,彼时就放在对我明媚笑着的姐姐手边,歪斜卡着的书签,昭彰着其主人显然是用它来打发等待我的这段时间的。
我想了解不在我身旁的她的一切,正如同她想了解不在她身旁的我的一切一样……于是我这次坐在了她那侧的卡座沙发上。
我们肩膀抵着肩膀、大腿贴着大腿,像是街对面宠物店里,那一层层相互叠在一起的仓鼠一样亲昵。
见我拾起自己放在手边的书,姐姐笑着对我摇摇头, 非常委婉地提醒我,这本小说她并不推荐。
我粗略地翻了下这本小说的内容, 恰如我所说的那样, 我想了解她的一切,但也不会让一本小说浪费了我生命里难得的晴天。
所以我决定记下这本小说的信息, 之后再找回来看。
等聚会结束后,我在回程路过的书店买到了这本书。刚翻开的第一时间, 我便有些明白了姐姐提醒我的用意。
——这本书真叫人怀疑作者书写它的用意, 究竟是为了展现犯罪的罪恶,还是为了展现人、尤其是女人在面对罪恶的犯罪时的无助。
尤其是当我看完全书, 看到后记中, 作者说是为了展示系统性谋杀而书写的此书,更叫人啼笑皆非于, 倘若此书的封面增加一行‘由真实故事改编’,那这场系统性谋杀,将在这本书出版之后,完成第二次轰轰烈烈的谋杀案。
首先,一本小说的作者,书写一个角色的用意为何——尤其是主角,不一定能直接叫人从角色的外貌上分辨出来。
但如果一个主角,她拥有着如下特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