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2 / 3)
蒲争像柄出鞘的剑,敢把天地都劈开道口子。那些旁人眼中的荆棘,于她不过是垫脚的蒺藜。她敢抢、敢干、敢争,可她杨三敬呢?
她用袖子擦掉脸上的泪水,那袖头泛着一股难言的尸臭味。
/:.
我不过是个懦夫,杨三敬想。既没有握刀的茧,也没有沾血的胆。每次早就鼓足了勇气要跨出门槛,却总会被无形的锁链拽回原地。
她恨自己,恨自己的软弱、无能,恨自己的脊骨早就被人言和纲常泡软了,每当老杨头被气得脸色铁青,佝偻着背坐在门槛上抽旱烟时,她筑起的所有决心就会土崩瓦解。
可最恨的,是明明看透了这套把戏,却还会不争气地心软。老杨头颤抖用手去摸药罐的时候,她还是会下意识冲过去搀扶。十八年的驯化,反抗的本能被磨成了条件反射,老杨头故作老态龙钟的伪装如一把锋利的箭镝,永远瞄向她心里潜藏的愧疚,且百发百中。
或许正因如此,最终能与蒲争并肩而立的注定是陈青禾,而不是她。
五年了。从初遇蒲争那日起,时光已经碾过一千八百多个晨昏。这些年来她战战兢兢地经营着这份友谊,像守着一盏随时会熄灭的油灯。直到某个瞬间她才惊觉:蒲争是她唯一的挚友,而自己却只是蒲争众多知己中的一个。
许是同为习武之人,无论是在切磋武艺还是在琢磨出路,蒲争和陈青禾之间都会产生一种无言的默契。那种默契她听不懂,她加入不进去,更可怕的是,这种羁绊并不是认识时间久了便能产生的。
但幸好,蒲争敏锐地察觉到了杨三敬的异样。
“我和书豪商量过了,燧城有几所女子学堂新开了化学科。你若愿意,我们可以安排你白日里抽空去听课。”
见杨三敬怔住,蒲争安抚地拍了拍她的肩膀。
“学费、住处这些琐事都不必你操心。你只管想清楚,这究竟是不是你想要的。”
杨三敬忽然很想哭。她一个猛子抱住蒲争,眼泪流了对方一肩膀。
蒲争还是她杨三敬的朋友。
还是的。
入学那天,杨三敬天不亮就起来烧水洗了头,换上了那套压在箱底的新衣裳。可随着离大门越来越近,她的头和脚却愈发沉重,费尽全力也没能抬起来。
站在校门口,她看着那些家境优渥的女学生们三三两两走过,有些局促地将自己头发和衣服上的味道闻了又闻,直到确定自己身上只有皂荚的清香后,她才深吸一口气,终于抬脚踏进了那道对她而言意义非凡的门槛。
武馆这头,日子也在随着钟摆的摇晃悄悄溜着。
陈青禾订了小报,可
那些以男女为题的报头晃得人眼睛生疼,而著者的位置,依然是“燧上闻莺客”那熟悉的花体字。
灶膛里的柴火噼啪作响。陈青禾深深叹了口气,将报纸揉成一团。火舌瞬间舔上了那些道貌岸然的纸页。墨字在火焰中扭曲变形,最终化作几片焦黑的残蝶,随着热流盘旋上升,给这本就烫人的铁锅又添了一缕无谓的热度。
思想的转变哪是一朝一夕的呢?
那些根深蒂固的顽疾,那些在心里被腌透的念想,若不是真真切切吃了一场亏,是永远不可能消除掉的。
但奇怪的是,自此后,忘了从哪一期开始,“燧上闻莺客”的名头在报界彻底消失。
起初陈青禾以为这位笔锋犀利的论客早已另谋高就,可跑遍燧城七家报馆,翻遍了所有时评专栏,那熟悉的花体字就像从未存在过一般。
“自从没了闻莺客的文章,这报纸都少卖了三成哩!”报童挠着头,脸皱得像颗葡萄干。
“这不是好事吗?拖您的福,大小姐一顿游说,没准那句话就让她幡然醒悟,就此封笔了呢!”杨三敬说。
若真是如此,那再好不过。可有一种不祥的预感却隐隐徘徊在陈青禾的心头。她感觉,这事似乎没有这么简单。
果然,暮春时节的一个清晨,小葫芦慌慌张张撞开院门,嚷嚷着门外有人求见。可待陈青禾赶到门前,她不由怔在了原地—— ↑返回顶部↑
她用袖子擦掉脸上的泪水,那袖头泛着一股难言的尸臭味。
/:.
