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1 / 2)
“如此河东狮……”冯县令的话还没有说完,就被赵安打断了,“可是没办法,我就爱他那矫健的模样,还有善妒的性子。”
如此一来,冯县令还能说什么呢,赵安已经没有了父母,既然村里的人都知道这件事,那也没有反对,皇后娘娘也没有反对,那就不是他这个县令能管的事了。
就在冯县令低头掩饰自己脸上的表情时,突然有个小纸团砸中了赵安的脑门,他捡起桌上的纸团,展开之后上面写着潦草了四个字,“我善妒吗。”
赵安对这个字体再熟悉不过了,因为他已经把胡笙写的书信,一字一句的全部记到了自己的脑海。
所以胡笙终于回来了,他就忍不住要站起来,可是想到冯县令还在这里,既然胡笙都没有主动露面,他也只能将冯县令送走再说。
所以他正大光明的把纸条藏到袖中之后,便端起茶盏来喝一口,“天气不早了,冬天昼短夜长,冯大人还是早些回衙吧。”
如此敷衍的送客,幸亏冯县令能够摆正自己的态度,知道自己此行就是要巴结赵安这个新鲜出炉的皇亲国戚,所以面对如此明显的赶客行为,他依旧脸带笑容的说,“多谢国舅爷的关心,如今的确时候不早了,那下官就先告辞了。”
这完全是睁眼说瞎话,才刚刚吃过午饭,就算现在是一年中白天最短的时候,也要再过两个时辰才会天黑。
赵安也学会装聋作哑,很配合的把冯县令送到门外,看到他上了马车就立刻关上门,看着空荡荡的庭院,又重新把那张纸条从衣袖里拿出来看了一下,确定自己刚才不是在做梦。
“阿笙,你藏在哪里呢,快出来。”他最终还是选择了开口把人叫出来。
然后让他感到神奇的一幕就出现了,胡笙从房子的阴影里走出来,似笑非笑的说,“原来你趁着我不在家,就是这样诋毁我名声的。”
赵安定定的看着他说,“可我也说了,我喜欢你啊。”
第四十八章 偏爱
胡笙去跟南越国那边的土邦打了几次, 那些人就不得不承认他们的地位,让他们的人在那里稳定了下来。
安顿好了那里的人,确定由李大可和马川轮流带领马帮在两国之间运送物资之后, 他就抛开运送糖块的马帮,单枪匹马的赶了回来,毕竟他已经向赵安承诺了, 要在过年之前回家。
即便他已经被赵安判定为一个善妒的人, 可是他绝对不想做一个失信的人。
果然他的守信是有回报的, 赵安在最开始见到他的惊喜之后, 就开始关心他冷不冷,饿不饿,然而不听他回答, 就给他披上了一件厚衣服, 又赶紧让人去厨房帮他做饭。这就是有人关心的感觉啊,真是好极了。
赵安也感觉好极了,他来到这个世界已经快要一年,从最开始为了生计奔波, 到现在有了自己的家。
过年的日子越来越近,在腊月二十五那天, 赵安在学堂上宣布放假。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都很高兴, 虽然到现在为止还能坚持来学堂的大人已经不多了, 他们大多已经开始在为过年做着准备。
杀猪宰羊, 做腊肉香肠, 还有就是磨米浆来做汤圆, 蒸糯米来打年糕。在西南这边, 过年没有吃饺子的习俗, 他们都是要吃汤圆和年糕, 然后年夜饭的那天要有一条鱼。
当然这些奢侈的享受都是属于有闲钱的人家。常溪县去年多少遭了一些灾,即便冯县令让大家进山去弄了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来填肚子,又有修路的工作给一些家庭减少了粮食消耗,可是大家还是处于肚里缺油水的状态。
当赵家村的人为过年忙得如火如荼时,村子外面总是免不了有些张望探寻的脑袋,所以即便是临近过年,村里的护卫队也也不能像学堂那样直接解散。
可是赵安每当看到这样的情景,总是感觉于心不忍,即便是在大灾变时代之后。全世界死了很多很多的人,让他也变成了一个孤儿,可是在经过大家的共同建设之后,没过三年,大家的生活水平又回到了二十世纪初的状态,虽然娱乐形式变得单一,可以选择的食物种类也大幅度的减少,可是人们还是能够保持最基本的温饱,小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也可以得到充足的肉蛋奶。
为了让自己安心,他跟胡笙商量道,“我改良出来的那些红薯的产量比现有的品种高了不止一倍,既然你们山上如今都能吃上从南越国那边运来的大米,不如就把这些两种红薯卖给山下的百姓,就以你们马帮的名义卖,就说是从外国运回来的优良品种。”
有了这些高产的红薯,即便再遇到天灾的情况,大家应该至少不用饿肚子了。
胡笙放下从北边送过来的情报,心情很好的说,“我怎么就没想到,我会爱上你这么一个善良的人。”
赵安凑到胡笙身边,“别这么说,我会不好意思的。”
两人亲了一口,很快便跳过这个话题,开始讨论给北方送来的情报。
自从赵通明死掉,然后有人跑来没收他的家产,这件事情发生之后,赵安对于京城发生的事情,一直都有点好奇。
以前看小说的时候,觉得《倾城泪》的爱情故事虽然狗血,而且还很作,男主非要搞到女主家破人亡,女主又仿佛看不懂感情一样,总是跟不同的人暧昧。可是他们在爱情故事之外的世界并没有呈现在书中,赵安不知道原来这个世界是这样的,多灾多难。 ↑返回顶部↑
