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2 / 3)
她厌恶何红玉那副悲天悯人的模样,仿佛多看一秒都会脏了自己的眼。
蒲争明白,杨三敬的固执并非毫无缘由,因为她就是自己口中那个曾在深夜里反复撕扯、最终咬牙迈出第一步的人。
那些无人知晓的挣扎与恐惧,那些被世俗目光灼伤的痛楚,早已在她骨子里刻下戒心。与其说她讨厌的是汪时汶,不如说她恨的,是女孩子们苦苦从坑中爬出,却又将她们推回坑底的手。
此刻,蒲争望着窗外的沉沉夜色,指尖轻轻敲打着桌面。
汪时汶确实是乱世里的一把快刀,锋利、精准、见血封喉。但正因如此,这把刀绝不能反手捅进自己人的心口。
蒲争不动声色地摩挲着刀把,眼底闪过一丝晦暗的光。
她不会让汪时汶轻易靠近她们的阵营。
——除非有一天,她能亲眼确认:
这个执笔如刃的女人,是真的醒了。
后来的几个月,她们便没再得知有关汪时汶的任何消息。没了“闻莺客”的辛辣时评,燧城相比于过去也变得风平浪静,只是不少茶客们总咂着嘴说少了些滋味。但对于有些人来说,这倒成了好事。起码,还少了一把专在女人脊梁上刺字的刀。
时间转瞬即逝,转眼便是两年光景。
这两年里,战火与洪水轮番肆虐过这座城。城中开始出现无数求生流浪的灾民,而随着萧条的经济影响,陈氏武馆也再也没有多余的钱财举办闯关收徒,加上陈铁山的年事渐高,他也没有了再收徒的心思。
如今,他的众多弟子已经成年。也早已有无数外来的声音告诉他,应当考虑陈青禾的婚嫁大事了。
“陈师傅,知道您舍不得,可女大不中留,若是二十岁的姑娘还不许人,以后怕是连家境一般的人家都等不到了!”
说媒的踏破了武馆的门槛,街坊的唾沫星子能淹死人。陈铁山却总在此时突然耳背,任由茶凉了又换,换了又凉,那些婚嫁事宜从来不去张罗。
不过陈青禾倒是乐得清静,心焦的另有其人。
“正阳贤弟,这喜酒可不能光往我这儿敬啊,陈师傅那把太师椅,可还等着下一个人坐呢!”
余霜年拎着酒杯,新裁的绸缎马褂在灯下泛着油光。
他前月刚娶了师父的掌上明珠,老馆长一退,武塾的匾额便顺理成章换了姓氏。今日这次宴请,表面上是庆贺道喜,可实际上谁都清楚,在座里,只有周正阳的手上,还没有接到陈铁山指缝里漏下的一点实权。
余霜年此话一出,酒盏相碰的脆响戛然而止,七八道目光齐刷刷地刺向周正阳。
有人借着醉意掩笑,有人捏着花生米假装专注,却都竖着耳朵等下文。窗外的猫头鹰突然噤了声,倒显得屋里那架西洋钟的滴答声格外刺耳。
周正阳低头一笑,抬手给酒杯斟满。
“愚弟这点微末本事,怎敢与余师兄相提并论,只是青禾尚未首肯,我这做师兄的,总不好越了规矩,”说着他双手捧杯向前一敬,“倒是余兄如今鸾凤和鸣,又执掌武塾印信,日后还望兄长多多照拂。”
“正阳,这话便差了,”余霜年手中酒盏一顿。他身子微微前倾,压低了声音:“此事宜急不宜晚,青禾师妹的心思算什么要紧?关键在于你师父陈铁山......”
话音未落,座席间突然爆出一阵大笑。但见一个络腮胡汉子拍案而起,酒气混着唾星直喷到桌心:
“陈氏武馆弟子如云,该不会是正阳兄哪处得罪了师叔吧?”他故意拖长了调子,醉眼斜睨着周正阳,“这馆主的交椅啊,怕是要另寻明主喽!”