我不过是个懦夫,杨三敬想。既没有握刀的茧,也没有沾血的胆。每次早就鼓足了勇气要跨出门槛,却总会被无形的锁链拽回原地。
她恨自己,恨自己的软弱、无能,恨自己的脊骨早就被人言和纲常泡软了,每当老杨头被气得脸色铁青,佝偻着背坐在门槛上抽旱烟时,她筑起的所有决心就会土崩瓦解。
可最恨的,是明明看透了这套把戏,却还会不争气地心软。老杨头颤抖用手去摸药罐的时候,她还是会下意识冲过去搀扶。十八年的驯化,反抗的本能被磨成了条件反射,老杨头故作老态龙钟的伪装如一把锋利的箭镝,永远瞄向她心里潜藏的愧疚,且百发百中。
或许正因如此,最终能与蒲争并肩而立的注定是陈青禾,而不是她。
五年了。从初遇蒲争那日起,时光已经碾过一千八百多个晨昏。这些年来她战战兢兢地经营着这份友谊,像守着一盏随时会熄灭的油灯。直到某个瞬间她才惊觉:蒲争是她唯一的挚友,而自己却只是蒲争众多知己中的一个。
许是同为习武之人,无论是在切磋武艺还是在琢磨出路,蒲争和陈青禾之间都会产生一种无言的默契。那种默契她听不懂,她加入不进去,更可怕的是,这种羁绊并不是认识时间久了便能产生的。
但幸好,蒲争敏锐地察觉到了杨三敬的异样。
“我和书豪商量过了,燧城有几所女子学堂新开了化学科。你若愿意,我们可以安排你白日里抽空去听课。”
见杨三敬怔住,蒲争安抚地拍了拍她的肩膀。
“学费、住处这些琐事都不必你操心。你只管想清楚,这究竟是不是你想要的。”
杨三敬忽然很想哭。她一个猛子抱住蒲争,眼泪流了对方一肩膀。
蒲争还是她杨三敬的朋友。
还是的。
入学那天,杨三敬天不亮就起来烧水洗了头,换上了那套压在箱底的新衣裳。可随着离大门越来越近,她的头和脚却愈发沉重,费尽全力也没能抬起来。
站在校门口,她看着那些家境优渥的女学生们三三两两走过,有些局促地将自己头发和衣服上的味道闻了又闻,直到确定自己身上只有皂荚的清香后,她才深吸一口气,终于抬脚踏进了那道对她而言意义非凡的门槛。
武馆这头,日子也在随着钟摆的摇晃悄悄溜着。
陈青禾订了小报,可
那些以男女为题的报头晃得人眼睛生疼,而著者的位置,依然是“燧上闻莺客”那熟悉的花体字。
灶膛里的柴火噼啪作响。陈青禾深深叹了口气,将报纸揉成一团。火舌瞬间舔上了那些道貌岸然的纸页。墨字在火焰中扭曲变形,最终化作几片焦黑的残蝶,随着热流盘旋上升,给这本就烫人的铁锅又添了一缕无谓的热度。
思想的转变哪是一朝一夕的呢?
那些根深蒂固的顽疾,那些在心里被腌透的念想,若不是真真切切吃了一场亏,是永远不可能消除掉的。
但奇怪的是,自此后,忘了从哪一期开始,“燧上闻莺客”的名头在报界彻底消失。
起初陈青禾以为这位笔锋犀利的论客早已另谋高就,可跑遍燧城七家报馆,翻遍了所有时评专栏,那熟悉的花体字就像从未存在过一般。
“自从没了闻莺客的文章,这报纸都少卖了三成哩!”报童挠着头,脸皱得像颗葡萄干。
“这不是好事吗?拖您的福,大小姐一顿游说,没准那句话就让她幡然醒悟,就此封笔了呢!”杨三敬说。
若真是如此,那再好不过。可有一种不祥的预感却隐隐徘徊在陈青禾的心头。她感觉,这事似乎没有这么简单。
果然,暮春时节的一个清晨,小葫芦慌慌张张撞开院门,嚷嚷着门外有人求见。可待陈青禾赶到门前,她不由怔在了原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