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纪忍冬看穿一切地冲他翻了翻眼睛,“你不像会在酒吧动心的人。”
  对角线的墙角里,散尾竹交错的叶片后面,一个黝黑壮硕的身影轻微地动了动。
  从沙龙开始前,一双幽幽的目光便从不起眼的角落里射出来,追随着纪忍冬。
  他看着她走上台,在台上飞扬,挥洒着他从未见过的陌生气质。又看着她落座,在角落里发呆,恢复从前的静谧内敛。
  他看着她机敏地打发走搭讪的男人们,看着她手上的大牌戒指闪闪发着贼光。
  直到她摘下戒指扔进空杯子里,他终于放下因为紧张而一直咬在嘴里的项链。
  第50章 我是预备党员,不能打架
  卢卡怎么也想不到,中国这么大,他能再次看到关于纪忍冬的消息。
  三年前,他先被纪忍冬全面拉黑、断绝一切联系,又因为裁员被迫离开漂泊了四年的美国。
  几乎一夜间,他失去依恋的人,失去工作,最后失去了在这个冷漠国度存在的权利,甚至来不及思考他究竟错在哪里。
  离开前他有两个选择,回到出生长大的阿根廷,或是前往他的根所在的地方——中国。
  如果选择前者,他将变回从前的自己——动荡、纵情、没有方向。同时,他也将渐渐脱去在美国生活的印记,与他在纪忍冬身上感受到的安定扎实背道而驰。
  如果选择后者,他将面临巨大的未知挑战——在那片毫无生活经验的陌生土地上,他怎么生存?去哪里找工作?还是一把年纪回去读书?
  如果他一无所有,那么他剩下的最后一样东西叫做不服。
  他要向前,绝不后退。
  卢卡的存款日渐消瘦,对中国的法律环境也不了解,找工作怕是不容易。他在网上了解到中国大学对于国际生的录取条件较为宽松,往往还提供丰厚奖学金。于是试着申请了几所大学的法学专硕,北京的一所双非市属一本院校给他发了录取通知书和全额奖学金。
  拿到通知书的那刻,卢卡心里冒出两个奇妙的念头。第一个念头是,二十八年了,他终于能回祖国看看。另一个念头则是,纪忍冬曾经也经历过这样的校园生活吧?
  他感到自己离纪忍冬更近了一点,哪怕物理距离远隔重洋,哪怕此生不复相见。
  三年前的夏天,芝加哥湖天瓦蓝,北京蝉声大噪。
  卢卡踏上飞往北京的航班。
  他很费了一番功夫才适应北京八月的酷暑和懒散吞字的方言。此后便是报道、搬进宿舍、办学生卡。
  学校给国际生安排的是条件类似如家酒店的单人间,卢卡的左边隔壁是尼日利亚酋长的儿子,右边隔壁是白俄罗斯退役体操运动员。他向邻居们介绍自己在美国拥有四年的律师从业经验,会说四国语言,引来好一阵艳羡。在北京的生活给卢卡留下了很美好的第一印象。
  很快到了新学期第一天。
  早上九点十分,卢卡将半长卷发精心吹妥、套上无袖背心、戴着长长的柳丁耳坠和银项链。他活力四射地走进教室,见到二十几名顶着油头、身穿睡衣、脚踩趿拉板儿、仿若刚刚“垂死病中惊坐起”的同班同学。
  卢卡心里大喊糟糕,overdress了!
  讲台上,地中海发型的中年男教授抬手打开投影仪,纯白色背景上书一行黑体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第一讲)。
  “下节课上课前,班长收齐八百字的感悟交给我。”教授柠开保温杯,就着水面“呼噜”一吸,嘴巴漱了两下,咽下液体,又将茶叶吐回杯内。
  两个小时的课堂如同天书,卢卡一个字也没听懂,唯有来自社会主义的震撼在空荡荡的头脑中“咣咣”作响。
  但没关系,他另有一套生存之道。
  卢卡熟稔地拍拍前座女生的后背,深情桃花眼直勾勾望着她,“宝贝,我是外国人,不会写那个感悟,你能教我吗?”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