满座霎时一静,下一刻,厅堂里的哄笑声像潮水般涌进耳朵。那汉子不知是真醉还是装疯,也不知说的是实话还是玩笑话。周正阳嘴角的笑意渐渐凝固了,心底早早埋下的不忿被妒雨浇灌,开始慢慢长出爪牙般盘错的根来。
他心里头并非没惦念过这件事,相反,随着陈青禾日渐成熟,随着来武馆的说媒的人愈发增多,一种紧迫感开始不断渗透进他的每一个毛孔中,让每寸血管里都开始酝酿起强烈的不安感。
二十岁那年他站在演武场,看晨光为武馆的匾额镀金,只当是提前望见自己掌权的模样。而如今匾额旧了,那点少年意气早被岁月磨成了喉头一根刺,咽不下,吐不出,夜夜硌得人辗转反侧。
诺言似真似假,情义似真似假。可惜等到了二十多岁他才意识到,那一声声对他的期许和奉承,或许只是两片嘴唇碰撞出的戏言,只有自己还以为真的作数。 ↑返回顶部↑
蒲争明白,杨三敬的固执并非毫无缘由,因为她就是自己口中那个曾在深夜里反复撕扯、最终咬牙迈出第一步的人。
那些无人知晓的挣扎与恐惧,那些被世俗目光灼伤的痛楚,早已在她骨子里刻下戒心。与其说她讨厌的是汪时汶,不如说她恨的,是女孩子们苦苦从坑中爬出,却又将她们推回坑底的手。
此刻,蒲争望着窗外的沉沉夜色,指尖轻轻敲打着桌面。
汪时汶确实是乱世里的一把快刀,锋利、精准、见血封喉。但正因如此,这把刀绝不能反手捅进自己人的心口。
蒲争不动声色地摩挲着刀把,眼底闪过一丝晦暗的光。
她不会让汪时汶轻易靠近她们的阵营。
——除非有一天,她能亲眼确认:
这个执笔如刃的女人,是真的醒了。
后来的几个月,她们便没再得知有关汪时汶的任何消息。没了“闻莺客”的辛辣时评,燧城相比于过去也变得风平浪静,只是不少茶客们总咂着嘴说少了些滋味。但对于有些人来说,这倒成了好事。起码,还少了一把专在女人脊梁上刺字的刀。
时间转瞬即逝,转眼便是两年光景。
这两年里,战火与洪水轮番肆虐过这座城。城中开始出现无数求生流浪的灾民,而随着萧条的经济影响,陈氏武馆也再也没有多余的钱财举办闯关收徒,加上陈铁山的年事渐高,他也没有了再收徒的心思。
如今,他的众多弟子已经成年。也早已有无数外来的声音告诉他,应当考虑陈青禾的婚嫁大事了。
“陈师傅,知道您舍不得,可女大不中留,若是二十岁的姑娘还不许人,以后怕是连家境一般的人家都等不到了!”
说媒的踏破了武馆的门槛,街坊的唾沫星子能淹死人。陈铁山却总在此时突然耳背,任由茶凉了又换,换了又凉,那些婚嫁事宜从来不去张罗。
不过陈青禾倒是乐得清静,心焦的另有其人。
“正阳贤弟,这喜酒可不能光往我这儿敬啊,陈师傅那把太师椅,可还等着下一个人坐呢!”
余霜年拎着酒杯,新裁的绸缎马褂在灯下泛着油光。
他前月刚娶了师父的掌上明珠,老馆长一退,武塾的匾额便顺理成章换了姓氏。今日这次宴请,表面上是庆贺道喜,可实际上谁都清楚,在座里,只有周正阳的手上,还没有接到陈铁山指缝里漏下的一点实权。
余霜年此话一出,酒盏相碰的脆响戛然而止,七八道目光齐刷刷地刺向周正阳。
有人借着醉意掩笑,有人捏着花生米假装专注,却都竖着耳朵等下文。窗外的猫头鹰突然噤了声,倒显得屋里那架西洋钟的滴答声格外刺耳。
周正阳低头一笑,抬手给酒杯斟满。
“愚弟这点微末本事,怎敢与余师兄相提并论,只是青禾尚未首肯,我这做师兄的,总不好越了规矩,”说着他双手捧杯向前一敬,“倒是余兄如今鸾凤和鸣,又执掌武塾印信,日后还望兄长多多照拂。”
“正阳,这话便差了,”余霜年手中酒盏一顿。他身子微微前倾,压低了声音:“此事宜急不宜晚,青禾师妹的心思算什么要紧?关键在于你师父陈铁山......”
话音未落,座席间突然爆出一阵大笑。但见一个络腮胡汉子拍案而起,酒气混着唾星直喷到桌心:
“陈氏武馆弟子如云,该不会是正阳兄哪处得罪了师叔吧?”他故意拖长了调子,醉眼斜睨着周正阳,“这馆主的交椅啊,怕是要另寻明主喽!”
满座霎时一静,下一刻,厅堂里的哄笑声像潮水般涌进耳朵。那汉子不知是真醉还是装疯,也不知说的是实话还是玩笑话。周正阳嘴角的笑意渐渐凝固了,心底早早埋下的不忿被妒雨浇灌,开始慢慢长出爪牙般盘错的根来。
他心里头并非没惦念过这件事,相反,随着陈青禾日渐成熟,随着来武馆的说媒的人愈发增多,一种紧迫感开始不断渗透进他的每一个毛孔中,让每寸血管里都开始酝酿起强烈的不安感。
二十岁那年他站在演武场,看晨光为武馆的匾额镀金,只当是提前望见自己掌权的模样。而如今匾额旧了,那点少年意气早被岁月磨成了喉头一根刺,咽不下,吐不出,夜夜硌得人辗转反侧。
诺言似真似假,情义似真似假。可惜等到了二十多岁他才意识到,那一声声对他的期许和奉承,或许只是两片嘴唇碰撞出的戏言,只有自己还以为真的作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