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养娃种田日常 第474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许姐夫只分到少部分家产。
  其一许行是次子,其二他和裴端一样,读书多年也只是一介童生,一直没通过院试。
  兄嫂本就对他多年读书花费大量钱财不满,若他中了秀才,能给家里带来好处便也罢了,他偏生不争气,兄嫂自然不肯忍让。
  许姐夫跟裴端一样低落了两年。
  因为久考不中,他大姐夫就劝他多务实,不要总想那些虚无缥缈的东西,考不上秀才如果能进县衙做个书吏也是好的。
  大姐夫作为县里大商户,愿意拿钱给他活动,如此他在县衙有关系,许姐夫也能有份事业。
  最后许姐夫同意,带着妻儿搬去遂县。
  裴大姐跟着丈夫去了遂县,已经有几年没回来了。
  今儿突然回来,那自然不是因为单纯想爹娘弟妹。
  宫嬷嬷一眼就能看穿这夫妻俩的打算,但她是外人,自然不会多嘴,只私下里提点裴父裴母。
  裴父裴母虽然老实,不爱主事儿,可他们不是傻子,在大闺女两口子上门的时候就隐约有猜测。
  这是冲着老二两口子来的。
  以往家里那么艰难,爹娘二弟两口子被大弟两口子拿捏欺负,也不见裴大姐回来心疼爹娘,这会儿说想爹娘什么的,又有什么可信的?
  若是别个父母,保不齐更偏心自己儿女,会为了他们给儿子和媳妇施压呢。
  可裴父裴母自来就没捞着当家主事,年轻时候有爹娘压着,爹娘没了大儿子两口子又当家,和大儿子分家又是老二两口子当家。
  虽然老二两口子尊重他们,让他们管家,可他们见识能力有限,也就管管家里吃喝啥的,生意以及场面儿事儿他们哪里懂?
  自然不乱插手。
  老夫妻最大的好处就是有自知之明,还听劝,这个家是老二两口子的,他们就是来养老的,坚决不插手家里大事儿。
  大女婿不管来求什么,他们不帮腔,都让老二两口子决断。
  “二郎、弟妹,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呀,咱们才多少日子没见,你们竟然这般能耐了,我在遂县都听说你们的事儿了。”许行说得很是感慨。
  其实他早就听说淮州府差役案以及育种司的事儿,只是他作为县衙书吏,两只眼自然是盯着上官的。
  裴长青和沈宁在成阳县这边儿有名,去了外地沈老板名气更盛,至于那些案件以及传奉官的细枝末节,许行这些书吏关注的是书吏、知县等人的信息和反应,以此来判断如果这件事儿发生在自己县,他有没有机会捞好处,要用什么手法来捞,压根儿是不会去探究当事人是什么样的。
  所以他虽然知道事儿,却不知道知县、县丞等上官们整天议论羡慕的“成阳奇人”“曾知县副星”竟然是自己小舅子。
  还是吴秀娥悄悄写了封信去他们知道。
  这不,他就火速带着妻儿过来了了。
  裴长青和沈宁是穿越的,虽然有原主的记忆,但是那种记忆和自己亲身经历不同,一开始清晰,后面不常温习记忆里的某些人也会生疏的。
  他俩就没第一时间认出许行来。
  裴长青似笑非笑,“许童生,你说的能耐应该是我媳妇儿,她现在是成阳县商会的会长,我么,现在正头悬梁锥刺股地苦读书呢,还没有任何成绩。”
  沈宁说他现在对这个身份越来越有归属感了,对儿女爹娘也有亲人的感觉了,可那不包括原主的姐姐和大哥。
  神马玩意儿,你二弟从前被欺负不见你出面关心一句,刚有点能耐就来吸血?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