如此一来,冯县令还能说什么呢,赵安已经没有了父母,既然村里的人都知道这件事,那也没有反对,皇后娘娘也没有反对,那就不是他这个县令能管的事了。
就在冯县令低头掩饰自己脸上的表情时,突然有个小纸团砸中了赵安的脑门,他捡起桌上的纸团,展开之后上面写着潦草了四个字,“我善妒吗。”
赵安对这个字体再熟悉不过了,因为他已经把胡笙写的书信,一字一句的全部记到了自己的脑海。
所以胡笙终于回来了,他就忍不住要站起来,可是想到冯县令还在这里,既然胡笙都没有主动露面,他也只能将冯县令送走再说。
所以他正大光明的把纸条藏到袖中之后,便端起茶盏来喝一口,“天气不早了,冬天昼短夜长,冯大人还是早些回衙吧。”
如此敷衍的送客,幸亏冯县令能够摆正自己的态度,知道自己此行就是要巴结赵安这个新鲜出炉的皇亲国戚,所以面对如此明显的赶客行为,他依旧脸带笑容的说,“多谢国舅爷的关心,如今的确时候不早了,那下官就先告辞了。”
这完全是睁眼说瞎话,才刚刚吃过午饭,就算现在是一年中白天最短的时候,也要再过两个时辰才会天黑。
赵安也学会装聋作哑,很配合的把冯县令送到门外,看到他上了马车就立刻关上门,看着空荡荡的庭院,又重新把那张纸条从衣袖里拿出来看了一下,确定自己刚才不是在做梦。
“阿笙,你藏在哪里呢,快出来。”他最终还是选择了开口把人叫出来。
然后让他感到神奇的一幕就出现了,胡笙从房子的阴影里走出来,似笑非笑的说,“原来你趁着我不在家,就是这样诋毁我名声的。”
赵安定定的看着他说,“可我也说了,我喜欢你啊。”
第四十八章 偏爱
胡笙去跟南越国那边的土邦打了几次, 那些人就不得不承认他们的地位,让他们的人在那里稳定了下来。
安顿好了那里的人,确定由李大可和马川轮流带领马帮在两国之间运送物资之后, 他就抛开运送糖块的马帮,单枪匹马的赶了回来,毕竟他已经向赵安承诺了, 要在过年之前回家。
即便他已经被赵安判定为一个善妒的人, 可是他绝对不想做一个失信的人。
果然他的守信是有回报的, 赵安在最开始见到他的惊喜之后, 就开始关心他冷不冷,饿不饿,然而不听他回答, 就给他披上了一件厚衣服, 又赶紧让人去厨房帮他做饭。这就是有人关心的感觉啊,真是好极了。
赵安也感觉好极了,他来到这个世界已经快要一年,从最开始为了生计奔波, 到现在有了自己的家。
过年的日子越来越近,在腊月二十五那天, 赵安在学堂上宣布放假。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都很高兴, 虽然到现在为止还能坚持来学堂的大人已经不多了, 他们大多已经开始在为过年做着准备。
杀猪宰羊, 做腊肉香肠, 还有就是磨米浆来做汤圆, 蒸糯米来打年糕。在西南这边, 过年没有吃饺子的习俗, 他们都是要吃汤圆和年糕, 然后年夜饭的那天要有一条鱼。
当然这些奢侈的享受都是属于有闲钱的人家。常溪县去年多少遭了一些灾,即便冯县令让大家进山去弄了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来填肚子,又有修路的工作给一些家庭减少了粮食消耗,可是大家还是处于肚里缺油水的状态。
当赵家村的人为过年忙得如火如荼时,村子外面总是免不了有些张望探寻的脑袋,所以即便是临近过年,村里的护卫队也也不能像学堂那样直接解散。
可是赵安每当看到这样的情景,总是感觉于心不忍,即便是在大灾变时代之后。全世界死了很多很多的人,让他也变成了一个孤儿,可是在经过大家的共同建设之后,没过三年,大家的生活水平又回到了二十世纪初的状态,虽然娱乐形式变得单一,可以选择的食物种类也大幅度的减少,可是人们还是能够保持最基本的温饱,小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也可以得到充足的肉蛋奶。
为了让自己安心,他跟胡笙商量道,“我改良出来的那些红薯的产量比现有的品种高了不止一倍,既然你们山上如今都能吃上从南越国那边运来的大米,不如就把这些两种红薯卖给山下的百姓,就以你们马帮的名义卖,就说是从外国运回来的优良品种。”
有了这些高产的红薯,即便再遇到天灾的情况,大家应该至少不用饿肚子了。
胡笙放下从北边送过来的情报,心情很好的说,“我怎么就没想到,我会爱上你这么一个善良的人。”
赵安凑到胡笙身边,“别这么说,我会不好意思的。”
两人亲了一口,很快便跳过这个话题,开始讨论给北方送来的情报。
自从赵通明死掉,然后有人跑来没收他的家产,这件事情发生之后,赵安对于京城发生的事情,一直都有点好奇。
以前看小说的时候,觉得《倾城泪》的爱情故事虽然狗血,而且还很作,男主非要搞到女主家破人亡,女主又仿佛看不懂感情一样,总是跟不同的人暧昧。可是他们在爱情故事之外的世界并没有呈现在书中,赵安不知道原来这个世界是这样的,多灾多难。 ↑返回顶部↑