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曾经?试图?程叶似乎有些听不明白。而吴警官的话还在继续——
  “因为那并不是他致死的原因。
  “最终杀死毕然的凶器,是一把U型锁。而这来自你的电瓶车。”
  怎么会?
  程叶惊愕不已:是U型锁,而不是那把刀?
  她确实曾经拆下U型锁,作为防身之用,也曾经想过,万一出了什么事,就用那U型锁砸向凶手——怎么会砸向毕然?
  是毕然拆了她的锁,作为防身工具,所以出现在了现场?
  “另外,我们查过了,目前刑警队中,确实没有叫‘耿文’的警察。但在法大辖区那边,有一位派出所民警姓耿……”
  程叶在绝望中抬起了头。
  终于!
  “我们联系了他,他表示对你有印象。”吴警官的脸色沉重。
  “他说曾经处理过你和一名非法催债者的纠纷,最终,你们因为谅解而私了。
  “但他告诉我,你当时也是用重物袭击了对方的头部。而当时,对方也曾经导致你的脑部受到了伤害……按当时验伤的结果,应该是留下了某种后遗症。
  “在这次案发后,你昏迷了30多个小时。
  “期间,你曾不断说着某种梦话。就像你刚刚的供词,你在那些梦话中,提到了张铁强、提到了你的快递站长李利,还提到了一位……杨大爷。
  “我们去查证了,这些都是和你真实生活中有过交集的人。”
  “另外……”小安警官有些遗憾地看了一眼程叶,“我们得到了医生那边的意见。程叶,我们怀疑你因为创伤后的应激反应,而产生了某种认知上的偏差。”
  医生原话是:“有些人,在犯罪后,因为无法接受自己做过这样的事情,会在潜意识中美化自己的行为,以至于把现实和虚幻,混为一体。
  “从心理学角度看,犯人编造时间循环、梦境、多重现实等虚构情节并逐渐自我信服,本质上是极端压力下的心理防御机制与认知扭曲共同作用的结果,尤其常见于罪案发生后的创伤应激或罪责逃避中。”
  脱离掉那些术语,医生的解释是——
  “犯人可能因无法接受“自己是凶手”的事实,将现实拆解为“循环”和“梦境”。
  “比如她如果真的用U型锁,导致毕然死亡,她的大脑可能将单一的犯罪瞬间,拆分为“多次循环”,把‘自己动手’的记忆,模糊为“每次循环都看到死亡”,用这种方式,来淡化她的主观恶意。
  “这种虚构,并不是她在刻意撒谎,而是大脑为了保护‘我不是坏人’的自我认知,主动改写记忆的结果。她将种种过往的经历拼凑,填补了所谓‘循环’的空白,而大脑会渐渐地、对这些虚构内容深信不疑。”
  当小安警官将这些事实,都告诉程叶时,她呆住了。
  一切都是幻觉?
  那些从前、那些初见、那些共同经历——
  从不存在?
  又或者说,曾以被她扭曲了的方式存在?
  十二次的循环,只是一次犯罪的拆解……
  “程叶,坦白从宽,抗拒从严。”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